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有效的課前預習有利于提升學科能力,大面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益.下面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幾點預習的方法.
一、明確預習目標
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僅僅告訴學生:“下節課我們要學哪篇課文,”,學生聽后卻無從下手,應該給學生制定明確的預習目標:預習什么?怎么預習?達到怎樣的預習效果?等等.這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預習的重要性.
二、課前預習的操作程序
(一)對學生的要求
1.活動方式:①集中式:課下預習以學生居住地較集中,結成小組,選出一名責任心強、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任組長.教師提出預習方法由組長組織同學搞好預習. ②分散式:分散居住的學生可在家中獨自預習.
2.預習時間 :①短期預習 :在講授新課文 、新知識前二至三天進行.提前對新知識進行整體感知. ②常規預習:在本學期內,凡未講授的課本內容(以課文為主)只要有時間,學生可有計劃地按照預習要求自主預習.
3.預習要求:
①常規性預習內容及要求。 學生預習時必須做到,身邊必備課本和字、詞典、筆、本等學習工具.同時利用現代網絡查找相關資料.課本是預習內容的依據,要認真的按課本后面要求做好預習.標準是基本做到對問題能理解和回答,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理解課文能力.例如,在準備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課文時,我想學生在預習初讀時會遇到對情節不能完全理解的情況.由于故事背景距離學生們比較遠,對當時的背景、作者的身份等并不了解.我提醒學生通過網絡、資料書查找收集有關軍閥割據及李大釗生平的資料等.課上把自己查找的資料整理總結后帶到課堂上介紹給大家.
②短期性預習內容及要求。短期性的預習,相對于常規性預習來說,預習的是課文的重點,即課堂講授時所要著力解決的主要內容.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是說,經過多遍認真地閱讀文章,就能由淺入深地了解文章表述的宗旨,掌握文章的精髓,深入地聯想有關問題,從而收到教益和領悟,可見閱讀是多么的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就是要閱讀單元內容說明、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閱讀文本教材,閱讀課文的注釋,閱讀課后的“研討與練習”.客觀上講,如果對小學生這樣要求未免過高不現實.那么我們要求課前預習時閱讀不少于三遍或力爭五遍還是可行的.因此在閱讀質量上,教師需要提出要求.
第一遍:
帶著學習工具閱讀.借助工具書在掃清文章內的生僻字與費解的詞語障礙的基礎上,能夠較順暢地朗讀課文,并能基本上理解課文所說的內容.
第二遍: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結合教師的提示(引導、點撥性提示)以及正文后的思考題進行閱讀.閱讀速度要慢,思考問題要細,對文章重點詞語、段落,要反復多看、多思幾遍.同時要求學生能夠流暢的復述課文內容梗概.
第三遍:
閱讀時要對重點和難點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對解決不了的、記不下來的帶到課堂上解決,同時要求學生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要求背誦的做到能順暢背誦.
(二)對教師要求
1.認真備課。 教師既是課前的推動者、引導者,更是先行者.教師在提前做好精心設計的基礎上,同時給學生提前出示課前預習提綱.例如在教學《掌聲》時,因是小學三年級的課文,學生年齡尚小,要讓他們真正理解文中一個自卑猶豫的殘疾小姑娘的內心世界,文中以兩次掌聲為主線,學生雖然很熟悉這樣的事件,但其中的內涵學生不好理解.
在預習時安排了以下的問題①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聯系上下文及關鍵詞語來理解. ②想一想這兩次掌聲在什么情況下響起的?③兩次掌聲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牢牢抓住文章主線,學生會回答出提出的問題,對課文的理解也到位了.為了能夠立體體現文章內容,調動學生對所學文章的興趣,采用了把課文內容情景再現直觀的方法,預習時可以安排學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人物表演故事的情節.
例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時,在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后,讓學生試著扮演課文中的陶罐和鐵罐,由學生通過對話、扮演,體會鐵罐是怎樣一步一步奚落、嘲笑甚至到狂吼陶罐的,而陶罐并不因鐵罐的無理而發怒,體現了陶罐的寬廣胸懷與高尚品德,不僅使孩子們從成長中受到了深刻啟迪而且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有了具體生動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增添了搞好課前預習的樂趣.
2.課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小學生培養成自覺搞好課前預習的習慣是需要經歷由適應漸進再到自覺這一個過程的,能否達到預習效果,要貴在有恒.因此,需要教師做好對學生的檢查、情況了解的工作.原則是,有布置就有檢查,好習慣是在不懈堅持中養成的.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可采取課前追蹤,課上檢查方法進行.
①課前追蹤。 抽查某個預習小組成員或獨立活動的學生,向他們詢問活動情況.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掌握情況如何,對教師出示的閱讀提示,對學生的幫助效果如何.此舉既幫助了教師了解學生對課文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時也能起到幫助教師修正完善教學方案的作用.
②課堂檢查:這是一種隱秘性的檢查.授課時,教師靈活地、有目的地選擇平時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提問,難度視學生能否回答靈活性地決定.此舉一方面檢查了學生與預習的真實情況,也驗證了教師的點撥、引導得效果.
③學生檢查:教師如果時間緊張,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讓學生互查,讓學生通過互查,既了解學習小組間各組員的預習完成情況,同時通過檢查他人的作業對預習內容有了二度的接觸、熟悉.這樣的檢查,用時少、反饋快、效率高,老師輕松,學生又學會了評價,一舉兩得.等學生養成習慣后,不僅檢查的效率提高了,預習的效果則會事半功倍.出示語文課前預習提綱:在授課前二、三天內,對學生容易理解的一般性課文,教師可提前向學生口頭布置.對篇幅長理解難度大的課文,應出示引導提綱,教師可用文字通知學生.
總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課前預習在整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使學生的預習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