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原有的傳統教育模式。 探究式學習、啟發式學習、任務驅動式學習、互動式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已逐漸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從而改善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就是把各種各樣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 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教與學的空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促進思維發展。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的經歷和感受, 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簡要分析。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習興趣提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如果對一樣事物有了興趣,就會非常自覺地進行探究。 只有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了濃厚的興趣, 才會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才能對接受知識產生樂趣,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能夠再現課文情境,促使課文內容變得形象生動,還能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聲像俱全、情景融合、生動形象的情境。 如此教學不但可以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素材,而且能在學習的疑難點處重現場景,引導學生對表面現象進行深層分析、加工、概括,促使他們的思維向縱深發展。
如《田忌賽馬》一課,在實際教學中,我把整個賽馬的過程,使用圖形等呈現給學生看,包括每次賽馬的順序等等,還播放了相關的賽馬視頻,使整個賽馬過程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激發了學生一探究竟、揭秘哲理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和激發, 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媒體,多感官、多角度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學習和認知,實現知識的吸收和消化。
二、選擇恰當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有個顯著的特點, 那就是喜歡形象、直觀的事物,容易接受新鮮事物?,F代教育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的特點,可以播放優美動聽的音樂,可以展示動靜結合的圖畫和視頻,能夠直觀明了、生動形象地展現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我們要恰如其分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以上優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借助聲、形、色、態等元素感知事物。
比如,在教授《2008,北京》一課時,我主要考慮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申奧成功時天安門廣場是怎樣的歡騰鼓舞?;谶@個目的, 我選擇了遠程教育中原有的課件,給學生播放了申奧成功時的視頻。 在視頻動畫、圖像、聲音的共同作用下,學生的心靈被震撼了,這樣就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與祖國共同感受申奧成功的喜悅。 與此同時,對文中的一些詞語,諸如“四面八方”“潮水一般”等都有了明確的感受,加深了印象。所以,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不僅能協助學生理解知識,還能啟迪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情感,進而達到求知和愉情的雙份收獲,優化課堂效果。
三、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突破教學重難點
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 可以實現圖形由靜變動、大小轉換,也可以實現動態圖片或視頻的快慢轉換。 學生通過觀察圖畫或視頻,置身于所處的課文情境,不僅能夠接受知識信息,而且會產生較好的情感體驗。 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依然會有一些內容枯燥、抽象,甚至難以理解。 如果用傳統的教學策略,教師一味單調地講解, 結果只能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勉強消化部分內容。 相反的,教師如果能夠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把文章中抽象的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形象化、生動化、簡單化,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從幾個層面來感受和接受知識, 就可以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為解難答疑找到完美的突破口。
比如在《松鼠》教學中,我們可以做如下改變。 教師先請學生讀讀課文,看看松鼠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接著教師再把學生描述的話語展示在多媒體上,全班學生集體談論,前后左右交換意見;最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答案,順便闡述遣詞造句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出的形象、直觀的畫面, 在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還為學生培養出了想象力,進而,使學生能在愉快輕松的課堂中學到知識和技能。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幫助學生發展思維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每個教師都應思考的重要問題。 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展開海闊天空的想象提供充足的機會,用來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加入,使傳統的教學環境改頭換面、煥然一新。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課堂的時間、空間都交還到學生手中,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必要的機會和空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改變、創新,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展開思維創新,產生創造的內驅力。
例如《小兒垂釣》中,前兩句詩的內容是“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畫面,并配上與文字相符的曲調和節奏一致的音樂,比如明朗、輕快的音樂,讓學生在聆聽詩文朗誦后,展開豐富的、合理的想象,最后讓學生對思考內容進行口頭描述。 這時候教師就會驚奇地發現,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這樣被輕而易舉地激發出來了。
其實,學生生來就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能否得到開發,就看教師能不能充分利用有效因素進行激發和訓練。 通過合適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還能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以迅捷的速度進入課堂,補充了傳統教學方式在情感滲透、 情景創設、思維創新等方面的缺失, 并以一種鮮活生動、豐富有趣、快樂積極的形式占據了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高地,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也顯示出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通過諸多的實踐證明,應用好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學習資源。
教育教學的改革正在持續深入,信息技術正在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手段和工具。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靈活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徹底顛覆了傳統和單一的灌輸式、 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融入到全新的試聽環境中,對推動語文課堂效率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只要小學語文教師能以新的思想引領課堂,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精心整理和收集材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使用與學生認知特點相符的授課媒體,利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巧妙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會獲得教的最佳效率;充分調動學生學的潛質,一定能獲得學的最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