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的課程
(一) 人文性課程的選擇
在小學語文教師培訓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文課程,如: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藝術欣賞與人文修養、中國傳統文化簡介、西方文化簡介、教師的禮儀與修養、師德規范與踐行策略、師生關系與關愛學生案例研修、語文教師職業理想的養成、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心理培育等。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項目必須結合參訓教師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開設一些人文課程,才能確保提升參訓教師的人文素養。
(二) 在課程中注入人文因素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與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相關的系列課程都具有較為明顯的人文性,如:小學閱讀教學設計實務及研討、兒童文學作品解讀、語文綜合性學習含義及類型等。因此,在培訓中,專家應彰顯其人文性。
幫助參訓教師樹立和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一理念并付諸實踐。在小學語文教師培訓課程標準中,還有系列語言類課程,如: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古典詩詞吟誦、語用學知識要點、口語交際的類型及其學習內容、古代詩文誦讀指導、小學口語交際教學設計實務及研討、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等。這些課程在培訓中不可或缺。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的管理應注入人文性
(一) 建立富有人文性的管理體系
1、專業的管理團隊。組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項目的管理團隊,首先要考慮的是在研修內容、指導實習、后勤保障、溝通協調、攝影攝像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基本能獨當一面的老師,這樣能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在參訓教師班級管理上,管理團隊要及時和專家溝通,設計好課程方案,并及時反饋參訓教師的建議,保證活動的成效2、敬業的班組團隊。在管理上,要充分發揮參訓教師和師范生的優勢,以達成自我管理和共管的目標。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項目組班一定要打破地域的界限,把不同地域的學員分到同一小組,小組成員以5-10個為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參訓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在理念、方法、習慣等產生互動、形成碰撞,最終擦出智慧的火花,從而提高培訓效果。
(二) 選擇富有人文性的管理內容。
1、學業管理。學業管理的要求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參訓教師研修及學生頂崗的效果。首先,應開設一些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急需的課程,如留守兒童心理、農村教師心理調適等,這樣才能使培訓更切合農村小學教師的需求,使培訓效果最大化。其次,還要妥善解決好專家的研究領域與課程方案不一致的問題,例如,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和考試中占的分量比較重,不少一線的小學語文專家都對閱讀教師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在選擇培訓課程時基本趨同講授閱讀教學相關的課程。
二是學習成果的管理。不管是參訓教師還是頂崗學生,管理團隊都會提出一些具體的任務和要求,這些任務和要求通過作業的形式來物化,以形成學習成果。學習成果不但要求提交紙質版,同時要求學員和學生充分利用QQ、音像等現代媒體技術平臺,部分作業要求在QQ群上完成,部分作業要求提高音像材料,這樣便于成果的交流和保存。
(三) 采取加強人文性的管理策略
1、專業敬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項目要取得成效,對管理團隊的要求必須是在人文性的基礎上做到“專業、敬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項目的管理團隊的“專業”,一是要求管理團隊成員在管理上的專業,二是要求管理團隊成員在研修項目上的專業。因為項目涉及到的單位和人員較多、較復雜,而項目的時間又較短,這就對管理團隊提出了高要求,必須具備比較專業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每個成員都必須能獨立展開工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2、以“學”為本。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項目的管理,應努力做到以“學”為本,才能確保項目得以有效實施?!耙詫W為本”,其中的“學”包括學習、參訓教師和學生。
不管是參訓教師還是頂崗學生,其最終的目標都是通過培訓學習,獲得專業的進步和發展,所以項目的關鍵是培訓學習方案和頂崗實習方案的制定,這些方案制定科學、合理,才能使培訓和頂崗收到實效。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應尊重參訓教師和頂崗學生,以他們為本,實施人性化的管理,靈活處理各項管理事務,這樣才能確保項目方案的順利實施。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一方面是為了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另一方面也是為頂崗學生提供實習和鍛煉的機會。作為項目的管理者,不但要在培訓課程中體現人文性,而且在管理中也要充分注入人文性,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專業的管理水平和指導能力,遵循以“學”為本,借助多方合力共推、形成合力共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