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由此可見,語言文字的運用既包括輸入性言語(如聽,讀)練習,又包括輸出性言語(說,寫)的訓練。
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讓學生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而應引領學生深入語言文字本身,把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下面筆者主要結合教學實踐就語文課堂如何加強“語用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抓住言語生命,落實“語用”
對小學生來說,言語能力的提升不是立刻就能達到要求的,它需要經過長期實踐,反復訓練方能形成。教育實踐證明,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言語能力的最佳平臺,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言語是具有生命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能使學生在特殊的語言環境中,針對文本語言的深刻內涵進行挖掘,使學生在真切的感受體驗中,把文本中的語言文字以學生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文中主要描寫了法國醫生雷奈克從兩個玩蹺蹺板的男孩身上受到啟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故事。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聲音果然沿著木板傳了過來?!痹诮虒W時,我主要抓住了“果然”一詞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運用。首先,我讓學生自己讀這句話,并且想想哪個詞語給你感受最深刻?學生很自然地說出了“果然”一詞,然后我又就“果然”一詞追問,讓學生說說從“果然”一詞讀懂了什么?經過思考,學生認為“果然“一詞證明了“木板可以傳遞聲音跟雷奈克猜想的一樣?!痹趯W生對“果然”一詞有了基本感悟以后,再讓學生用“果然“一詞進行說話練習,這樣一來,就賦予了詞語生命的活力,提升了學生言語表達能力。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抓住“果然”一詞,創設出特別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去感受,去體味,在學生有了自己初步的感受體會以后,再引領學生去表達,去運用,這樣教學,有效地提升了學生言語表達能力,落實了“語用”目標。
二、關注特殊表達,落實“語用”
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本語言的表達形式很特別,教師要善于發現語文教材上不同尋常的特殊表達之處,例如: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特殊段落結構使用 ;疑問句,反問句,感嘆句等特殊句式;特殊標點符號的使用等都是值得教師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著力點,因此,教師要深挖教材,把語用教學落到實處。
《珍珠鳥》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的一篇課文,文中第五自然段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珍珠鳥逐漸和我親近的過程,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段話,然后把表示連接的詞語畫出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找出了“起先……先……然后……后來”等詞語,此時,我再讓結合句子思考這些詞語后面的語句順序能不能互換,可不可以顛倒,經過探究,學生明白了這些詞語都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描寫的,所以不能顛倒和互換,在學生理清詞語之間的關系以后,我又問學生 :“明白這點以后,你能結合生活實際用上這些詞語說一段話嗎?”
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不僅知道了詞語之間的關系,還學會了運用。
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文本語言獨特之處舉不勝舉,教師要獨具一雙慧眼,找到語言的特殊之處,讓學生不僅感知語言,理解語言,還要讓學生言語內化,學會運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三、強化情辭融合,落實“語用”
語文課堂教學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師要善于將枯燥的課文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巧妙地把理解課文和體會文章情感融合在一起,把加強語言文字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聽說讀寫訓練,使學生在語用中感受文本中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使學生思維得到發散,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船長》是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文章寫得真摯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在教學這一課時,在課堂結尾處我問道 :“同學們,學完這一課以后,哈爾威船長最讓你感到尊敬的哪一點,看到他逐漸消失的身影,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引導學生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場上進行多種表達,拓展學生思維),那么,下面就請大家以‘哈爾威船長,我想對你說……’為題目,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一會兒進行交流?!痹谶@個話題情境的設置下,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真情感言。如此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用能力,學生的學習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情動而辭發,學生是情感的動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本中最能打動學生心靈的地方讓學生去想象,去補充,這樣教學,可以巧妙地把理解課文內容和激發學生情感結合在一起,把語言文字訓練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教師要依據文本教材和學生特點,挖掘出教材中適合學生訓練的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進行語用教學。
只有教師認識到閱讀教學在語用培養方面的價值,并且走出“理解至上”的教學誤區,多進行語言運用,言語提升的練習,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