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巧,作為教師最常運用的教學手段,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內涵豐富的學科, 其內容包羅萬象, 而我們所面對的又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運用提問藝術,無疑為原本枯燥無味的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既可以展現語文學科的生動與活潑, 同時也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與探究的動機,讓學生全程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這正是推動語文教學改革,實現語文有效教學,使語文學科成為新課程改革前沿陣地的主要途徑。 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來運用提問藝術呢? 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課堂導入時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作為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動中并不是可有可無的, 而是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興趣是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與行為的內在動力, 是認知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 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參與動機不強,即使教師運用了提問手段, 也大多是簡單而機械地問,學生往往只是應付,并未激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我們要以富有趣味性與探索性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造成學生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說的情勢,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從而使學生更加專注于新知的學習,進而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
例如,在學習《赤壁之戰》這一課時,我首先講解赤壁之戰的背景, 當時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想一舉消滅孫權,奪取江南東吳之地。 而當時的孫權只有三萬兵力,兩軍兵力對比懸殊。 但是赤壁一戰,局勢發生扭轉, 曹操的幾十萬大軍被東吳打得落花流水,兵力損失嚴重,最后曹操帶著殘兵敗將狼狽地從華容道逃跑。 赤壁之戰因此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有名戰例。 同學們, 那么你們知道東吳究竟采用了什么樣的計策打敗曹軍的? 這樣自然就可以將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集中起來, 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閱讀動機, 這樣的教學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意力分散時提問,集中學生思維
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天真活潑浪漫的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難以長時間將思維與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上, 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與思維,讓學生保持長久的注意力,這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以富有趣味性與懸念性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分散的思維集中在新知的學習上來, 使得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 這樣的教學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當小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時, 我們不必打亂正常的教學活動,而專門來指出學生問題所在,而是可以拋出一個富有趣味性與探索性的問題,以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來, 這樣便可以讓學生在整節課堂教學中保持長久的注意力, 更加專注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來。
三、理解錯誤時提問,提高學生理解水平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 正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 而語文學科是一門內涵豐富的人文學科, 學科特征與學生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學習時難免出現理解膚淺或是錯誤的時候,此時如果只是簡單而直接地告訴學生, 學生記憶不深刻、 理解不透徹, 依舊是填鴨式教學,學生處于被動參與與機械接受狀態,這并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模式。 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構建這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 在學生理解膚淺甚至是錯誤時,我們要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圍繞著問題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思考與思維,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從而使學生在思考與思維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 從而達到對文本的真正理解與掌握。
四、課堂小結時提問,提升學生認知空間
許多教師忽視課堂總結,急于結束,或是簡單小結,殊不知,小結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性。 課堂小結既是對本節所學的鞏固,更是延伸與擴展,可以將學生所學知識與運用、與能力結合起來。 在小結中運用提問藝術,提出富有開放性、針對性與探索性的問題可以將學生的視野由文本引向寬廣的現實生活,將學生的視野開闊出去,將學生的思維延伸出去,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而且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技能的提高。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小結,還要巧妙地運用提問藝術來點亮小結, 使其成為教學的亮點,成為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契機。
例如,在學習《竊讀記》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回憶自己有沒有相似的經歷,用文字記錄下來。 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竊讀的樂趣, 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可以讓學生能夠將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歷結合起來,利于學生語言的內化,利于學生閱讀水平、寫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總之,提問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巧,我們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 要問得好、 問得巧、問得妙,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探究動機, 讓學生圍繞著問題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 在探究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 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