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只有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粋€人只有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才能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一旦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那么他們的學習過程就變成了享受學習的過程,而不再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只有對語文課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因此,語文教學應把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首要任務和落腳點。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幾點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方法。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喜歡語文課,教師首先要熱愛語文,并把對語文的熱情傳遞給學生。如果學生需要一碗水,教師就要是一條奔騰的河流,并且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博覽群書、拓寬視野,要讓學生感覺得到教師懂得東西真多,并對教師產生一種由衷的敬佩感。這也是一個語文教師展現自己人格魅力的最為重要的突破口。所以我們語文教師要好好地把握并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將自己的學生帶進一種別開生面的語文境界之中去。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苯處熞獰釔蹖W生,力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就會因喜歡教師因而也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
二、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戰場,所以我們在課堂上一定要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節,每個教學環節都要精心設計和構思,這樣才能帶學生在知識的殿堂里遨游。所以,我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循規蹈矩固然是好,永遠都不會出錯,如果我們在處理生字時,永遠都是教師在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低著頭在下面記筆記。那么這樣的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是乏味的,對于教師來說更是缺乏創新的,我們不如換一種方式,比如,讓學生來講解生字,講一講自己對這個生字的理解,也許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欲。再比如我們在給讓低年級的學生為生字組詞時,不妨換種問法:你能為課文中的生字找到好朋友嗎?我想這種教師語言上的新奇和創造也許更能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語文的距離。再比如,我們在處理童話單元時,可以讓學生親自去講童話,或者動手做頭飾結合小組去表演童話。在此過程中,我們不但幫學生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再給予適當評價,又能達到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良好效果。當然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教師更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直觀的教學手段,來豐富自己的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受,幫助學生把艱澀難懂的知識變成更為生動、形象的聲音圖像等等。
這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更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長久不衰的興趣。
三、巧妙利用獎勵機制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币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適時地對學生加以激勵,讓學生獲得學習語文學科的成就感。一個好的體制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言語激勵法。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那些積極發言,勇于樂于發表自己看法的學生給予語言上的鼓勵和表揚,并注意對這些答案給予有理有據的客觀性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在班里掀起一股學習語文的熱潮,并給予參與者和優勝者以適當的物質獎勵,這對于每個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最重要的是這樣的獎勵能夠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比如,在講授詩歌單元時,教師除了聲情并茂的講解和讓學生體會詩歌的內涵和意境之外,我還安排了一次詩歌朗誦創作會。這次活動舉辦的非常成功,學生在朗誦創作會上展示了自己的佳作,體會了創作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學以致用,更培養了創造才能,小小的獎勵讓學生們的喜悅發自內心,溢于言表。并期待著下次還能多多舉辦這樣的活動,同時對待語文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
四、鼓勵學生勤于練筆
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寫作,我們在培養學生閱讀、品讀文本的能力的基礎上,還要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但是有些學生提筆就頭疼,不是沒話可說,就是沒得可寫。其實要培養寫作的興趣并不難,就是一定要寫真實的生活,哪怕是一個片段、一個鏡頭、一種心情、一種想法,都可以寫進作文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寫真話,寫自己的真實想法,先不要拘泥于形式和格式,只要“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即可。這樣學生在習慣性的小練筆過程中就能不斷的積累寫作的素材,更能通過與教師的不斷交流獲得更多的寫作心得和寫作經驗,時間一長,寫作也變得輕松和簡單多了。寫作的興趣也會在師生的不斷反饋中不斷地提升。
總之,語文教學,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需要不斷地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引導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這個過程有苦亦有樂,不乏耕耘,不乏探索,只要我們能夠發現并找到學生的興趣之所在,并能不斷地想方設法去引導,去培養,那么對語文教學來說,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參考文獻:
[1]黃菊初著.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概論.開明出版社,1998
[2]肖川.教什么和怎么教.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7(5).
[3]田慧生.時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教育研究,2005(2).
[4][美]瑪麗·倫克·賈隆格、瓊·P.伊森博格著.是什么讓教師不斷進步──教師故事啟示錄.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