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教學任務也是主要通過課堂完成.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也是實施新課改、進行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引導他們在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主動探究,切實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小學語文學科作為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努力方向.
那么,如何來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呢,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以課標為參照,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設計教學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語文課要想學生學好,教師的備課非常重要,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語文備課中把關注點更多的放在了教材和課標要求上,而對于學生實際的把握不夠,這就往往會導致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相互脫節的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效率低.
既然新課改的核心要求是要充分的落實生本理念,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備課的環節中除了關注教材、課標之外,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即要考慮學生的基礎是怎樣的、怎樣學才更有效、怎樣使學生能夠參與進來等一系列問題,這樣教師的備課對于學生來說針對性才會更強,當然也更符合學生的需求,這樣學生收獲的才可能會更多.
二、打 開 提 高 語 文 教 學 效 率 的 突 破口--培養語感
為語文教學尋找一個突破口,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那什么是語感呢?語感就是我們對語言的直覺感知的能力.簡單地說,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感達到自動化的程度.要想培養學生語感,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
(一)多讀---積累語感的重要途徑學習語文需要具備的幾個基本能力就是聽、說、讀、寫,這里面閱讀在學生們的語文學科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閱讀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山的重要性.大量的事實證明學生在閱讀量增加的情況下明顯能夠提升自己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讀,這樣既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夠增加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多寫---培養語感的必要途徑在讓學生多讀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多寫.讓學生學習自己記讀書筆記,寫讀后感,寫日記.讓學生把讀文章時所想到的內容,轉化為書面的文字,想到的多就多寫,少就少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
(三)語文活動---培養語感的輔助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學生把語文的學習落實到具體的各項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親和力,畢竟,只有“愛”,才可能“學”.
三、加強語文課堂教學,注重課堂所學技能的遷移
“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與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 ”語文教學是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語文課本所選的文章,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語法邏輯等方面都是范文.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就要充分依靠課文,從解讀文本中去重構文本并超越文本.其中,重構文本就是從語感的角度,讓學生來重構課文的內容.超越文本,就是讓學生更廣泛的閱讀,從閱讀中獲取更為廣泛的知識,并把知識逐步轉化為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在利用教材,應著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合理設計教學方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新的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與傳統的語文教學相比1新的語文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是為師生開辟了自由馳騁的廣闊空間.大部分教師已率先運用“1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大膽地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觀念轉變了,課堂形式也隨之多樣化,傳統教學中“教”在前、“學”在后的“教師一言堂”場面被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平等參與等生動局面所代替.但是要想真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就得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一)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構建高效課堂”不僅是教學方式,而且是一種深層次的教學理念,在研究“構建高效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觀點,變“教案”為“學案”、變“教本”為“學本”、變“教學”為“學教”.
(二)營造樂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主動學習.
五、作業布置的有效性
有效性的作業既能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作業的目的有三個: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練習要精心設計,堅決避免重復.各科作業都必須做到最遲隔天反饋.重視課后的輔導,對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起引導、組織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主動學習意識,改變過去的滿堂灌.而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則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合理科學地設置教學活動,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其主動融入學習活動,并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因此,如何組織課堂、設計有效活動無疑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
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教師要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復性、低水平的作業,把作業的主動權留給學生.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它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需要我們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而采取靈活多樣教學方法,不斷地摸索和積累,激發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