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 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 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
一、培養興趣,化苦學為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 識字教學中教師只有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識字, 才能由苦學變為樂學。 培養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一是通過故事啟發興趣。 漢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漢字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教學中可積極引導學生根據字形想象編擬故事,學生的奇思妙想能給抽象的漢字以生命與思想。 富有童趣的故事賦予生字各個部件以全新的意義。 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動腦,不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動參與、 體驗識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二是創設情境生成情趣。
在課堂上, 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采用掛圖、投影、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 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困難迎刃而解。三是鼓勵表演引出興趣。 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識字鞏固訓練以做做、 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妙趣橫生的即興表演成為學生快樂識字的載體。
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可讓學生戴上各種頭飾,分別扮演小蝌蚪、魚、烏龜等小動物,讓其在詼諧的語言、夸張的動作及滑稽的表演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既能豐富口語知識,又從中感悟識字的技能。 四是開展比賽激發興趣。 豐富多彩的識字比賽活動能為小朋友搭建鍛煉和展示自我的舞臺,可增強他們奮發向上的競爭意識。 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們還可以把各種練習寓于競賽之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鞏固已學的知識。 只有把識字興趣的激發與調動放在識字教學的首位,在識字教學中才會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二、教給方法,變“會認”為“會學”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低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如何讓學生識記生字便成為教學的一個難點。 在識字教學中,應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交給學生多樣的識字方法,帶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 )基本字加減識字法
學生掌握一定量的獨體字,可將簡單易記的獨體字作為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減筆劃或合并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許多字加減部首或更換部首能變成另一新字。 教學中可把已學的字分類,引導學生說出漢字是怎樣通過筆劃加減或是更換部首得來的,能挖掘學生遷移、聯想潛能。
(二 )形聲特點記憶法
形聲字在漢字中占很大比例。 部首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字形。
(三 )肢解字形識字法
一部分漢字筆畫繁多,學生難記、難寫,是識字教學中的障礙與難點。 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了然。 如“贏 ”可分為亡 、口 、月 、貝 、凡 。 “甜 ”釋為舌頭舔舔甘露。
(四 )快樂游戲識字法
識字教學中,適時地運用游戲,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 可大大提高識字效率。 可設計“詞語開花”“動作解字”“開火車”“和同桌說悄悄話 ”“摘蘋果 ” 等各種各樣的識字游戲。 有趣的游戲能讓學生以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五 )形象記憶識字法
識字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直觀形象便于識記。 如用手遮目為“看”,用竹毛制成“筆”等,這樣的描述,給學生以最直觀的印象,達到了既認形,又明意的效果。 山、石、田、土、井等字可讓學生觀察實物或圖片后再識記,將大大降低了難度。
(六 )歌訣識字法
根據漢字的特點,編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訣,讓學生反復誦讀,對字形產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識記的準確性。 如教“碧”字可編成: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 歌訣識字,妙趣橫生,易學易記。
(七 )猜字謎識字法
“猜字謎 ” 游戲就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識字方法。 在教學“告”時,可出示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讓學生來猜,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充分調動,他們積極參與,爭先恐后說出謎底,學生個個興高采烈,仿佛凱旋的英雄般神氣。 在教學“跳”“踢”“蹦”等帶有“足 ”的生字時 ,可讓學生跳一跳 ,踢一踢 ,蹦一蹦,學生能在一陣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記形解義,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八 )自編故事識字法
在識字教學中,將一些抽象的漢字演繹成生動有趣的小故事, 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又達到準確識記目的,可謂一舉多得。如“貴”字的故事 :小寶貝踩掉青蟲的小尾巴, 所以貴字上面的蟲字沒有一點。 又如“底 ”字的故事 :小不點來到廣場下買了一瓶樂百氏奶,“底” 字下面的一點代表小不點,不能漏掉。
二、拓寬途徑由課內到課外
生活在信息社會的學生, 每時每刻,各地各處都在和文字打交道,所以我們要運用好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讓識字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識字。
(一 )利用校園文化資源識字
學習園地,櫥窗標語,校園里的告示牌都是學生識字的好天地。 日常生活中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引導識字,碰到學生時把其拉到身邊常問問,這兒寫的是什么? 那兩個字認識嗎,我來教教你。 久而久之,無論簡單的還是復雜的學生都能認識。
(二 )借助生活實物標識識字
教室 、家庭內的門 、窗、黑 板 、講 臺 、電腦、電視、錄音機,一體機……我們都將它貼上字卡,讓學生看到什么就知道什么去主動識記。 一個階段后可分類進行識字比賽,如:學習用品類、家電類、蔬菜類、動物類等,比一比誰認識的字多,評出結果,頒發獎品。 也可鼓勵學生把通過商標認識的字收集起來,貼在紙板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
(三 )借助電視網絡廣告識字
電視節目豐富多彩,如新聞、動畫片、兒童故事片等, 學生能從中獲得大容量的信息,電腦網絡更是如此。 學生在看電視節目和上網、游戲時,引導學生聽讀音,識字形,不懂可讓家長查閱工具書。
(四 )朗讀和講故事中鞏固識字
學生識記大量漢字后,可引導學生廣泛閱讀。 讀書時,做到口到、眼到、心到。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意思,正確表思想感情。為鞏固識字,可定期開展朗誦、講故事比賽,及時評出優勝者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