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能夠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去學習語文,所以我們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對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那么怎么培養這個興趣呢?
興趣也不是生來就有的,主要靠后期慢慢來培養,首先,我們要讓學生知道語文是一個什么樣的科目,以及學好語文有什么作用。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合課文創造一些有趣的情境,在上課一開始就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的興趣。
其次,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自己的用詞,不能用生硬的詞匯,多采用一些生動的詞語,再加上一些修辭手法,詞語生動了,學生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大大提升。在上課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布置好當天的課后作業,當然作業不能繁重,不能困難,要有新意,不要總是糾結于背誦抄寫這些傳統的作業。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去看一篇文章,第二天過來講給大家聽,然后大家一起討論這些故事,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興趣,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分析能力。
前面我們說到了培養興趣,樂趣也很重要。有一句古語這樣說:"人逢喜事精神爽",當你心情好了,做事情的效率也會提高不少。同樣的道理,學習語文要有樂趣,不能沉悶,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切記不能枯燥無味,枯燥的講課雖然傳授的知識較多,但是學生聽進去的內容卻極少,所以學習語文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要充滿樂趣。例如,在讓學生朗誦一篇詩歌的時候,為了讓他們能夠生動地朗誦出這首詩歌,可以在其中加入相應的動作,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環境中學好語文。
除了要讓學生學習還要有適當的玩耍,如果能夠在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將語文學習植入進去,就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間學生們講一些小故事,比如說名人的一些小故事,讓學生在休息的時候也能積累一點知識,只有充滿樂趣的知識,學生們才會樂于接收、理解又記憶,并且靈活的運用。知識傳遞伴隨著樂趣,才更容易進入學生的心里,所以說,營造一個充滿樂趣的氛圍很重要。
二、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為達到上述目的,教師要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讓他們愛上閱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小學階段教師就要開始讓孩子接觸閱讀材料,這一點家長的責任很大,榮在孩子幼兒時期要多多給他們講小故事,在孩子有識字能力的時候就應該給孩子買一些簡單的讀物或者故事書,這樣,在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養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
閱讀是一個不老的話題,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好處。
語文是一個很注重閱讀能力的學科,想要學好語文,一定要多閱讀,而如果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長大后就會有更強的閱讀能力。此外,閱讀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積累很多的優美的語句詞語,還可以積累很多的寫作素材,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教師平時要讓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并且多提問不懂的地方,在質疑中學習新的知識,這樣能夠進行針對性的學習,而且學生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從而促進他們進一步自主探究,激發了他們的思維和求知欲望。
三、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課堂,課堂的活躍,需要教師有一顆幽默的心,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很愉快。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時不時的講一些笑話,活躍課堂的氣氛,這樣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大加強。
另外,多媒體技術已經普及了,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控制課堂的氣氛。有了多媒體,教師可以讓學生看一些文學方面的卡通小短片,使教學活動更生動形象。電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畫的獨特效果,鮮明的表現力和直觀的形象性,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喚起他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學內容之中。
教師在課堂上一定不能責備學生,這樣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使他們對這門學科失去信心,這種情況是絕對不能出現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對學生多一些贊揚鼓勵,讓孩子有信心的學習。
所以說,活躍的課堂永遠比枯燥的課堂有意思,所以教師一定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眼球。上面就是我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觀點,語文學習不是一下子就能學好的,是要靠平時慢慢積累的。所以,教師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且學的更好。
參考文獻:
[1]張繼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1)。
[2]陳曉燕。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5)。
[3]李坤。淺談小學語文教育方法[J].大眾文藝,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