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教育界的 “百年難題”,學生往往是寫不出來,即使七拼八湊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內容空洞,語言乏味,條理不清。家長常會問: “老師,作文該怎么指導呢? 怎么才能讓孩子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呢?”得到最多的答案是 “多看書,多積累好詞好句,多用心觀察生活……”.真的這樣就夠了嗎?
曾曦老師曾指出 “你讓學生去觀察生活,那他怎么去觀察? 觀察生活是對的,可你沒有交給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法,他也是一頭霧水?!睂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北M管看書積累詞句的方向是對的,但缺少了具體的操作方法。那該怎么教呢?
一、教情感
新課標指出,小學生的作文素材最好源于自己的生活,在作文中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反映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熟悉的世界,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但實際學生的作文寫作卻和課標要求相差甚遠。學生寫起來是磨皮擦癢,讀者讀起來就味同嚼蠟,沒有情感的作文是空洞乏味的,看不到他們真實的觀點和感情,且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還會變成 “假大空”的形式。很多學生一直在習作中寫一些沒有新意、沒有情感的素材,如扶老奶奶過馬路、媽媽帶領著去醫院看病等,且每每習作總會往一兩個陳舊素材上使勁靠,沒有豐富素材的原始積累。
“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這種方法激發學生將自己的寫、口統一,將自己的寫、心統一。無論學生寫什么,只要傳遞的是正能量,只要是真實的,發生在學生自己身上的,有情感的表達,老師都應該加以鼓勵。學生在被認可的過程中,得到一次次的鼓勵與激勵,才會有寫的興趣與動力,才會更愿意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情感躍然紙上。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會使人入情入境。
二、教結構
結構,就是文章的架構,好的架構就如好的身材,讓人賞心悅目。結構就是文章的骨骼和支撐,沒有好的架構,文章的靈魂和血肉就無處依附,所以文章結構異常重要。
在實際的教學中,常遇到 “總-分-總”結構的文章,如 《海底世界》,《美麗的小興安嶺》等,小學生常喜歡采用這種最討巧的結構,運用 “拿來主義”,生搬硬套在自己的文章中,尤其在低年級的習作中,可以稱其為 “三大段”.總分總結構的文章固然有其好處,前后有照應,層次清晰,寫起來容易,讀起來也不困難。但這種結構適合所有的作文嗎? 這種結構能夠成功吸引讀者的眼球嗎? 答案是否定的。就欣賞文章而言,應 “有機相連、邏輯推進”,又如 《左傳》中所說: 要 “四季分明,互為承接”.一個好的身材,一定要骨骼健全,勻稱有序。
“酷”的文章必然有 “亮”的形態。作文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結構與語言?!敖Y構”是 “骨骼”, “材料”是血肉。無論什么文章,一篇文章的段落數量,開頭、中間、結尾各部分文字的比重,還是每段的大概字數,都是有所講究的。既要勻稱,又要重點突出。只有根據主旨和素材的需要,安排恰當結構才能強化主旨,情感升華。要讓文章結構勻稱,層次分明,可以把文章用 “線索法”貫穿起相關材料,可以有 “明線”,也可以有 “暗線”; 明線即為故事情節的發展,暗線即為情感過程的變化; 可以用幾個段落,將文章的主旨部分串聯起來,形成主體,將幾段話、幾件事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描寫; 也可以在文中反復出現一句話或一個段落,來起強調作用; 還可通過設置懸念等方式展開情節……結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能與相應的主旨、情感巧妙地結合起來,一定能使作文錦上添花。
三、教手法
隨著年齡和年級的提高,學生有了豐富的情感和習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寫作方法??蓪⒍∮袑捥岢龅?“三十法”( 敘事四法、狀物三法、寫人八法、開頭五法、篇章結構六法) 滲透在作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學習別人是如何講述一件事、狀物、生動形象地寫一個人、如何開頭、結尾和安排文章結構的。
寫作方法的教學還要按年級區別對待。低、中、高年級每個階段都有其具體的要求,作文課目標按年段可分為: 一、二年級寫話; 三、四年級片斷、篇章; 四、六年級綜合習作及提高。
對于低段學生寫作,一般要求一個句子包含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說人、事、物、景,另外一方面是說目的。但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時,沒有讓學生能直觀地借助圖畫和事物,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并充分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根據觀察所得,說寫一句完整的話。只是拿出一張圖抽象地讓學生去說寫一句話,學生沒有方法的指導,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觀察一幅畫,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么句式的話,長此以往,學生為了敷衍了事,說寫出來的作文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因此,我們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說寫興趣。首先,要告訴學生如何觀察,可以按空間順序觀察,可以按事情發展觀察等。其次,教會學生如何觀察后,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說的時間,說的形式可以很多,可以個人說、同桌說、小組說等。最后,可以要求學生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還可以使用不同句型、句式。這樣,學生在作文中才會在運用不同句型、句式,來表達不同的情感、態度和思想。
對于中高段平時的習作課上,應鼓勵學生習作時, “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做到敘真事、說真話、表真情。個性的語言,自由地表達,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和內心體驗。才能使習作展現出個人寫作的獨特與智慧。學生的個性化想法才能解放出來,有了充分的放手,學生習作時,語言才會豐富飽滿,充滿童趣。學生能說,能寫,能交流,那也是一種能力與進步的體現!
另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為學生講些故事、多讓學生繪畫、多給學生講些經典詩詞、名著等。教給學生的方法多了,學生對于攻克作文這個難題,自然倍感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