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定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營造溫馨、和諧的民主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應該以生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我們只是創設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自主在學習的海洋中自由馳騁,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
1.1.正確使用評價語言,巧妙提出建議。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一個個靈動的生命都是有思想的個體。盲目地一味都給予高聲贊揚能激發學生興趣,但卻讓學生失去正確理解問題的機會。同樣,一味地只看到缺點也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正確、富于激勵性的評價能使準確理解所學知識,同時也能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教學中,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巧妙使用激勵性的評語,鼓勵多角度評價,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尊重不同見解、調整中優化教學。
學習的主人是學生,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感受,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并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感受。教學《說勤奮》中,圍繞問題引導學生共同探究:
天資聰明的同學也許稍微認真一些就能取得好成績,難道一定要很勤奮嗎?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學如果非常勤奮,能趕上那些天資聰明的同學嗎?怎么理解“勤奮”P是不是“廢寢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奮”呢?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情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并允許學生對這幾個問題存有不同的見解,不強求統一,但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無論你的基礎怎樣,也無論你定下怎樣的目標,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勤奮;離開了勤奮,誰也不能取得成功。
1.3.學會傾聽與欣賞,共同提高。
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學中引導學生指出同學的缺點,更多的要學會學習他人的長處,提高自我。教學中,指名讀課文時,讓其他同學聽完評價。引導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朗讀,學會在糾正錯誤的同時去欣賞同伴朗讀中的長處。欣喜地發現,學生們都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他們愈來愈能發現同學學習的優點。同時,他們舉手的積極性更高了。
2.摒棄單一、陳舊的教學方式,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1.采用多樣化導入,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自然巧妙的導入采多樣化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用小品、兒歌、繞口令、韻句、詩歌、歌曲等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方式,能降低學生學習語言的難度,培養學生的語感,適應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心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夢圓飛天》這篇課文時,播放神州五號升天時的視頻導入新課,學生馬上就被那壯觀畫面吸引住了,他們非常專心地看著畫面,心中自然升騰起激動、自豪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進入文本中。
2.2.精心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注意力容易分散。生動、形象的情境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身臨其境地進入文本,從而與文本展開深入對話。教學中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領學生深入文本,潛心閱讀,提高語文素養。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形象生動的圖片、視頻等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文本中。也可以根據課文特點安排多種形式的學習,例如,學習故事時可以安排課本劇表演,學習描寫風景的散文可以設計讓學生當小導游來介紹。
2.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發展興趣。
教學中注重實踐性,充分利用學生的機智,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得輕松快樂,而且增長知識、提高能力。以豐富的語文教學活動吸引學生,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做學習的真正主人。動口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唱一唱;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做一做;甚至動全身去演一演\\(如課本劇、小品等\\)、玩一玩\\(寫有關游戲的作文前\\)2東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提高興趣。語言要多樣化,注重鼓勵性,努力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表揚優點,忽略缺點,不能總是平淡無味,多采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而不是簡單乏味的”好,真棒”等詞語。例如經常和學生開點適當的小玩笑,讓學生在形象的語言鼓勵中開心地學知識。
3.著力閱讀教學,提升閱讀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教科書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如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實現與文本的對話,繼而在對話的基礎上走出文本,實現對文本的超越呢?
3.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充分地朗讀。
以讀為本,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營造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盡可能地讓學生多接觸語言,反復品讀,多種形式讀,在讀中理解文本內涵,在讀中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在讀中提高語文素養。教學《一路花香》時,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品味語言文字,自由讀、默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讀等多種方式讀,抓住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深入體會破水罐的心理變化,從而領悟要正確看待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3.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在讀中質疑。
教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訓練他們從敢問到善問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自主地與文本對話,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疑問,然后讓他們在朗讀中與文本展開深入對話,從而自主思考、解決問題。
3.3.力求朗讀方式的多樣化,推崇個性化地讀。
抓住關鍵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自由讀、男女生讀、默讀、分角色讀、齊聲讀等\\),反復品讀,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想方設法,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深入文本,自主閱讀,就能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