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愈來愈密切,社會的發展需要能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的人?!盾髯印吩唬骸翱谀苎灾?,身能行之,國寶也?!蔽覀冃W語文教學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溝通與交往技能,提高學生傾聽、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1.體現時代發展的需求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精細化,人們相互依賴程度也愈來愈高,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進行團結協作,這就需要必要的語言溝通和表達能力。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也改變了傳統的交流方式,以電話、QQ、微信等交流替代了書信,讓語言交流不再受時空的制約,實現自由的交流?,F代學生只有掌握表達能力,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
2.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對話教學思想,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師生與文本、媒體之間的互動,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表達、愿意表達、善于表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有助于促進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語言與思維密切相關,是人的“外部思維”,能言善辯、侃侃而談往往是思維靈活的表現。傳統的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彼此割裂,阻礙了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廣告詞、對聯、物品介紹等,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加強語文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
1.語言表達能力差
部分學生性格內向,回答問題時聲音太小,抽象思維弱,詞匯匱乏、干巴巴地回答,甚至不知從何說起,干脆不說。語言表達不清,或前后矛盾,缺乏條理性,或在書面表達中字跡不認真。
2.缺乏交流的環境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更喜歡在網絡環境中用流行的網絡語言交流,加之學生課業負擔較重,與人之間的交流機會逐漸減少,形成自我封閉的態勢,不愿與人敞開心扉,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在寫作中也因缺少必要的生活體驗,使文章平淡如水。
3.缺少必要的交流技能
由于獨生子女學生多,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在課堂討論交流中,不能充分尊重別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說話不分場合,表達隨心所欲,往往忽視別人的感受。
三、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語文教師要了解當前學生表達能力不足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做好鋪墊。
1.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更重視基礎知識與閱讀訓練教學,忽視了學生聽寫能力的訓練,重文輕語的現象普遍存在,表達能力的訓練形同虛設,甚至連老師都覺得誰都會用語言表情達意,表達能力培養是件耗時費力的事。長此以往,學生的發展出現不平衡,不利于社會的發展。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首先要激發表達興趣。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探求真理的內在動力,當學生有了深厚的興趣,就會孜孜以求,產生表達的欲望,通過語言材料表情達意,促進語言的發展。如在“負荊請罪”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和廉頗的爽直磊落、勇于改過的性格特點,掌握編撰話劇的知識要點,讓學生排練小話劇。第二要拓展提升。語文教學要注重知識的拓展延伸,要在學生內化語言的基礎上,將閱讀與寫作、說話有機結合起來,讓語文教學“讀得進,走得出”。如在《半截蠟燭》教學中,教者讓學生感受一家三口在生死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敢,而他們的表現又各有不同,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個人物,模仿CCTV“2013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嘗試寫一段頒獎詞。第三是訓練形式要多樣。教師要采取靈活的方式、多樣的形式讓學生消除膽怯,樹立信心,從而敢說、會說。如在《盧溝橋烽火》教學中,教者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通過多樣形式講述事變經過,讓每位同學銘記歷史史實,提高語言表達技能。
2.深入挖掘語文教學資源
傳統的語文教學以精讀為主、聽說為輔,口語表達呈邊緣化的趨勢,加之教學缺乏有效的范本指導,使口語表達教學缺乏系統化、科學化,呈跳躍狀。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資源,為語言表達引來源頭活水,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教師要通過視頻、圖片、音樂、故事等為學生提供個體的語言環境,用幽默夸張的手法再現學生的生活,要注重趣味性,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如在“奇妙的克隆”教學中,教者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發揮相像,談談克隆有什么樣的誘人前景?由于小學生對新興科技充滿了好奇,紛紛暢所欲言,大膽想象,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
3.創造演練表達情境
口語語言教學難度大,教師如單純從表達中心、優化結構等方面切入,易使口頭表達教學變成書面表達教學,過于強調“技巧”的引導,教學缺乏了靈動和活力。部分課堂通過各種活動營造語境,讓學生感受其樂趣,使口語表達教學演變為智力游戲。教師要通過創設虛擬性交際情境,首先要根據交際對象的身份、性格、知識水平等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要讓對方理解準確、欣然接受;其次語言表達要與環境氛圍相協調,要注意交流的時間、地點、現場的氛圍等各種環境因素,才能使說話變得得體;最后要明確交際的目的,要根據交際目的確定談話的重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設身處地”,努力轉變角色,讓表達變得得體。
4.實施有效的評價
傳統的評價陷入“以分數論英雄”的誤區,教師難以走出機械灌輸、死記硬背的沼澤,導致學生難以形成真正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要看學生在參與交際過程中的傾聽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參與交際的態度。教師要改變評價主體單一的問題,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除教師評價外,還要有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小組評價以及家長評價。
總之,現代社會中人際關系變得縱橫交錯,社會的發展需要具有一定表達技能和社交能力的人才。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為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培養作好鋪墊,以實現學生在聽、說、讀、寫等諸方面得到提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