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話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河南官話,以開封為代表的地區周圍輻射有商丘,鄭州等地。另一類是屬于晉語的邯新片,而安陽大部分地區屬于晉語的邯新片,但也有官話的重疊交織,與開封等地的河南官話有一定的區別。后者的最大特點,是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分,口型一般比較淺,對于普通話中要求的字正腔圓距離較遠,語調平緩,開口度沒有普通話的大,去聲比例較少,所以對于學習普通話的小學生來說,教師需要掌握其特點,才能更好教授普通話。
一、豫北方言的特點以及語文課普通話教學的特點
1. 豫北方言的聲調特點
豫北地區主要是中原官話,但也有安陽地區的屬于晉語的邯新片,中原官話分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類,有些地區三個聲調,如澠池地區。入聲歸派入陰平和陽平。而安陽地區的聲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類。
中原官話最常見的調值類型 陰平 24、陽平 42、上聲 54\\(55\\) 和去聲 312,下面具體列舉幾種河南方言的調值比較:
豫北地區如安陽地區,發音口腔口型較為扁,一般上下多張不到位,左右也較窄,如,白、黑,等字發音和“列”的口型幾乎一樣,缺少口腔的寬窄變化,發音皆不到位,從上表可以看出,陰平陽平以及上聲的調值,在豫北地區的安陽,區別很小,而上聲字發音調值偏低,缺少了普通話的那種婉轉感,有時在讀含有上聲字的詞組時,極易讀錯,或將前后聲調讀反,或將大多數上聲字發為陰平字或接近去聲的聲調。上述現象普遍存在于教學中,所以抓住規律性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2. 語文課普通話聲調的教學方法
首先是對聲調習慣的糾正,對于上聲平聲容易混淆的詞組加以強化訓練,
比如先上聲后平聲的例子:
“老師”-- 上聲 + 陰平
在豫北安陽則發成:
“老師”-- 陰平 + 陰平
“老”字為上聲,有一個先下后上的婉轉過程,而豫北方言一般將此過程省略,直接發為平聲,所以顯得發音短促,語速也容易過快。
很多小學生說話的速度偏快,導致發音過程不完整,老師應該加以腔調上聲與平聲結合的訓練,并特別指出本地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區別,引起學生的注意。
再如先平聲后上聲的例子:
瀟灑 -- 陰平 + 上聲
豫北安陽則讀為
瀟灑 -- 陰平 + 陰平
另外在豫北安陽,“去聲”的腔調發音也比較淺,缺少去聲的頓挫感,發音給人以輕描淡寫的感覺。
例如:
浴缸 -- 去聲 + 陰平
重音明顯在第一個字,而豫北安陽地區則將其非重音化、平均化,這些都是值得教師強調的地方??梢?,安陽地區對發音不太講究語調的上聲與平聲之間的變化,造成聲調單一,而去聲又比較輕,比較短促,缺乏普通話四聲的抑揚頓挫感。聲調上的平直,導致發音過程加快,造成發聲口型腔體位置不能充分到位的現象。
這就是特點,所謂“南腔北調”,同時也是豫北地區普通話學習者的障礙。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克服這種習慣,逐漸改“腔”改“調”。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將這些字的方言發音和普通話發音加以對比,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客觀的真實體驗,而不是進行枯燥的沒有理解作為基礎的練習。
3. 豫北地區平舌音與翹舌音的學習方法
除了上述聲調的特點,豫北方言的另一特點就是平舌音與翹舌音不分的問題,因為大多數安陽地區的人是沒有翹舌音這個概念的。教師如果沒有很好的在教學中強調的話,很多學生在升到高年級后仍然改不過來。所以有必要對二者作專門的講解。
(1)運用排除法來區分平舌音與翹舌音。
漢字中主要是形聲字,一般聲旁相同的字都是形聲字,而且聲母一般也會相同。如“喿、曾、宗、卒、采、倉、曹、從、散、司,叟、遂”作偏旁的字,絕大多數是平舌音;“占、中、主、專、朝、成、出、少、善、申、生”作偏旁的字,絕大多數是翹舌音。普通話里,平舌音少,翹舌音居多。如 ca,只有“拆”(方言音 c1)、擦、嚓、”4 個字,而 cha 音節下,卻有“叉、茶、詫”漢字;zen 音節下,只有“怎、譖”兩個漢字,而 zhen 音節下,卻有“真、枕、鎮”等漢字;尤其是音節 sen 下,只有一個“森”字,而 shen 音節下,卻有“身、神、審、甚”等漢字。類似上述情況,我們只需記住少數幾個平舌音字,就可以確定大多數翹舌音字了。
豫北尤其是安陽地區發言平舌音居多,甚至有將所有翹舌音發成平舌音的傾向。普通話剛好相反,大部分是翹舌音,更符合字正腔圓的特點。豫北地區小學生語文教學應抓住這個特點,加強少數平舌音字的記憶,剩下就是翹舌音,這就是排除法的好處。
因此,語文教師應將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點鑲嵌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靈活結合語文教材加以教學。
一句話,那就是只要記住少數平舌音字,或平舌音偏旁形聲字,即可推定其他字為翹舌音的字。
(2)利用聲韻結合的一般規律來學習平舌音與翹舌音。
除了上述排除法,在普通話中,聲母和韻母的拼合,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有些聲母不能與某些韻母結合,而有些韻母則不能和某些聲母結合。例如 ua、uai、uang 這三個韻母,能跟翹舌音 zh、ch、sh 結合相拼,而不能跟平舌音 z、c、s 相拼。所以如果是“抓、裝、窗、摔、雙”等韻母分別是 ua、uai、uang 的這些字,一定是翹舌音而不可能是平舌音。而韻母 ong 能跟平舌音 s 相拼,卻不能跟翹舌音 sh 相拼,我們就可以斷定韻母是 ong 的“松、聳、宋”,屬于非翹舌音。教師應該對這些環節加以重點講解,讓學生記住一小部分,而能學會一大部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豫北地區小學語文課普通話教學常見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1. 易受教師普通話的影響。
青少年模仿能力強,又是語言學些習的關鍵年齡階段,所以極易受環境的影響,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能講一口極為標準的普通話,教師發音的錯誤,和各種習慣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兒童的語言發音習慣。
語文教師應該加強自己的責任意思,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語言素質。除了通過平時電視電影媒體里面的普通話來練習語感,也可以通過專門的普通話考核教材來練習,針對性的對一些易讀錯的字進行針對性強化練習。
2. 缺少普通話語境交流。
很多學生一回到家里,和父母對話都是方言,普通話的狀態馬上丟失,或者改回普通話后,極易混雜方言的發音。這種現象尤其是在縣級以下的農村地區更為普遍,所以應該鼓勵孩子們用普通話和父母交流,或是放學后,同學之間結伴回家或是玩耍,提倡用普通話來交流,增強教學效果。
3. 缺少內心默讀時語調的培養。
在有聲閱讀和表達時候,容易找準普通話的腔韻,而在默讀狀態下,人的語調感容易還原成原來的方言。
這是因為默讀時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對語義的理解上,而不是腔調。所以默讀訓練,教師應該強調學生應時刻注意語調感的培養,因為對于方言區的學生來說,普通話就是“拿腔拿調”,對于方言區的人來說是一種非自然狀態,如何將這種非自然狀態轉換成自然狀態顯得尤為重要。故教師要強調學生默讀時的內心語調感的訓練,這個是很容易被老師和學生忽略的環節。
結語 :
綜上所述,豫北安陽地區語文課普通話的教學,在實踐中應該巧妙利用普通話的規律和自身方言的特點來實施教學,使普通話教學具有該地區自身特有的規律。同時,應積培養和創造良好的普通話語言環境。有些縣級以下的學校,由于缺乏語境,很多其他科目的教師大部分采用方言教學,或是普通話極不標準,認為只要能教會學生知識就行了,忽視了語言教學的重要性。所以提倡甚至規定所有科目都應使用普通話教學也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普通話教學更為順利、更有效果,而少走不必要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