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高中語文閱讀課導入語設計探析
【第一章】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創設問題研究緒論
【第二章】高中閱讀教學導入語的問卷調查
【第三章】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類型與嘗試
【第四章】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的實踐體會
【結語/參考文獻】導入語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化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的背景
是否具備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得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標準,這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也被視為重點目標和主要任務。從學科特點分析可知,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帶有典型的工具性學科特色。從學生發展來看,高中三年是學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的三年,在這三年里,學生既需要通過語文課堂提高個人綜合語文能力,又需要通過參與語文教學活動來培養自身的人文素養。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靈活有創造性的設計運用導入語,選擇合適的導入語,將有助于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要知道,一堂課的開始不應該僅僅從上課時間上去界定,更應該從課堂教學內容的展開上去界定。進行閱讀教學活動的標志是閱讀教學導入語的展開。如何去設計一段有利于教學的好的導入語呢?本文擬對此問題作粗淺探討。
1.1.2 研究的意義
導入語,顧名思義,“導”是方式,是手段,“入”是目的,是結果?!皩А笔菫椤叭搿狈盏?。通過分析現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從教師、學生和文本三方面加以說明,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廣泛收集、查閱、整理并思考別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驗證方式,認真思考、積極探索、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重在實踐、注重落實、顯出成效,力求探索出適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的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方法,以期更好的實現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相互的對話。
1.1.2.1 導入語是完成課堂閱讀教學任務的前提和基礎
閱讀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教學活動來實現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從傳統教學方式來看,教師為了能促使學生多記、記多,往往不惜一切代價的多講,再多講,更多講,以為這就是課堂教學任務的落實。教師不停的教,學生被迫的學,學生學習效果不好,教師又不停的教……在這種惡性循環中,學生勢必會對繼續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厭倦感,“有效”二字最終成了鏡花水月。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課堂要想必須走出這一困境,就必須兼顧教材文本的個性化和獨有性,教師在進行導入語設計時就必須以能激起學生思考欲望為出發點,有效的完成導入語設計,并在設計中體現出教師教學的智慧和對課堂延伸的掌控能力。這樣的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活動,我們可以在特級教師的課堂上尋找到范例。于漪在《春》的課堂上講述春就是這樣導入的:
“我們一提到春啊,你們想一想看,會不會眼前就仿佛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生機,有無窮的力量!所以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就曾經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我們曾經學過一些絕句,現在我問一問大家,杜甫的絕句當中是怎樣描繪春天的?有同學知道嗎?--杜甫的絕句,大家想想看?!雹?br>
在導入文本《春》時,于漪首先緊抓“春”這一主題展開設問,她既不以課文背景入手,也不介紹作家作品,而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描繪一幅春意盎然的圖景,進而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杜甫詩句,這種以已知向未知過渡的導入方法,用簡單的幾句話不僅交代了新課的內容,更啟發學生從生活感受出發去把握新課的情感特點,從而達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進一步思考、感悟的目的。當然,這種方法其他名師也多次采用,比如李鎮西講授《荷塘月色》在導入荷花時也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的:
“我們都知道,古往今來有許多優秀的散文家,他們用自己飽蘸深情的筆,寫下了許多詩情畫意的篇章,在名家們的筆下一草一木都含有深情,富有靈性,光寫荷花的就有許多優美詩句,如描寫荷花色彩和形狀的有”接天蓮葉無窮碧“,下一句--”②
李鎮西避開文本,先以古今散文名家筆下的草木皆含深情為話題,點出寫荷花的優美詩句很多,不同的作家筆下的荷花顯現出不同的特質,然后重點例舉以荷花色彩和形狀為描寫特征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啟發學生回憶,在回憶中展開對文本解讀,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文本所要體現的作家情感。李鎮西以這一導入方式提醒我們,課堂是教師智慧顯現的最佳舞臺,更是學生激情勃發的最好平臺。在進行導入語設計時,教師應該認真思考、仔細研究教學目標,從文本中尋找素材,在生活中尋找與學生思想相契合的共鳴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實現整個閱讀教學的動態生成和合理延伸。如果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簡單傳授,而不注重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激發,一心直奔所謂的教學目標,只顧自己教得痛快,就注定其閱讀教學不會引起學生共鳴,只會走進教學的死胡同。
1.1.2.2導入語影響閱讀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的變化
我們常常說,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實際上,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做得好”,也要“說得好”.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來說,主動思考遠比被動接受更有實際意義,也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課堂可以是沉寂的也可以是沸騰的,思維可以是僵化的也可以是活躍的。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喜歡死寂的課堂和學生僵化的思想,也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喜歡沉悶的課堂和教師古板的教學。在這方面,專注于教學改革與教學實踐的特級教師們往往身先士卒作出了表率。如特級教師董一菲在講授《葡萄月令》一課時就采用了這樣的導入語:
“師:今天我們學的是選修課當中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的名字叫《葡萄月令》,作者是汪曾祺。大家看大屏幕上這樣的一段話,有沒有哪位可以朗誦一下?(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生:我第二個字不認識。
師: qiáng(嬙)
生:‘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清﹒周濟)’”③
在這里,董一菲緊扣“粗服亂頭亦不掩國色”這一主題為下面的學習明確了范圍。同時,她善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巧妙點撥,往往可以做到緊扣一點來拓展一面,從而引導出新的教學境界,進而極大的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順利的將教學內容引入到了更深的思考層面??梢?,怎樣讓學生動起來,怎樣讓課堂活躍起來全在于具體教學與導入語內容的設計適當與否。學生學習新知需要調動生活積累,需要用生活解讀課本,需要跳出課本回應生活,所以教學必須拋開一本正經的說教,必須盡可能避開晦澀難懂的語句,必須從高高在上的傳授走向師生互動的殿堂,貼近學生生活。
1.2 研究目標和內容
1.2.2 研究目標
通過分析現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從教師、學生和文本三方面加以說明,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廣泛收集、查閱、整理并思考別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驗證方式,認真思考、積極探索、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重在實踐、強調落實、顯現成效,力求探索出適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的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方法,以期更好的實現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相互的對話。
1.2.3 研究內容
(1)分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現狀,以及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
(2)分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具體要求和能力構成因素。
(3)梳理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的具體障礙和突破對策,以及總結實踐之后的教學效果。
本文五個章節
第一章緒論,從研究背景和意義入手,強調問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思路和方法以及目前研究的情況;
第二章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的問卷調查與分析;
第三章重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的類型分析和理念;
第四章強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的實踐體會和對教師的建議,
第五章結語,對導入語與課堂教學的關系作出分析,以明確新課改形勢下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的努力方向。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以高中人教版語文必修教材 1-5 冊為研究文本,依托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立足課堂,分析我?,F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在廣泛收集、查閱、整理并思考別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驗證方式,對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設計進行一定的有效研究。
1.3.2 研究方法
(1)訪談法:在收集相關資料基礎上,訪談高中教師和學生得到了第一手參考資料。搜集大量教學案例進行仔細分析,通過分析比較,總結經驗,運用于自身教學過程。
(2)觀察法:通過自己和其他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實踐的情況,總結獲得研究所需的相關材料。
(3)問卷調查法:深入教學第一線對教師和學生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查找原因。
(4)案例法:結合自身教學案例,積極探索符合教學實際情況的導入語方法。
1.4 研究文獻綜述
1.4.1 研究現狀綜述
1.4.2 數據整理
在中國知網(CNKI)中,以“閱讀”并且“教學”為檢索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相關文獻37313篇(1956-2014年),在中國知網(CNKI)中,以“閱讀教學”并且“導入語”為檢索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相關文獻434篇(2001-2014年),在2001年之前檢索不到相關文獻。由此數據可以看出,有關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的研究只占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很少比例,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研究更是缺乏。雖然近幾年研究有所增加,但依舊未改變這樣的狀況(具體參見表1.1、表1.2)。
1.4.3 文獻分析
通過分析表1.1、表1.2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學科研究的熱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研究則是語文學科研究的難點。在已有的相關研究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的研究只有434篇,甚至檢索不到2001年之前的相關研究??梢?,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的相關研究少是事實,也是目前研究的現狀。
在認真分析和比對之后,可以發現,表1.1的數據顯示:在2003年關于“高中閱讀教學”的學術論文從2002年的383篇增長到786篇,一年之后的2004年更是增加到1166篇,2006年突破2000篇達到2430篇,以后逐年遞增,直到2011年達到4433篇,2013年已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達到5105篇。而與此同時,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的相關期刊報紙的文獻研究卻變化不大,僅僅是2006年從2005年的967篇增加到1280篇,2011年也只是從2010年的1964篇增加到2223篇,增長幅度明顯小于有關學術論文研究的增長幅度。
而分析表1.2的數據會發現:有關高中閱讀教學導入語的研究文獻在2001年到2006年期間數量并不多,期刊報紙分別是1篇、2篇、1篇、3篇、6篇、10篇,學術論文分別是1篇、0篇、6篇、10篇、13篇、18篇,直到2007年學術論文達到30篇,之后的2008年、2009年、2010年都有小幅度的下滑,直到2011年學術論文達到50篇,而同一時間段期刊報紙也增加到39篇,此后一直呈增長狀態,在2014年學術論文達到89篇,期刊報紙也增加到66篇。
通過認真比對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2003 年、2004 年、2006年、2011 年、2013 年這五個時間段十分重要。那么這五個時間段發生了什么呢?仔細查找后不難發現,2003 年 4 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課程要充分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使全體高中學生獲得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并為學生的不同發展傾向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要為造就時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發揮應有的作用”④的新課標理念。2004 年國家級課程改革試驗區開始率先進行改革,這一年,眾多專家學者對新課改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紛紛撰寫文章闡述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和認識,這為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2006 年,語文新課改走過了第六個年頭,有志于語文教學長遠發展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紛紛對語文新課改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所暴露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回顧和思考。2011 年國家教育部對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這次修訂是在新世紀課程改革歷經十年實踐的基礎上展開的,從課程標準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較大調整變化,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訂。導言是全新的,課程性質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補充,正面回答了語文課程是什么的問題,重申了課程基本理念,強調了課程目標與內容,增加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包括評價建議。2011 版新課標體現了四個堅持、四個強調、四個加強。而這些變化直接體現在了學術研究領域。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廣和不斷深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以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入語研究不斷走向了深入。
然而不能回避的現實是,當今人們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語設計的研究與思考體現出兩個不同層面:學者專家往往站在理論的高度,詳細闡述自己對相關理論的理解和思考,并把思考的結果總結成新的理論知識,對導入語設計重在理論指導,由于絕大部分一線教師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故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處于教學一線的教師則更多的選擇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將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或情況進行思考和總結,目的是指導將來的教學實踐,這種重實踐輕理論的研究方法很難上升到理論高度,所以難免流于形式,無法形成深入全面的研究。
1.4.4 有關文獻綜述
1.4.4.1 研究文獻綜述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語言反映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個性特征。導入語設計作為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體現著教師教學的藝術性、創造性和實效性。如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運用最恰當、最有效的導入語實現教學實踐活動系統化,使之更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自主思考的特點,這是許多專家學者和一線教育工作者不斷地研究、探索的課題。
1.4.4.1.1 專家學者研究、探索的成果
于漪認為語文教育是情感的教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離不開好的導入語,教師要與文本對話,細細咀嚼文本語言文字,品出真意,品出真情,唯有自己真正動情,設計出的導入語才能含情。以情感染學生的導入語設計才能實現“傳之以情,以情激情”.⑤
錢夢龍認為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性作用,教師給予學生的引導應該既是積極的,又是主動的;既是有效的,又是帶有啟發性的。教師導的有方,學生才能讀的得法,好的導入語能使學生在讀的開始、讀的過程中得到認知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得法漸多,學生就能逐步擺脫教師而獲得真正的獨立?!雹?br>
余映潮認為課文需要品讀,美在品讀中產生,也在品讀中成就。導入語同樣也需要美,它的美不單單在于語言,更在于能體現教師品讀文本的深度和廣度。作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解決‘深入課文’的問題,解決課文‘如何好’為什么美‘的問題?!雹弋斎灰脖仨氃趯胝Z設計上體現品讀的效果。
程少堂認為語文課堂應該有自己特有的味道。課堂氛圍必須呈現出這種味道,這種獨特的味道體現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上,它是課堂實效性的充分體現,它可以是“廢話”,但也必須是能對學生學習起到促進作用的“廢話”.程少堂提出語文課的生動豐滿依賴于很多廢話,“如何在課堂上講好’廢話‘是一門藝術?!雹嗳绾巫寣胝Z成為好的廢話更是一門藝術。
董一菲認為文學氣息和浪漫情懷是語文課堂與生俱來的特質,課堂需要詩意的創設,課堂呼喚情感的勃發,教師“以繽紛的語言引領學生走向對文化的膜拜,在幽默而又蘊含智慧的思維探索中體悟生活語文的無限魅力?!雹?br>
1.4.4.1.2 一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盧燕在《巧用社會熱點事件--高中語文經典名篇課堂導入激趣例談》一文中指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可以通過巧用社會熱點事件導入激趣的方式實現。語文知識博大精深且廣泛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可用于教學導入的社會熱點和生活趣例比比皆是。以社會熱點和生活趣例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在其中,思考在其中,收獲在其中。
黃慧玲在《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探析》一文中更是對語文課堂中導入方法作了詳細而深入的分析與說明,同時指出了今后的高中語文課堂的導入環節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張帆在《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之導語有效性初探》一文中強調導入語的重要性,認為課堂優化的實現和教學有效性的達成全有賴于導入語有效性的體現,有效性是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導語設計最關鍵的標準,指出在導入語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的預設是實現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保證。
郭靜在《高中語文課堂導入語教學研究》一文中,強調研究導入教學就是通過整合課程資源,在拓展開放性思維訓練而進行的教學創新能力。
肖妮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語應用研究》一文中,明確指出目前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設計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反映出教師對導入語設計的作用認識不足,教師導入語設計能力有限,教師導入語設計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
戴淑潔在《關于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方法的探討》一文中,強調教師要認真設計導入語,充分準備導入教案,在實踐中思考導入語設計的作用和效果,在實踐中查找導入語設計存在的種種問題。
1.5 概念界定
1.5.1 教學語言
教學語言是教師以語言為基本表達手段,運用自身教學智慧和教學技能創造性的進行豐富的教學活動的有利憑借。孟子在《學記》中明確指出:“其言也,約而足,微而臧,罕譬而喻?!斌w現出古人對教學語言的不斷追求。而夸美紐斯則說:“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該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雹馓K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1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弗蘭德斯就把課堂中言語互動行為分為“教師語言”、“學生語言”和“沉寂(無、有)效語言活動”三類共10種情況,分別用編碼1-10表示,目的是為了分析說明教學語言在教學活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聲語言是教學語言的基礎和主要部分,而教學語言的另一類型就是無聲語言,它包括肢體語言、神態語言。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效率不高,往往與教師語言表述不清、語序不連貫或語言空洞平乏、毫無感染力和吸引力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第斯多惠曾經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13一堂課是從教學語言的展開開始,而導入語的使用是教學語言展開的前提和體現。它意味著一門學科走近了學生,從此學生在這門學科中收獲人文素養、精神慰藉,并使之最終成為精神財富,這一過程本身就是美的感受和體驗。正如夸美紐斯曾說:“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野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4可見,合理準確的運用教學語言,尤其是導入語的使用有多重要。
1.5.2 導入語
導入語,是以學生心理特征為基本出發點,以教學實際情況為重要設計條件的一段被精心設計的語言。它是一堂課開始之際就集中體現教師教學智慧和教學思想的一段精彩語言,所謂“精彩”并不能狹義的理解為導入語言的優美動人或新穎獨特,這里的“精彩”是一種對教師教學智慧體現的要求,也是對教師教學思想外在呈現的建議。它是教師引導學生實現與文本對話的體現,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作用的過程。
導入語是否設計得當是關乎語文學科教學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展開導入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預先與文本對話的結果作用于課堂,從而促使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實現過程。一個成功的導入語設計,不在于它的語言是否優美,也不在于它的形式是否新穎,更不在乎它是否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而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語言是思維的外在體現,只有當教師對文本解讀到達一定高度時,他所呈現出來的導入語設計才會對學生產生有益的引導效果。
因此,我們不僅不能忽視導入語設計,更要將導入語設計恰當與否當作丈量一堂課能否積極有效展開的標尺。以學生發展為本,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在課堂上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強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相融共生性,以促使師生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共同成長。語文課堂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教師:從新課程理念中孕育出的導入語必須具備其他傳統教學模式欠缺的特征,必須能夠體現出教師特有的教學智慧,必須實現語文學科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