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但多年來,有關語文作業的革新卻很少,仍落后于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雖然語文作業由鞏固積累型、訓練能力型、培養思維型、實踐應用型四大類構成,但在實際教學中,語文作業仍側重于鞏固積累這一類型,其強調的是知識的重復性練習,而有關能力提升和實踐應用的作業少之又少,從而導致了語文作業模式化、機械化的弊端。
朱紹禹先生說“:只有練習,聽說讀寫技能才能成為自覺的本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在練習作業時才能達到最高點?!闭Z文作業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鞏固,是對語文教學效果的升華。語文作業是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連接語文課堂學習與課后生活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要力避傳統語文作業的弊端,緊緊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語文作業,同時要不斷擴充語文課程資源,增添語文作業的人文性,尊重學生認知的差異性,這樣才會使高中語文作業的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實。
一、擴充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多種作業形式。
美國教育家克勒斯涅克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币虼?,高中語文作業的設計要與語文課程資源相銜接。長期以來,語文作業的來源單一,僅限于教科書后的練習題和與教材相配套的練習冊,學生面對此種作業,心中難免生發出枯燥之感。其實,語文課程資源十分豐富,只要我們用心發掘,就能使語文作業的形式豐富起來。
首先,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語文資源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在學校里充滿蓬勃生氣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掌握知識才變成一種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蔽覀冎挥凶寣W生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學生才會愿意學習語文,才會不再把作業當做“任務”.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利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成立“作業疑難解答”小組,然后進行課后作業的共享;也可以借助社團這種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閱讀交流活動。
其次,要聯系校外語文資源,開發多條語文學習的途徑。豐富多彩的校外語文資源不但可以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實踐潛力。杜威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學校即社會”,他要求連接校內學習和校外學習,而語文作業便是溝通校內課堂與校外生活的橋梁。我們以人教版高中課文《故都的秋》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游記的形式呈現作業,讓學生在秋季來臨之時,通過身臨其境的觀察,感受萬事萬物的變化。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對課文有深刻體會,也會讓學生萌生很多有關“秋”的感悟。同樣,科普類文章的作業,教師可以給出調查的模板,讓學生搜集數據,做觀察筆記,這樣就在充分聯系校外生活的同時增添了作業的樂趣。
最后,要探究家庭語文資源,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家庭語文資源是我們最易得,也最容易忽視的資源,但這種資源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家庭語文資源來源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互聯網,但我們多將其定位為搜集資料的手段,其實,深挖網絡資源,可以為“語文作業”所用。比如學生的語文作業,可以借助網絡衍生出多種形式。很多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已通過社交軟件來進行語文作業的布置和反饋,而對于“口語交際”這一類作業,學生也可以借助社交軟件的語音功能來完成。
二、增添人文內涵,豐富作業內容。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以往的語文作業多強調工具性,這集中體現在古文詞語的識記上,而對人文內涵涉及較少,有關感悟與鑒賞的題型,也只是按照固定套路作答。范文作為語文教學的載體,所選擇的都是文質兼美且富有文化內涵的文章,但語文作業的這種重工具、輕人文的現狀,磨滅了范文的美感,阻礙了學生對文章的深入感知。所以我們要轉變思想,增添作業的人文內涵。
首先,我們要立足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漢字知識、文學知識、文體知識為依托,豐富作業的人文性?!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提出“: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闭Z文作業的設計不單要讓學生學習知識,也要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獲得審美體驗。其次,語文作業設計要融入多元文化。王榮生說“:語文學習的半自然性,語文能力形成的多種途徑‘,學校語文知識’的流動性和生產性,決定了語文學科的課程具體形態必然是也應該是多元并呈?!边@說明,不但語文課程形態應是多元的,語文作業設計也應是多元的。語文課程雖在文化價值上堅守民族立場,卻也可兼容并蓄世界文化,所以,我們大可在語文作業中加入外國美文賞析的內容,讓學生拓寬眼界,熟悉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
三、尊重個體差異,強調作業的層次性。
課改之后,教育界大力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試圖打破“工廠化”的授課模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語文作業也要改變其“統一標準”的舊態,努力追求差異性,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發展,作業的難易層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作細致劃分。
語文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語文作業的設計也要體現師生雙方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形式要靈活多樣,內容也要豐富;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也要勇于展現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尤其是高中的作業,它只是一種教學成果的展現,教師不要拘泥于答案的整齊劃一,而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冷冰冰的答案,而應是一種看問題的方法。
總之,語文作業設計作為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只有策略正確,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其學習能力。我們應一起努力,讓作業不再成為學生心中的包袱,而變成語文學習的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榮生。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柳健。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改革初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4]冉超。語文作業生活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