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是與“白話”相對應的,是在古代漢語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種書面語形式。從先秦到清末沿用了兩三千年的時間。五四運動以后,白話文才開始替代文言文作為新的書面表達形式廣泛使用。到目前為止,文言文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那么現行教材為什么還要把文言文編進去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經過激烈地討論后,中學語文界得出一致結論:文言文有必要學。但是,學習什么樣的文言文?如何能使學生更清楚、更快速地掌握文言文?這是中學語文界需仔細考慮的問題,也是本文的中心議題。
一、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文的現狀。
在古代,文言文的用處非常廣泛。人們主要用它記載歷史,各地區風土人情,個人的思想活動或情感抒發等,學習文言文就是在學習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比方說,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古代思想派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管理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在風云變幻的商場上,企業家們如何能夠帶領自己的團隊化險為夷,不斷創新,在儒家思想中也都能找到答案。由此可見,文言文對提高現代人的文化修養和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選文存在很多問題。
(一)篇數。
目前,高中語文教材共有七個版本。分別是語文版、人教版、滬教版、蘇教版、魯教版、粵教版及鄂教版[1].經筆者調查,不同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數各不相同:滬教版66 篇;鄂教版 36 篇;粵教版 17 篇。然而,現行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數不能少于 56 篇。這樣看來,只有滬教版符合標準,其他版本的數量相差較多。
(二)時代。
縱觀這七個版本的語文教材,在選擇文言文的年代方面,主要有:秦漢時期、唐宋時期、明清時期。但是,不同版本選擇的文言文時期卻各有不同。有的選用明清時期的較少,有的選用唐宋時期的較多。并且都是將秦漢文章排在最前面。根據這種狀況,學者的意見出現了分歧。部分學者認為,文言文材料應該按照朝代的順序編排,學生學起來更加容易;還有學者認為,文言文材料應該按照由淺入深的難易程度來排序,這樣學生有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學起來才輕松。
二、針對問題提出的建議。
(一)文學性及思想性兼得。
選擇編進高中語文課本的文言文應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和思想性。選文要考慮到文章的結構是否緊湊,條理是否清晰、明確。文章表現的思想內涵及情感態度都必須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例如《勸學》這篇文章,節選自《荀子》的首篇。
文章圍繞著“學不可以己”的中心論點,分別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度三方面分步進行闡述[2].條理清晰、層次感強,大量運用比喻手法是這篇文章的突出特點。荀子,是繼“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師,他認為,客觀世界不會按人的思想意志而改變,但人類能夠感知、適應、利用自然趨吉避兇。這一思想正是我國早期唯物主義觀點的核心代表。學生學習了這類作者和他們的文章,一定能夠得到正面的引導,繼而再運用這樣的思想學習其他知識,得到更高的提升。
(二)突出寫作技巧。
學生學習語文課的目的包括提高書面語表達的能力。文言文中的寫作技巧大部分都沒有運用到現代文的寫作當中。因此,要多選些寫作技巧突出的文章編進高中語文課本中。例如像《完璧歸趙》《負荊請罪》《不恥下問》等名篇佳作,舉不勝舉。學生可以直接引用這樣的佳句,或者模仿文中的語言改造佳句。比如,對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一句,就可以作出這樣的改編:“仰觀宇宙之大,俯察作業之多,所以頭暈目眩,足以極視聽之苦,倍可悲也?!盵3].這樣的改編可以極好地引發學生的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整合文中語言創造佳句。例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一句便是學生在多篇文言積累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整合而來的。這種創造使文章熠熠生輝。
三、結語。
高中語文課程中,文言文是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文言文選文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語文課本整體的質量水平,影響著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因此,只有保證了文言文選文的質量,學生才能從中學到更多具有教育意義的篇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推動祖國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李金云,馬歡。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研究的探索與反思: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中語文教與學》為中心的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5):123-130.
[2] 張志磊,包偎麗。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注釋校對及商榷[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12):92-95.
[3] 嚴丹青。國學經典在語文教材中的滲透: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選文為例[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5(3):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