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很重要,像文言文、詩歌、現代文等都注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但遺憾的是許多高中生根本不重視語文課內閱讀能力的提升。 究其原因是高中語文考查的是課外閱讀,它不像理科知識,學會了相關類型就會做;語文則不一樣,它跟學生閱讀能力關系密切, 我們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改變觀念, 努力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 談談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以讀促教,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 因為經過每一次的閱讀,學生的頭腦中就會加深對文本的感知能力,就會逐漸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如果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就更容易了,無疑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
如詩歌的閱讀教學,我們一般都讓學生先讀文本,讀到非常熟練,并初步做到有感情。 這樣做就可以讓學生在理解文本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像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一文時,我們首先讓學生熟讀文本,在讀中了解詩歌中到底講了什么內容,以及作者在詩歌中蘊含的基本情感。 學生基本上讀過幾遍后,就可以很快理解。然后我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去練習朗讀,學生自己進行小組交流,直到他們自己滿意為止。 最后我們再進行小組比賽,評出最佳的朗讀,實際上在我們一起評論時,基本上文本的內容也就理解的差不多了。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范讀或者聽錄音,學生的理解能力又會得到一個更深層次的提高。 如開頭三句的范讀:當你用低沉而又凄涼的語氣讀出“獨立寒秋”四個字時,那種秋天的蕭瑟、凄冷、孤獨的感覺,學生在聽朗讀時很快就感受出來了;再用高昂而又激揚的語氣讀出“湘江北去”時,學生仿佛看到那波濤洶涌的湘江水滔滔北流,場面宏大壯闊;然后再用低緩深沉的語氣讀“橘子洲頭”,相信他們已經看到了作者站立的背景……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課文, 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朗讀文章的時候,就已經品味出了文章中蘊含的韻味,也加快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小組合作,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
閱讀教學要注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能采取滿堂灌的舊的教學方式, 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 而對閱讀能力的提高一點也不會有幫助, 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就是比較成功的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為輔的先進學習理念,知識的構建靠他們自己的能力來解決, 小組同學之間相互學習, 相互交流, 探究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無疑提高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學習《金岳霖先生》一文,先生的“怪 、有趣 ”好理解 ,“有人情味 ”也不難理解 ,但作者寫這樣一位老先生的目的就在于什么? 在未探究之前,大多數小組成員都認為是為了歌頌教師,尊敬教師,以作紀念。 這是一般文章寫教師的常用的方法,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們的學生認識無疑太淺顯。 我們小組討論了一下, 結果是小組的成員思路很快打開了,因為小組中有人結合寫作背景材料,找到金岳霖先生所在大學西南聯大的貢獻,以及后人給金岳霖先生的評價, 他認為寫作的意圖不僅僅在敬愛師長、 歌頌師長這個淺層面上, 關鍵是金岳霖先生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哲學大家,這樣的大師越來越少,作者在寫作此文的目的還在于呼喚社會上能出現更多的這樣大師級的學者。
學生在小組中的合作很是成功, 如果沒有成員之間的合作, 也許只有僅僅個別同學想得這么深刻,但小組的一個成員這樣做,無疑會帶動一個小組的同學一起進步, 這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三、文本細讀,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學生的閱讀能力怎樣, 還需我們在探究問題的設計上多想想辦法, 因為從每次的考查看,學生很多時候在閱讀上失分很多,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況, 就要在閱讀教學中使用文本細讀的辦法。 文本細讀的運用可以教會學生在理解文本上能細細品味,慢慢斟酌,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的鑒賞能力。
如學習《荷塘月色》一課,這篇文章是我們幾代人的經典之作,我們要細細品味,來提高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 文章中的結構美、語言美、情感美,都值得我們去借鑒。 我們要從修辭上體會荷塘的美麗、月色的美好,像文中把“荷葉”比喻成美麗的“婷婷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剛出浴的美人”,是多么的純凈,一塵不染! 又比作“星星”,荷花是那么的明艷動人,簡直把月下的荷花寫絕了。 這還不算,作者又用通感的手法,把“荷香”比作成“渺茫的歌聲”, 太有想象力了…… 學生學會這樣慢慢地、細細地品味、揣摩,怎么不會增強他們的鑒賞能力呢?對文本的細讀可以讓思維緩緩推進,與作者進行內心的交流, 在作者的字里行間體會其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每一種手法所要傳達出來的情感或是意圖,這絕對是“快餐式”閱讀所達不到的。
四、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習課文的目的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其實高中語文課本上的許多文章都是經典, 許多文章都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上作為借鑒, 所以我們不妨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提高其閱讀能力的同時, 也通過閱讀教學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如在學習 《荷塘月色》《想北平》《江南的冬景》 等散文時, 可以幫學生學習散文的寫作,在學習《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我的母親》等文章,可以幫學生學會寫人的文章,在學習《六國論》《師說》等文章,可以幫學生學會議論文的寫作……筆者每每會在學習完一種自認為對學生的寫作有幫助的文章后,會帶領學生賞析其用詞、手法、結構,此時應心無旁騖,專心致力于從閱讀到寫作的遷移,實踐表明效果非常好。
閱讀教學上多一點朗讀,多一點合作,多一點細細品味與鑒賞,再多一點寫作模仿,一定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最終實現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