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文閱讀考試的答題技巧
閱讀時,要先養成認真快速閱讀的好習慣,讀完后要細想一下文章的主旨和結構思路。 要想一下這篇文章要傳達的是什么?作者的寫作目的和動機主要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達到寫作目的的?閱讀時,把這幾個問題想明白。 然后再認真解答閱讀題,與答案比較,要研究答案形成的理由,將自己的答案和標準答案反復進行比較和琢磨,這樣能找到自己答案中出現的失誤在哪里,逐漸縮小和標準答案之間的差距。
此外,還要懂得并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在閱讀各類文本時, 首先需要欣賞的是作品的形象以及作品的內涵, 還要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在, 這些都是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的。 文學類的文本閱讀需要解決三個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寫什么---文章主要塑造的是什么形象, 意義和作用又是什么,反映出來的主題是什么?
其次,怎么寫---文章主要用什么樣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如何表現主題的。
再次, 讀出了什么---這里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們的主體意識, 實際就是學生對形象的認識和評價。 對于選練的文本, 要堅持先“讀文 ”后讀題,不 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在題目上。 在鑒賞作品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概括主題等方面,都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散文閱讀重在感悟生活
高考中的散文閱讀并不是專業理論的研究性閱讀,為了更加貼近高中生的閱讀水平、認識水平以及實際生活,在選擇散文閱讀材料時一般是不會選取那些純理論類的散文的。 高考閱讀部分選擇的一些散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篇散文都會有一個較為具體的物象,文章主要通過對物象的描敘再引發作者思想的表露以及情感方面的抒發,有時候也會寫人釋理,或者是敘事說理,也可以是狀物明理等,這些人、事、物等物象大都是學生們所熟知的,這些思想情感也正是作者對實際生活的一種真實的體驗和感受得來的。
這類散文往往都喜歡從所見所聞的種種生活現象中去挖掘生活的意蘊來呈現出作者本人對生活的切身感悟,作者的這種感悟又會帶有普遍的意義,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也已經閃現出理性的光芒以及哲學的色彩等,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而且還比較容易激起學生的情感宣泄。 這類散文閱讀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課本基本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考查著他們認識實際生活的能力。 所以說,掌握好散文閱讀的這些選文特點,對于學生在散文復習時具有較強的適用價值。
三、文言文閱讀的復習策略
高考中的文言文閱讀中的實詞一般都是一詞多義的,這也是歷年高考必考的重點部分。 盡管考查的基本都是實詞,但是要切實地框定常見的實詞數量以及其意向的范圍卻是一個重點和難點。 基于此,如果完全采用逐詞逐義的識記方法讓學生去記憶顯然是和考查學生們的能力要求相悖的。 根據“理解常見的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的說明 ,可以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來有效地判斷這些實詞的具體詞義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閱讀時,需要注意的是要優先分析詞性、要注意相關動詞之間的前后搭配也是很重要的。 文言文閱讀時,比較常見的實詞主要有“顯”和“隱 ”之分。 “顯 ”主要指的是直接在所考查的詞上加點;“隱”則指的是在文句中的翻譯判別中,要能理解原句中的某些實詞的具體含義后才能夠辨別出譯句的正誤。 對于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 也沒必要界定得那么明晰,能按照名詞、 動詞以及形容詞歸出大類來,堅持以“詞類”來統領“字詞”,再抓住詞性的特點來分析詞義或者用法就可以了。 此外,“多義詞 ” 的意義分析判斷也是常見文言實詞的考察之重點。 這類動詞一般是不能用聯詞法來進行譯解的,只能把原動詞以及其義項連帶前主后賓一并分析,然后再經演繹才能知道其義項的正確與否。文言虛詞的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是虛詞的用法卻比較復雜。 因此,在指導學生們復習文言虛詞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需要聯系具體的語境;其次,需要準確地判斷出虛詞在文中的具體使用是虛義的還是實義的,不能誤虛為實,也不能誤實為虛;再次,還要注意的是一些特別的虛詞用法,比如兼詞現象、虛詞中的單音和復音的問題,或者是識別虛詞的習慣用法等。 在“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復習時,需要把句子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理解它的真正含義,要確認好重點語句的句意, 然后再進行正確、順暢的翻譯。
“理解文句 ”的考查點主要有兩個方面:
1. 需 要正確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這一點主要包括三個層次:一是讀通、讀懂,還要能夠概括文中的含義。 二是需要理解分句之間、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此外,還要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或者其在文中所發揮的作用。
2.要 將其翻譯成漢語 . 這一點則要求學生們在文言翻譯時需要堅持“信、達、雅”等三個標準,能夠進行直譯或者是意譯。 直譯主要是需要原文字字在譯文中、譯文字字在原文中要有所依據,句式的特點、風格等也要力求和原文保持一致。 意譯主要是要譯出原文的大意就行了。
四、要讓學生真正提高閱讀復習效率,教師本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學生心中最隱秘的一處, 都會有一根獨特的琴弦,一旦撥動它就會發生特有的音響。 要讓學生的心靈同教師所講的話產生共鳴,首先就需要教師本身同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 閱讀教學也是一樣的, 要想讓學生學會閱讀,首先需要做的是教師加強自身的閱讀體驗和情感沖動, 要走進文章的情感世界當中,然后再傳遞給學生,讓他們也受到感染。
假如教師自身并不能準確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泛泛而談,也會讓閱讀變得更加的枯燥乏味、了無生趣。
例如,在閱讀王東敏的《凝望一棵開花的樹》時,假如教師本人并不能很好地體會“我在雜亂的 、 破舊的村莊寂寞地走過漫長的雨季,將我年少時的眼光從晦暗的日子里打撈出來的是一棵棵開花的樹……”這樣的句子,肯定也不可能將自己的閱讀體驗傳遞給學生,更不可能摸準學生的情感點。 這也就是說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復習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傳給每一位學生,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閱讀復習效率。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是高考中的重中之重, 抓好現代文閱讀以及文言文閱讀的復習,決定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而且還會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語文高考成績, 所以,首先需要充分認識到加強語文閱讀部分復習策略研究意義,然后再緊密結合新課改倡導的要求,要立足于課內,拓展在課外,抓住閱讀復習的重點和關鍵, 采用有效的復習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閱讀復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