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從早先的命題作文居多,到現如今的材料作文居多,并且大部分材料都是結合社會現實或者是優秀文章里的具有思考價值的材料,學生需要通過對材料進行分析,寫出文章。這與素質教育的深入有很大關系,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需要擺脫模式作文,走向實用性和創新性,讓學生寫出真正的有情有感、有思想價值的作文。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1.教師教學重形式輕內容。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由于高考升學壓力,教師通常會以高考題的練習來作為高中作文課的基本內容,這種練習會讓學生陷入一種模式寫作中。以議論文為主,記憶一些名人名言或者是經典故事作為論據,然后攢成一篇正統的議論文。這種方式壓抑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學生很難通過作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2.重辭藻堆砌而忽略創造性思維和基本情感的表達。為了讓作文看起來華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出一些看起來大氣磅礴但實則沒有什么意義的作文,這種作文通常辭藻華麗,能看出學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但是卻沒有真情實感。這種寫作方式讓學生忘記了作文的根本目的是描述現象、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同樣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教師欠缺創新能力。很多老教師在教學中形成了固有的教學思維,不注重創新,而新教師為了融入學校的環境中,需要以老教師為標桿榜樣,也容易受到老教師教學思路的影響,不敢創新。這種學習范文、模仿范文習作的教學方式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加強高中語文作文的實用性
高中作文的實用性并不是功利性,如果僅僅是為了高考來學習寫作,學生必然陷入一種功利性作文的狀態中。
實際上,作文寫作的學習是為了學生能夠在以后的書面表達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同時,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也是相輔相成的。
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學會各種類型文章的寫作。
即便是在高考作文中,其要求也是不限文體的,因為根據學生自身興趣的不同,在運用不同文體中有不同的效果。
有的學生喜歡寫散文,有的學生喜歡寫議論文,有的學生喜歡寫小說,不管哪一種類型的文體,只要能確切表達主題,都可以被學生運用。因此,在作文教學中,需要首先教會學生各種文體的寫作方式和應用,到后期再讓學生自由選擇文體來表情達意。
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分析現象,得出問題的本質。往往在材料作文中,是給出一種現象,而具體這種現象最終要落腳到哪一點上來進行創作,是一個難題。這方面與平常的閱讀教學也分不開。學生首先要理解材料、分析材料,得出正確的結論,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感悟和創作。[1]
三、加強高中語文作文的創新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學生作文的靈魂。高中生的思維世界應該是感性的、豐富多彩的,而不應強行受到外界壓力的阻礙,影響了高中生思維及創新能力的發展。高中作文是高中生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渠道,教師應注重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寫作是高中生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的過程,靈感源于生活體驗,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從生活中找到寫作的素材。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以作為作文的一個點來展開,學生只有學會觀察生活,體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美與精彩,才可以寫出不同于他人的作品。[2]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些地方學生可能沒有去過,有些人學生可以沒有見過,但學生有想象力,他們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筆奔馳在草原或者走向外太空。想象力是一個作家最珍貴的東西,學生在作文時,也需珍視自己的想象力,將想象和情感結合在一起。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照片、繪畫作品、音樂、視頻等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為學生搭建作文平臺,鼓勵學生進行創作。為了鼓勵學生創作,教師可以辦班級手抄報或者是將優秀作文推薦到???,另外特別優秀的作文也可以幫助學生投稿到報紙或者雜志上,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也為作文弱勢的同學提供一個學習交流平臺。[3]
四、結語
高中作文的考試只是為了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不應僅為考試而學習相應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本末倒置。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應注意培養作文寫作的實用性,幫助學生了解各方面的作文類型并找到自己的所長,另外,還需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寫出更加出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