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語文教學以及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1.1 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1)高中語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高中語文教學既包括教材上的知識,又包括學習能力的培養。語文學習對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功和必備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大影響。語文是修身做人的基礎學科,可以培養學生接人待物、為人處世的基本能力,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還可以涵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民族自豪感。(2)語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實現人生夢想。在現存教育體制下,高中生學習的任務和目標是通過高考考入大學,或為印證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或為提升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但是高中階段的學習又不僅是為了高考,更是為學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基礎,而語文學科在這方面具有工具性和實踐性的效用。高中生在語文課堂中除了要獲取基本的文化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豐富完善自身的精神世界,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促進自我的全面發展。高中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尋找到了未來前進方向,可以為以后的人生路奠定成功的基礎。
1.2 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所以我國大力倡導年輕人要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目前,我國非常重視教育的發展,注重人才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只有思想火花的產生、思維靈感的閃現才會有人們行動的出現,高中生是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所以隨著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升,自身的創造力也會不斷發展,將來對社會的貢獻就會更大。因此,在國家、社會對創新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大好契機下,高中學校和語文教學更要應時而動,積極主動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期可以真正實現我國由“創造大國”到“創新大國”的根本變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真正得以實現,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就勢在必行且任重道遠。
2 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育更多是為高考服務的。教學內容以高考《考試大綱》為指導,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高考的內容和形式,往往容易剝奪學生的“話語權”和忽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這實際上就是忽視了語文課堂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就極易被扼殺。
現行的高中語文教育往往缺乏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認知和重視,死記硬背和“滿堂灌”的學習方式還是大行其道,這就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奇思妙想”.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如果教師無法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歡樂的學習氛圍,那么即使教師“喊破嗓子”、口頭上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但學生的答案和思想一旦“旁逸斜出”,很快就被標準答案拉回“正軌”.所以提供激發高中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平臺還不夠多,展示高中生創新思維結晶的舞臺還不夠大。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除了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積累文化理論知識,更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除了開發學生的智能,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3 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初探
3.1 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非一日之功。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人格平等、學術自由,加強人際互動,讓課堂有創新思維的活力。具體而言,語文教師應該多創設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語文教學課程目標。在交流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多元思維,同時加強互助合作,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鍛煉其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及時給予學生支持,通過日常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2 以生為本,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高中語文課堂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要迷信書本和權威,要及時發現問題,敢于提出疑問,向權威挑戰。教師更要鼓勵學生大膽的發揮想象力,結合自身的經歷和視野,積極拓寬學習思路,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一起進步成長。同時,教師要主動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反饋,對于提出意見和問題的學生給予更多地言語鼓勵和情感支持,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教師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3.3 以改促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語文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去粗取精,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利用三維動畫等為學生創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主動放低身段去吸引的眼球,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是教師“填鴨式”傳授,學生被動吸收,這已經遠不能滿足和適應學生的需求了,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應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設計和闡述、邀請學生和老師共同創建自己喜歡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度,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增強了,其語文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被觸發。
3.4 以“督”促“獨”,提高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高中生由于自我意識的增強,思維極其活躍,對外界的關注和興趣點逐漸增多,所以其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的自主性相對較差,往往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監督。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定期分配或布置一些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實”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去尋找自己的特長,去考察自己的定力,去比較獨立學習和小組學習的異同,探索自己的優勢,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課后,語文教師可以邀約學生一起探討獨立自主的學習方法。
3.5 積極評價,改進課堂對話和課后作業的評價機制。在高中語文課堂上,不少老師抱怨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很多是“自問自答”的機械表演;學生更是愛理不理,原因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往往被老師否定甚至批判。所以,課堂“冷場”現象促使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更多正面、積極地鼓勵和支持,回應要具體而不籠統。語文教師還可以布置創新思維的作業來培養創新思維。教師在設計作業要以創新思維目標為依據,作業的難易程度要匹配學生現階段的水平,作業一定要具有發散性和開放性,這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才能充分發揮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教師對作業的評價應該是多元化的、具有正向引導作用的。
3.6 推“陳”出“新”,更新教學觀念激發創新意識。教學觀念科學性和合理性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傳統的“師授生受”教學觀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觀嚴重阻礙了現代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位置不可或缺,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本身就要求教師要把更多的課堂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而高中生思維活躍、敢于突破限制、打破常規,這就給教師創設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先決條件。語文教師堅守自己的陣地,不能去搶占學生學習優先的地位,教師的教學工作要主動服務于學生,滿足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需求。教師除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更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和心態。語文教師更要善于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心聲,根據學生科學合理的要求,調整自身的教學形式和內容,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