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受學習條件、 教學理念以及應試教育的升學體制等因素影響, 中學生語文學習存在著表達能力差、 閱讀教學模式化等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突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一、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中學語文教學中,大多還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師講析為主線,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依然是教師領著學生一步一步往前走。 學生沒有經歷認真閱讀的過程, 沒有經歷獨立思考感悟的過程,致使學生缺乏對閱讀的正確認識,缺乏創新能力。
(二)訓練方式單一化,模式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閱讀教學模式化,訓練形式單一化。表現在讓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用同一種方式閱讀同一篇文章, 得出同一種答案,因為答案都是唯一的。學生不能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表達出來,閱讀最終歸于形式。
另外,閱讀內容也具有局限性,很多內容陳舊落后,不能與時俱進。 導致學生無法感知、理解,缺乏主動探索,進而失去興趣。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努力方向
(一)真正轉變教學觀念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提倡學生自主探究、 合作學習。但實際教學中,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序進行,不能讓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教師應該真正轉變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沒有嘗試,就沒有成功,不去親身實踐,就得不到結果。 只有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才能真正獲取知識。 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師則以參與者的身份給學生以指導, 不限制學生。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來完成。
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又培養了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科技的更新,也要求教師與時俱進,終身學習,不斷發展,不然就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所以,教師要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廣泛的知識面,并且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師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最終將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組建高效的學習小組,促進合作學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也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開放性和知識廣博性的特點,使語文教學更適合合作學習。如何有序高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 下面談一談我的幾點做法。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分組前,與同班的任課教師一起商討分配方案, 綜合各方面因素搭配四人一組。怎樣確定這是四個人選呢?依據以下原則:
(1)按綜合成績一優一差二中等的原則。
(2)男女搭配的原則。
(3)表達能力及責任感的強弱原則。
(4)學習資料的擁有量的原則。 如:擁有課外書的多少,能否網上學習等。
分組后,本組成員商討小組名稱、組長、副組長、記錄員、檢查員等。 學生會根據本組情況確定小組名稱,如雄鷹小組、無敵小組等,推選大家認可的組長,便于日后的管理。
2.建立小組獎勵機制。 組建學習小組后,必須建立獎勵制度, 這樣才能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 如,按時完成作業要加分,書寫工整要加分,積極發言要加分,學習進步要加分等,加分情況由專人負責,一天一整理,一周一統計,一月一發獎。 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伴隨著人的終身, 在閱讀中凈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素養,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一個持久的過程。
首先,給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利用每天早讀、 午讀時間, 讓每個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閱讀。教師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閱讀的空間和時間。
其次,鼓勵學生學會思考,大膽質疑,勇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感悟。
最后,賞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