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如此,課堂引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開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前奏,課堂問題引入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成功。許多名師在評課的過程中都會說到這堂課引入的好壞,說明課堂問題引入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能否很快地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并使其處于積極的聽課狀態,是上好一堂課的首要問題,這就需要在新課引入上下大工夫。本文根據數學素質教育的要求,對高中數學課堂引入寫一點體會。
一、以舊拓新、溫故知新是課堂引入最常見的一種方法
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通過復習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上來導入新課,有利于用知識的聯系來啟發學生思維,促進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講"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時,先復習初中的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義,讓學生找出局限性,很自然地引出新課,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地介紹由單位圓與角終邊交點的坐標到終邊上任意一點的坐標來定義三角函數。
二、寓"情"引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在數學教學中也莫不如此"情"要求我們上課要有"激情",如果課堂始終一個聲調那就成了學生睡覺的催眠曲。如果教師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導語來教學,可以很快把學生帶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意境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為接下來的教學作更好的鋪墊。"情"也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課堂氣氛不要過于嚴肅。教師站在講臺上,一個親切的眼神,一句關心的詢問就會架起一座信任與理解的橋梁,給這堂課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樂中求知。這樣以"情"促學,以"情"促教,我們的教學就不至于那么死板,實施了有效的數學教學。
三、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式引入,要讓數學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喜歡的參與活動,問題情
境的創設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更能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需要。古人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開始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某個結論改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研究的方式,參與到探索、發現,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會自己取得成功的快感,并且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講"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時,情境1講述古代印度國王賞麥的故事,情境2"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其強烈的求知欲。講映射的概念時,通過掌握學情感覺學生理解比較困難,我們可以打個比方讓學生去理解,映射就是"有規矩地找對象".規矩:"不找不行,多找不行",也就是說集合A中的元素不能剩余必須通過對應關系在集合B中找到唯一的元素與之對應。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在快樂中牢固地理解了映射的概念,觸發學生情感,開發學生智力,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材。
四、數學源于現實,從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引導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新知識,提出猜想,使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想、推理等活動中,逐步形成創新意識。講"正余弦定理"時,可以說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平面圖形,我們從小就開始研究,會求它的面積、周長,會證明三角形全等、相似還有三角形的分類,勾股定理等似乎我們可以驕傲地認為我們已經深刻地認識了這個小小的圖形,這種自大是很危險的!在這個簡單的圖形中還藏著無盡的寶藏,今天我們就再一次踏上驚險、刺激的尋寶之旅,引導學生用導學案以合作小組形式用向量法、坐標法、外接圓法分銳角、鈍角、直角去探求正弦定理的證明。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提高學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人認為新課導入盡量用課本上的引例或者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引入,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探究。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用心思、用較高的專業知識廣闊的相關領域的知識才能成功地引導學生入境受情。教師只有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準確地分析學情,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手段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總結,才能真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參與到課堂上。實現數學教學思想的核心觀點,"學數學就是做數學",即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過程。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的精彩描述。課堂上有效的設置互動情景,有控制地再現數學思維過程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充分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最高最終目標。學習了正態分布曲線就可以劃定每年高考的一本、二本分數線。學習了抽樣就可以進行產品的檢驗。對于相同的教學內容,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引入設計。問題引入要不拘一格,因課而異、因人而異但需要具備以下條件:緊扣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滲透學習主題,促使學生自覺學習,激活學生的興趣,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他們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的過程,達到新課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