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中學生自我閱讀的能力,是每一個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不停探索的問題。特別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每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更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年輕的教師,有時會走入誤區,認為閱讀能力的提高重在從課外的選文及測試中體現,而忽略了文本的重大意義,語文閱讀教學必需從文本出發。
下面筆者就高二選修《中國小說鑒賞》的第二單元談神說鬼寄幽懷的選文《聊齋志異》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可開設預讀課
那么怎樣能使學生閱讀的輕松而有所得呢?眾所周知,作為高二的學生,課業負擔極重,哪還有多余的時間來預習。我們為什么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進“預習”呢?語文學科不像其它學科,它是有“舉一反三”的功能的,所以教學者不必心疼那十幾分鐘,它總比你“喉嚨嘶啞”地講完了一節課,而學生什么都沒有提高強吧。
開設預習課堂,并不是一味的讓學生沒有目的的“囫圇吞棗”一番,它也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為他們設定一個預習任務,還可指點怎樣完成這個任務。
《聊齋志異》選篇《香玉》、《王六郎》是兩篇淺近的文言文,屬于文言筆記體小說,不像這單元所節選的屬白話章回體的另一部作品《西游記》,它對語言的閱讀能力要求較高,對文言文的知識了解也比較全面。這就要求學生們能在了解語言及課文內容上先有一個大致的輪廓。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的自讀能力,又可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比較順利的開展,不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上面講得“唾沫橫飛”,而底下的學生則“一頭霧水”.就《聊齋志異-香玉》為例,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個預習目標及預設問題: ①了解其字詞句的基本含義,疏通文意。②能概括出文本的基本情節。③劃出能顯示人物個性的語言及動作描寫,并思考各自顯示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征。④把不懂的字詞句找出來,師生共同探討。⑤對情節中人物關系的發展變化做個分析?如香玉與黃生?香玉與絳雪?黃生與絳雪?他們三人之間的關系變化?(可以師生共同探討)以上幾個預設問題的提出,應該可使學生對文本有較全面的把握文本,就從文本出發,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我閱讀的鍛煉而且也促進了課堂的質效。也符合新課改的基本要求,豈不事半功倍、一舉幾得?
二、可開設范讀課
何謂“范讀課”?就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盡情地展現教師主講的風采”,但它不等同與原來傳統的“滿堂灌”,而是更強調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它形式多樣,可就一單元選其一篇進行,也可就一篇文章的某個段落進行范讀。幫助學生在教師“范讀”的指導下,有意識、有目的對文本進行自我能力的探究和提高。
以《聊齋志異――香玉》第二段為例,講講粗淺的范讀思路。
(一)對學生提出的本段中的字詞句進行解疑答惑。講解一些重點的文言字詞,注意段落中有許多的文言虛詞“之”字及“以”字。如“何之”、“詰之”、“悅之”、“從之”;“妾以年少書生”、“以情不以淫”,可對兩個文言虛詞“之”和“以”字進行系統的梳理。對實詞“連袂”的“袂”、“挑燈復踵前韻”中的“踵”,討論古今異義有無變化或怎樣引申而來,并根據語境推斷詞義,這樣就可以從文本閱讀中得到了提升,促進了對課外的文言篇章的閱讀能力及習題的練習得分率的提高。
(二)設身處地,質疑解難,把自己當成學生,把在閱讀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展示給學生,把自己是怎樣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稍O置多個問題,采用問題教學法,學生自行思考或分組討論,最后再進行師生共同探討。這樣,不僅培養學生有自我的思考能力,而且還活躍課堂氣氛。 如:⑴“一夕,女慘然入曰:‘君隴不能守,尚望蜀耶?”首先質疑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包含了哪個成語?香玉為什么要對黃生說這句話呢?表明香玉對黃生是哪種心態?⑵①“生始悟香玉乃花妖也,悵惋不已?!碑旤S生知道香玉是花妖時,他“悵惋”是表示對香玉是花妖而感到害怕?還是對香玉是花妖而覺得自己的情感付出是白白地浪費了?亦或是后悔自己因沒能及早知道香玉是花妖,來不及救香玉而感到愧疚?②每當黃生走到牡丹花前問絳雪哪株是她時,為何絳雪只是“不言,掩口笑之”?
(三)展示教師認為的重點句?!靶∩?,妨害情人,當亦無??上p美?!薄版阅晟贂?,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與君交,以情不以淫?!薄版荒苋缦阌裰疅?,但可少慰君寂寞耳?!薄跋嘁娭畾g,何必在此?!薄跋阌裎?愛妻,絳雪吾良友也”.從以上的人物語言中來分析人物的性格,可設置幾個問題探討?①黃生由原來的想“消雙美”到最后的“香玉吾愛妻,絳雪吾良友也”,原來的黃生和如今的黃生有什么轉變嗎?使黃生有如此變化的是什么原因呢?②絳雪對黃生的態度有什么轉變嗎?從哪里看出來? ③黃生與絳雪的感情就停留在朋友的位置上嗎?在其后的篇章中有沒有什么變化?④故事到這兒就停止了好嗎?隨后的情節又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心靈震撼呢?⑤可用最簡練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嗎?
(四)讓學生自行提問,師生共同探討與解決。
(五)讓學生根據以上范讀事例,讀剩下的段落,如可劃出重點句、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情節,也可以試用前面所學的像《水滸》、《西游記》等章回體小說的形式,為段落取一個回目,即從文本中復習了知識又得到了鍛煉。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探討。
以上這個范讀事例只是粗淺的思考與探討,還需要不斷的改進,通過范讀,學生不僅從教師身上學到了閱讀的技巧,并對思考能力會有一個大的提高,那么對課文的文章閱讀就會較有信心。
總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特點,通過學生對文本的的閱讀與理解,體悟文本的內涵與精髓。語文閱讀教學從文本出發,可讓學生教師雙方都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的質量與效率,還可由課內延展到課外,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