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是一種基于實踐、貼近生活的教育改革方式。中學生通過學習語言來尋找生活中的知識,學會與人交流溝通,懂得辨別是非。高中語文教學本該如此,所以進行高中語文校本課程的設計正體現了語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
一、普通高中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模式
一般來說,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校本課程開發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需求主導模式,二是條件主導模式,三是目標主導模式。需求主導模式,顧名思義以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為主來設計開發校本課程,所以需求主導模式也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人本思維,讓語文教學更加充滿人性化,更加趨向于服務化。條件主導模式是以學校固有資源為依據來開發校本課程,不同的學校其教育資源也不同,學校根據自己擁有的軟硬件及師資實力來進行相應的校本課程安排,保證教學水平。目標主導模式范圍較大,它以學校的辦學目標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依據。比如,在國外,天主教學校的辦學思想就是以基督教為主,校本課程中多和基督教義和圣經聯系在一起。而女子學校,他們的校本課程則從女性角度來考慮教學內容,教授符合自己辦學思想的教育內容,而其他服務因素主要作為主導辦學思想的輔助資源存在。
可以說,這三種校本課程開發模式都可以適用于現代語文教學,但是它們也各有利弊。比如,需求主導模式以學生的需求展開,優先考慮學生的感受,但是它的缺點就在于過度受限于這些來自于學生的條件,從而影響課程的順利開展。所以,基于需求主導的校本課程模式沒有充分考慮到學校的整體辦學目標,也會出現實用性差、眾口難調、不成系統的效果。條件主導模式卻恰恰相反,它符合學校的辦學思想,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實用性,但是它過于主觀,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需求,這與傳統教學思想別無二致,所以這種模式容易流于形式。相比較而言,這三種教學模式應該在不同時期、不同教學環境與不同地點體現出不同特色。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按照實際情況與需求來適當地選擇利于語文教學發展和學生發展的校本課程模式,做到靈活運用,避實就虛。
二、高中語文教學與校本課程有機結合的具體思路
(一)處理好高中語文教學與校本課程之間的關系
2003年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明確指出:"要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的綜合性課程結構。"雖然校本課程賦予了學校合理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的自主權,但是學校也應該根據國家規定的語文教學內容,為校本課程和學生需求量體裁衣。根據《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的規定,校本課程占國家規定教學內容的比例應該在10.5%~18.5%左右,適當把握好度,有助于校本課程的進一步開發。
(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性格,所以校本課程的開設與設計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語文教師應該在了解學生的心態、興趣與注意力等情況后,根據語文教學內容設置提綱并設計校本課程,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此外,教師要注重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法,可以采用目前較為流行的輔導式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余地,根據興趣與學習中的弱項來選擇相關的知識點。而教師要與學生做好呼應,讓校本課程自然地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下去,而不是喧賓奪主。
(三)注重平衡校本課程中的學術性與趣味性
學??梢蚤_設基礎性語文校本課程,根據國家規定的語文知識課程來進行知識的改編和拓展,同時在課堂上結合一些特殊的朗讀策略和記憶策略,讓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底子。再上一級開設發展性校本課程,鍛煉學生的中文品評能力,通過閱讀新聞、名作和詩歌等,給他們足夠的空間,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最后是提高校本課程,這一層次上學生要進行學術論文的撰寫和思維拓展訓練等,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文學能力,并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主動探究能力。以上三個層次的校本課程設計,可以很清晰地分清高中語文教學的學術性和趣味性,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課程。
三、實例分析
(一)教學方法和目的
本校本教學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采用INTER未來教育模式,更注重課本知識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將語文教學作為一種任務,用問題來牽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整合、組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最終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教學內容
通過在課本和網絡中查找資料,學生分組合作尋找與探討詩詞中對意象的分類及特征定義。比如,教師給出出現于詩詞中的事物,如月、云、松、竹、梅、夕陽、西樓、長亭等。教師首先通過講授這些詩詞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來啟發學生如何進行古典詩詞意象的分類與組合,并傳授學生鑒賞的方法。
(三)教學安排
基于INTER未來教育模式與研究性學習的校本課程學習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分組,每個小組按照自己的興趣任意選擇詩詞中的詞匯來進行自主分析、討論和學習,并且根據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資料的搜集和問題的歸納,通過PPT的形式來向教師與同學展示成果,說出自己對詩詞中事物的理解及其內涵。
總之,校本課程融入高中語文教學,是對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改革,它不但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質,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思想,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路,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我國在校本課程開發這一環節上才剛剛起步,與歐美國家的教育發展相比還欠缺經驗和資本,所以還要期待對校本課程與高中教學有機結合研究的進一步開拓。
參考文獻:
[1]程永潤。普通高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及實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2]孫勝男。高中語文校本課程的教育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3]王瑞。高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