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學習法應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一種有益的探索。本文分析了發現學習的內涵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引入發現學習的必要性。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推行,需要經歷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的過程。目前的閱讀教學發現學習還不成熟,不完善,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來說表現在:放羊式的發現,散亂化的課堂,膚淺化的解讀,變味兒的語文課。
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如何讓發現學習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真正發揮效用,是當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亟待補充和精細化完善的一個重要課題。
1 發現學習的內涵
發現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學習理論,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明確提出來的。布魯納所說的“發現”,含義比較廣泛,他認為“:發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之事物的行為,正確地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比毡敬髽蛘驅Πl現學習做了進一步的界定,他認為:“發現學習就是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卑l現學習就是在教學中,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是創造一種探究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和教師提供的材料,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去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自行發現知識的過程。簡單地說,發現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強調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法。所以說,發現學習法也叫問題法、探究法。發現學習法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為途徑,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目標的一種學習方法。從本質上說,發現學習法就是一種教會學生學習的學習方法。
2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引入發現學習的必要性
2.1 教師主宰課堂,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閱讀教學過分注重教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宰,而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以自己對文本的閱讀、認識和體驗,代替學生的閱讀和體驗,課堂上過多、過細、過濫的提問和回答代替了學生的誦讀、品味和感知,這從本質上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剝奪了學生的閱讀權利,僵化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毙抡n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些論述都指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的主體,閱讀是讀者與作品、作者的交流,閱讀教學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2.2 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學生的主動性
教師教,學生學,這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什么,怎么教,皆由教師說了算,所以,傳統的課堂教學就演變成教師向學生單向地傳授和灌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了。當然,由于高中生面臨著高考,所以,師生自然而然地都把目光集中到高考上,這種功利意識使教師不由自主地關注高考,在課堂上潛意識地落實高考。備課時,教師更多關注的是考點、知識點;課堂上分析講解時,教師會不自覺地按高考試題的形式肢解文章內容,講解分析;課后根據高考考點,設計大量的練習題,通過題海戰術訓練學生的答題技能,卻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輕視學生對文本的誦讀、感知和體驗。長此以往,不但會使學生喪失主動性,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會使學生的思維理性化,使學生不會感悟,不會思考,也不會理解,不會表達。使傳統的閱讀教學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迷霧中迷失方向。
2.3 解讀文本單一,壓抑學生的探究性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參上對作品的解讀奉為不二的法寶,在分析作品時,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教參的定論上。當學生的理解和認識與教參偏離時,便得不到教師的認可和肯定,似乎唯有教參上的理解和定論才是絕對正確的,這種單一化的文本解讀傾向,壓抑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忽視了學生的個性,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文本解讀本來是多元化的,應該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主張,敢于突破傳統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定勢,大膽向權威挑戰。學生本來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探究,獨立的思考和見解,有自己的判斷和認識,卻在這種單一化的文本解讀中被壓抑。
2.4 閱讀教學程式化,限制學生的創造性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方法單一,形式死板,不管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還是小說、散文、詩歌,一律按照“一導入、解題,二作者、背景,三概括段意、分析課文,四總結主題、分析寫法”的固定模式開展教學。教師一味地講解分析、灌輸注入,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不管同意與否,只能被動地接受。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即使是再優美的文本,也被教師肢解得支離破碎、索然無味。學生完全喪失了自己,泯滅了自己的創造性,成為被灌輸的容器、被填的鴨,學生完全失去了語文學習的興趣,厭惡語文,甚至是憎惡語文。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傳統的程式化的模式,使本應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語文課堂死氣沉沉;教師的肢解分析使語文課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和魅力,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更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
3 結束語
發現學習法應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一種有益的探索。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推行,需要經歷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廣大教育工作者也在積極探索,并大膽嘗試,試圖構建一種真正體現新課改理念的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群言。關于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學習。2001,(7-8)。
[2]繆旭芳。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策略”的考釋與指向[J].湖南第二師范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