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生命教育是一種促進人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關注人的自然健康還關注人的人文健康。在社會現象中集中體現為,功利主義、金錢本位主義思想和意識彌漫著社會的每個角落和人生的每個階段。另外,嚴重的社會失信、失德行為以及對生命缺乏珍惜、尊重和敬畏意識的現象籠罩著人們的生活。因此,“生命教育不僅只是告訴青少年關注自身生命,更要幫助青少年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惠澤人類的教育,還應該讓青少年明白讓生命的其它物種和諧地同在一片藍天下;生命教育不僅只是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還應該關懷明日生命之發展”.
二、生命教育與初中語文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尊重生命,關注構建生命活力的課堂,已成為最被推崇的教育理念。生命教育是引導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吧逃菐椭藗冋J識并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礎上主動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定位,提升生命的質量。人的生命意識不是與生俱來,是后天的生活或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生命意識有強弱之分,是需要一個教育過程才能實現的?!闭Z文學科的人文精神不同于政治理論與解讀,它必須滲透到一篇篇具體生動的作品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理解作品思想內容,體會作品思想情感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袄蠋熞龑W生關注和尊重生命,體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廣大青年學生的健康發展,這既是時代的課題,又是教師的歷史使命。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一) 簡單處理文本的人文性
很多老師的確注意到了文本的人文性,但具體的教法依然值得商榷。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二者不可偏廢其一,這一點正是體現了閱讀教學應滲透生命教育,不僅要注重文本的知識性,也要在乎文本的人文性。
讓學生尋找文章的美點進而賞析品悟是當下很多老師慣用的教學方法。
(二) 目中無人,重授業而輕解惑
教師在上課之前往往會確定好教學目標、教學難點、教學重點,設計好問題和教學思路。這樣就會把學生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下,出現”意外“也要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引導到自己的教學思路上來。
這樣一節課下來有驚無險,甚至有條不紊、一氣呵成。
(三) 主導變成了主控
教師為主導,強調的是教師要發揮“導”的作用, 《學記》 中說道:“道而弗牽”,就是說要諄諄誘導而不要直接“牽”著學生的思路走??墒?,在功利主義教育的影響下,一些教師變成了“權威”的“發布者”,不僅自己不去引導學生思考,更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機會,直接將標準答案塞給學生背誦,學生只得低頭猛記答案,以此備考。
教師,你從主導者變成了主控者。
四、生命教育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 創設有關情境,導入教學內容
語文課堂教學也要注意學生生命個體的積極參與,使其生命化,它時刻需要學生的情感投入,也要有個性體驗,更需要心與心的交流。
體驗的發生需要情境的再現,因而恰當的營造氛圍,創設有關情境,誘發學生的生命直覺,喚醒他們的生命體驗,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經驗的教師很善于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增設情感環節,給學生進行生命體驗提供一種適當的氛圍。
如朗誦時配上背景音樂,小說閱讀教學時如有影片可節選最精彩的片段,使學生如臨其境,置身其中進行閱讀會更好把握主題。
(二) 將生命進行比較閱讀
在分析燭之武與荊軻人物形象時,我們對其生命形態進行比較。
同是國家危難,燭之武不計較個人恩怨,臨危受命,荊軻挺身而出,毅然前往,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同樣面對強秦壓境,燭之武選擇游說的方式智退秦師,是位智者,而荊軻卻帶著匕首踏上行刺的不歸路,是位俠客;燭之武活著完成了任務,荊軻雖死卻沒完成任務。
(三) 品味有生命氣息的語言,感悟生命的真諦
“文字負載著充滿生命力的意象和靈動的思想、豐富的情感”.我們的教材所選的課文中有許多蘊含生命哲思的語言,我們可以認真去體會,豐富自己的生命體驗?!傲某嘶詺w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保ā稓w去來兮辭》) 儒學家講求的是“立德、立功”,留名于后世,道學家則是煉丹學道求長生,而佛學家是生死輪回神不滅;清談家是醉生夢死生死同,陶淵明是順應自然,樂天知命超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