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很好地完成一節課的前提,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要結合我國的新課標。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提出了學生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學生在獨立活動時所能夠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就是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所能獲得的潛力。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教學規律。
"教必有法,而無定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數學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一些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和一些學習不得法的學生的教學是應該有差異的。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因材施教。否則,不愛學數學的學生會越來越因為學不好而厭惡這一學科,甚至因為失去信心而影響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影響較大。那么,教師更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反思。
一、教學方法
(一)啟發式教學法
在《論語?述而》中記載了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法,他說道"不憤不啟,不徘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在西方,蘇格拉底將自己討論的方式稱之為助產術,也是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教師精巧設問、層層深入與學生的積極質疑、主動探究緊密結合起來可以作為數學教學的主要手段。此外,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力求挖掘數學教材的空白處,從而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中獲得提升。
(二)情境教學法
有情有趣是教學。數學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在課堂上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圖畫、語言、視頻來再現、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中的知識內容。情境教學法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高中數學教材中涉及很多定理、公式、公理,光靠機械的記憶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也容易遺忘。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逐漸學會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將機械記憶轉化成意義記憶。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可以減少遺忘。
遺忘曲線是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的,是通過有效的復習來避免遺忘的,如果在記憶過程中在對知識的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也能有效地避免遺忘。
(三)評價激勵法
"激勵評價法"是日常教學活動中運用的較多的一種評價方法,是激發學生內在潛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學生持續性、發展性學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不應該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贊揚和鼓勵,懂得并適時地欣賞自己的學生是教師的高明之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話:"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興奮的學習狀態。因此,我認為,只有在數學教學中找準課堂評價的時機,評價才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可以促進學生開放個人的思維空間,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教師都應該給予學生認可與鼓勵。激勵性評價可以來源于教師,同時也可以來自于同學,同學的鼓勵與贊揚也會使學生建立起自信,調動自身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過程
預習是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一些淺顯的知識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預習完成學習任務,那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做一些相關知識的拓展延伸。遇到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學生預習可以激發自身的興趣。
(一)新課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新課的導入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使其對即將進入的知識講解充滿好奇。同時要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地將新知識引入課堂。
(二)知識講解
傳統的知識學習只是簡單的接受、記憶、模仿、練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主導。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導向作用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較重要的意義。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改變原有的模式,弱化過多的知識講解的過程。教師應該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而不是機械地記憶教師講授的知識。簡單的知識灌輸的確可以較快地讓學生學到知識,但是卻弱化了自身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提升,學生的想象空間也會變得越來越狹小。
(三)復習鞏固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揭示了人腦對新事物的遺忘規律,根據遺忘規律多加練習、復習鞏固有利于加深對新內容的記憶,避免遺忘??鬃诱f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生對已學的知識復習鞏固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四)布置作業
學生通過預習帶著問題來到課堂,教師在課堂結束時也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一節課的結束并不代表學習的終結,而是更進一步學習的開始。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結合教學實際,以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加強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