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筑設計發展探究
【第一章】新時期建筑創作問題探析緒論
【第二章】我國建筑創作(設計)機制的演化及現狀
【第三章】建筑創作的實態調查
【第四章】市場經濟特征影響建筑創作機制的因素分析
【第五章】建筑創作行為及特征研究
【6.1 - 6.4】建筑創作的發展趨勢、理想目標及基本思路
【6.5 6.6】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筑創作機制體系的建構
【結語/參考文獻】基于市場經濟的建筑創作機制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語
在對當前的建筑創作機制發展方向進行相應的總結,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對建筑創作機制的總結、分析和評價的目的,最終是要對目前的建筑創作機制建構進行修改和完善,使得每一種模式在原有基礎上經過有效的修改后,能更為合理,從而減少建筑創作過程中不良環節,使得每一步驟都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爭取在有效的范圍內,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另外,在對建筑創作機制進行修改和完善的同時,本文提出了目前動態的理想建筑創作機制的建構。動態的過程對于建筑創作者理清建筑創作思路,提供有效創作方法,合理步驟結構都帶來一定的幫助,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目前的建筑創作整體水平,這也是本文研究內容的最終目標。
本文的創新點:
一、是對市場經濟體制下建筑創作機制理論研究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在改革開放至今將近四十年的時間里,關于這種機制的理論研究可謂是多如牛毛,不管是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不管是專職研究還是其他層面的研究論文,都對此機制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探索,期間的最大差別也許就是時間,隨著時間的延續和時代的要求,均對此理論賦予了與時代相一致的內涵和外延,并且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而本文正是在如此繁復和龐雜的理論上加入了個人在現今時代的條件下根據經歷和感悟而摸索出來的心得,在宏觀方向的指導下,以建筑創作中的具體因素作為研究對象,試圖通過這些因素和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從而達到對建筑創作機制理論的一些補充,特別是根據新時代表現出來的新現象、新觀點來對建筑創作機制體系的理論補充做了有益的探索,從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建筑創作機制理論有了準確的認識并有效的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二、“以點帶面”,通過對影響機制體系構建的建筑師、業主、政府、公眾等四個主要因素的分析和采取的措施,有效地將這些影響機制構建的點連成一條主線,而在這條主線上的各點有分別以各點為基礎發展出更多的線的網絡,從而編織成一個完整的面去促進和不斷修訂建筑創作機制構建的方向,從而達到滿足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需求,并最終將建筑創作引向一個正確發展的道路。這樣以點、線、面的分析和研究來提高建筑創作的整體水平,并對原有建筑創作機制理論賦予了時代的創新。
建筑創作機制理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牽扯到社會、人文、城市、建筑、管理等諸多要素。因時間、篇幅以及筆者能力所限,文章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基礎調查的廣度不夠,導致體系構建的支持基礎較薄弱;論文攝取的范圍很廣泛、針對重要的環節把控的還不夠到位;偏重于定性,定量還很缺乏,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索······本文基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對建筑創作機制理論進行了初步的探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只得將慶幸的是,雖然前有艱難險阻,還是勇敢的向前邁出了第一步。我愿以此為基點,在以后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對這一課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李先逵。當前中國城市建設現代化轉型及發展趨勢[J].建筑學報,2006(12)
[2]沈克寧。設計方法論并非設計方法[J].華中建筑,1996(2)
[3]薛求理,陳曉揚。中國建筑師及其設計實踐[J].建筑師,2003(01)
[4]余琪。關于建筑師職業身份認同的調查報告[J].時代建筑,2007(02)
[5]沈克寧。有關設計方法論研究的介紹[J].建筑學報,1987(3)
[6]羅玲玲,毛兵,楊胤等。建筑師的創造性認知風格[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6-30
[7]鄧剛,李嵐。建筑設計創造性之略論[J].南方建筑,2000-03-30
[8]丁建。市場經濟·設計體制·建筑創作[J].時代建筑,1998(3)
[9]孫海鵬。建筑設計中的感性體驗與理性思想[J].甘肅建筑,2009(2)
[10]張伶伶,趙偉鋒,李光皓。關注過程 學會思考[J].新建筑,2007(6)
[11]莊惟敏,李道增。建筑策劃論-設計方法學的探討[J].建筑學報,1992(7)
[12]田利。建筑設計的基本方法與主體思維結構的關聯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4
[13]羅湘蓉,曾堅。中國建筑師設計競爭力及相關因素分析[J].建筑學報,2007(1)
[14]王月菊。建筑設計做“精品”談何容易[N].科技日報,2001-11-18(006)
[15]Horst W. J. Rittel,Melvin M. Webber. Dilemmas in a general theory ofplanning[J]. Policy Sciences . 1973 (2)
[16]Nilhan Vural,Serbülent Vural,Nihan Engin,M. Re?at Sümerkan. Eastern BlackSea Region-A sample of modular design in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 2006 (7)
[17]Alessandra Capanna. Music and Architecture: A Cross between Inspiration andMethod[J]. Nexus Network Journal . 2009 (2)
[18] G·勃羅德彭特。建筑設計與人文科學。張韋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19]夏甄陶,李淮春,郭堪。思維世界導論-關于思維的認識論考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20]司馬賀(赫伯特·西蒙)。人工科學[M].武夷山譯。上海:上??茖W教育出版社,2004
[21](美)詹姆斯·R·富蘭克林。建筑師職業實用手冊,宋秀娟譯[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2002
[22]田利。建筑師的創造性思維與設計策略。國際創造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6-08-23
[23]趙紅斌。典型建筑創作過程模式歸納及改進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10-01-01
[24]顧雪。商圈對我國新城建設的作用機制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0-12-01
[25]程大立,陳桐利。轉型期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科研體制與機制建設簡論[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1(18)
[26]姜維。國家大劇院建筑方案設計探討。清華大學碩士論文,1999-12-01
[27]李晨光。中外建筑設計機構經營模式及生產體制之比較研究。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4-06-01
[28]鄒虹宇。創作環境-非技術因素對建筑創作的影響。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09-05-01
[29]陳建軍。建筑創作過程對設計作品的影響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3-05-01
[30]徐健生?;陉P中傳統民居特質的地域性建筑創作模式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13-05-01
致謝
作為人生最重要的一個學習過程和人生閱歷培養的重要轉折時期,碩士這個學習階段在我個人不算長的生活閱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和啟迪,不夸張的說,雖然學習時間不長,卻鏈接著大學和走入社會這人生的兩大階段,承上啟下的作用明顯。正是在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生時期里,有著老師的指導和關懷,有著同學們的幫助和支持,使得我不但獲得了學業上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向往,對未來的從業道路有了更新的認識,在此我真心的謝謝你們。
感謝我的導師-武聯教授,感謝你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和論文寫作中給與的教導和指正,你對教學嚴謹而細致的態度、對研究工作的高瞻遠矚、對傳授知識的深入淺出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并將持續影響著我的未來,這是我一生受用無窮的寶貴財富。
同時感謝建筑學院的李明老師、蔡輝老師、侯全華老師和其他老師的支持、幫助和鼓勵,感謝靖蕊、趙紅斌、馮檳、趙萌、李偉等同學和師兄弟們給與的幫助,因為有了你們的支撐,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走得更加自信。
感謝我的論文中轉載、引用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在你們的著作里我獲得了靈感和知識,為我的進步提供了理論和依據。
感謝百忙之中評閱論文和論文答辯的評委老師,謝謝你們對我的論文提出了寶貴而真摯的建議。
謝謝所有關心和幫助我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