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總耕地79.6萬畝,總人口80.6萬,其中農業人口54.7萬,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年產糧食55萬噸、蔬菜300萬噸、肉蛋奶33.4萬噸、果品20萬噸,形成了“優質糧食、設施蔬菜、健康養殖、綠色果品”四大主導產業,是國家首批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全國綠色能源示范縣、河北省蔬菜產業發展示范縣。
藁城區農廣校是全國縣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辦學水平A級校,專職教職員工13名,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8人;兼職教師40名。學校建有中央農廣校雙向衛星遠程教育系統衛星遠端接收站,100多平方米的多媒體培訓教室,建有5所田間學校、10個實習實訓基地,擁有新型職業農民流動課堂直通車1輛,手提電腦、投影儀、電視機、數字照相機、DVD、掃描儀等培訓教學設施設備齊全。
藁城區農廣校2002年9月掛牌成立了“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承擔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指導服務的基本職能。近年來,農廣校認真履行自身職能,協調農業科研機構、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部門等相關部門,發揮多部門聚合優勢,構建“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建成了“以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為主體,以農廣校、農科所、科技園區、農技中心、職業教育等教育培訓機構為依托,以農業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園區、家庭農場 、種養大戶、規?;a基地等為培訓基地”的“1+N+X”的培育平臺,形成多方參與、資源聯合、功能互補的培育格局。在農業產業鏈上建立了健全統一的制度,“一社一?!?、“一企一?!?、“一園一?!钡呐嘤W絡已具雛形。
一、精準遴選代表性強的培育對象
為了選準培育對象,做到精準培育,在培育學員遴選過程中,藁城區農廣校按照《藁城區關于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摸底調查的通知》要求,集中組織人員采取進園、到場、入戶,老學員和村技術員推薦,鄉鎮審核,所在地公示,農業科教部門審定和農廣校歸納整理五步工作法,扎實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摸底調查,建立藁城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資源庫,實行檔案管理,將真正從事農業生產、迫切需要提升素質和生產技能、有強烈學習欲望、有一定生產經營規?;蛟敢獬蔀榉N養大戶的農民全部入檔,重點培育,做到有的放矢。
二、精準設置課程
藁城區農廣校堅持創新理念,按照“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的原則,在抓好遴選師資和學員、科學設置課程、強化班級管理等環節的同時,引入SIYB創業培訓法,重點抓好“訓前一堂課、訓中重實效、訓后歸農隊”三個關鍵點,形成了以“收心歸隊”為特點的培育模式。
第一,訓前一堂課――收心。注重第一堂課的政策解讀,詳細宣講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有關政策,讓國家的惠農政策深入人心。采用SIYB創業培訓,迅速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保證到課率,有效帶動整體的培育工作。重點內容包括:一是政策解讀暖農心。藁城區農廣校主推校長第一課,注重第一堂課的政策解讀,詳細宣講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有關政策,讓國家的惠農政策深入民心,并為每一名學員頒發學員手冊,公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注意事項、食宿安排和課程設置等。二是學員介紹互相識。藁城區農廣校將SIYB創業培訓中學員的互動介紹引入職業農民培訓,吸引農民學員的眼球,抓住他們的心,讓他們感受到無比新穎,并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證了到課率,老師講課也有勁頭,從而能有效帶動整體的培育工作。三是模擬SIYB創業培訓游戲。在模擬企業循環、企業生產需求和供應游戲對抗賽中,通過動手疊帽子、圓桌討論、“企業”之間團隊交涉和獲勝宣言,學員們自發形成了一個個團隊,迸發了高漲熱情。在游戲中快快樂樂學知識、悟道理、增情感,同時,還增強了自信心。四是組建學習團隊。經過學員互動介紹和模擬游戲,學員之間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在充分尊重學員的基礎上,每班由學員自薦班主任把關組成班委會,選出了班長、學習委員和生活委員,并分小組,組成學習團隊。五是人性化管理。為了防范風險,在培訓期間,為每一名學員投保了短期意外綜合險;并采取教職工和培訓學員同吃同住的形式,班主任晚上值班跟學員交流談心,引導他們遵規守紀,注意安全。
第二,訓中重實效。藁城區農廣校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安排課程,強化分類指導。培訓內容以符合農民需求和生產需要為原則,重點圍繞“通用內容培訓模塊、創業技能培訓模塊、經營管理培訓模塊、專業技能培訓模塊”四大模塊開展。在專業技能培訓模塊設置上,適應當前農業發展新特點、新形勢要求,充分發揮農業系統的人才、技術資源優勢,將微噴水肥一體化技術、小麥玉米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病蟲草害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畜禽養殖技術等引進來。在培訓方式上,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等培訓模式,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在教學方法上,大膽創新,將案例法、頭腦風暴法、練習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SIYB游戲法等參與式培訓方法用于教學,提高農民學員的學習興趣,保證培訓的效果。在培訓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在線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在線信息技術咨詢,同時為每一個學員開通智慧農民云平臺,實現在線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在線技術信息咨詢。
第三,訓后歸農隊――歸隊。藁城區農廣校借助QQ群、微信群搭建學員互通聯系平臺,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和后續服務工作機制。同時,借助此平臺,組織開展種糧大戶高產大賽、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經驗交流會與合作洽談會等各項活動,加強培訓機構與學員、學員與學員、學員與科研院所的溝通和聯系,進一步提高職業農民在農民增收、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方面的作用。
三、精準組建教師隊伍
藁城區農廣校統籌協調,集中健全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師資庫,并統一管理。在培育師資安排上,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學院校的聯系和合作,根據年度培訓目標和內容,堅持層層選拔、以縣為主、專業對口的原則,選拔專業知識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省、市、縣三級專家作為培訓師資的中堅力量。同時結合往期培訓效果和學員對講課老師的綜合評價,優中選優、強中選強,逐步實現專業課老師、基礎課老師全部由專家、教授、局長、校長組成,建立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保證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加強對任課教師的培訓,講清培訓目的,提出培訓標準要求及講課指導意見,使教師講課的目標明確,增強培訓針對性。
近年來,藁城區農廣校積極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圍繞農業農村重點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職能特色,以完善機制、健全體系、創新模式為著力點,以“六個一”為目標,扎實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工作。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68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840人,認定398人,這些農民已成為全區現代農業建設的骨干力量。
河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張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