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上空的較量
朝鮮半島密布戰爭陰霾,東北亞局勢日趨緊張,曾爆發過冷戰中唯一一場大規模熱戰的半島地區風云再起。朝鮮核開發和遠程火箭試射、朝韓軍事對峙和輿論對攻、美韓超大規模軍事演習……一時間,朝鮮半島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朝鮮“擁核”固然傷及各方安全利益,但美國“醉翁之意不在酒”,借朝鮮核試驗加大和推進前沿軍事部署,謀求地區霸權和遏制中俄意圖明顯。中國有秉持公平正義的原則,但也有維護周邊和平與穩定的底線。東北亞地區大國云集,半島安全攸關各方利益,政治談判和多方協商是解決半島危機的唯一出路,任何一方“添亂、生戰”之舉都將給地區和世界和平帶來災難性后果,也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016年2月7日,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成功發射“光明星”號運載火箭,將一枚地球觀測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此舉引發了韓國和美國的強烈反對。2月7日,韓美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就“薩德”系統在韓部署開展正式磋商。2月18日,韓國國防部長表示,韓美將于3~4月份進行名為“關鍵決斷”的聯合軍事演習,其演習的質與量將達到空前水平。針對美韓的軍事措施,朝鮮揚言將發射導彈打擊美國本土及韓國。朝鮮彈道導彈及其能力引發世界關注。
朝鮮彈道導彈概況
朝鮮的導彈工業發展始于20世紀中期,主要是以蘇聯的導彈及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其國防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朝鮮正積極推進本國導彈工業的發展,其主要特點是:政府高度重視國防工業的發展,尤其重視導彈工業與核工業的發展,已具有自行研制生產彈道導彈等武器的能力;導彈武器的發展歷程為引進、仿制、自行研制與引進相結合;與包括第三世界在內的少數國家開展軍事技術合作,實現了部分導彈的出口。
朝鮮非常重視發展彈道導彈自行研制能力,目前已具備獨立研制包括中程彈道導彈在內的多種導彈的能力。朝鮮先后研制并試驗了以“飛毛腿”導彈為技術基礎的近程彈道導彈,并于1993年成功試射了“勞動”-1中程彈道導彈;此后,又開始研制兩級推進的“大浦洞”-1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為6000~9000千米的“大浦洞”-2遠程彈道導彈正在研制中。
目前,朝鮮彈道導彈種類主要有:近程戰術彈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和中遠程彈道導彈。近程彈道導彈型號包括:“華聲”-5和“華聲”-6、“飛毛腿”-D以及正在研制的KN-02;中程彈道導彈型號主要是“勞動”-1導彈和“舞水端”導彈;中遠程彈道導彈型號包括“大浦洞”-1和“大浦洞”-2導彈,同時朝鮮還在研發KN-08遠程彈道導彈和KN-11潛射彈道導彈。
朝鮮彈道導彈典型型號
KN-02近程彈道導彈 這是一種以蘇聯9K79“圓點”(SS-21“圣甲蟲”)戰術導彈為原型的單級固體燃料導彈。導彈安裝在朝鮮國產三軸汽車底盤上,射程為100~120千米,有效載荷250千克,圓概率誤差為250~300米。用于替換“蛙”-7非制導火箭,可以攜帶核戰斗部、化學戰斗部或常規戰斗部。據報道,朝鮮是從敘利亞獲取了SS-21導彈的數據。
“勞動”-1中程彈道導彈 “勞動”-1是朝鮮自行研制的第一種彈道導彈。20世紀80年代中期,朝鮮開始“勞動”-1導彈的研制計劃。該導彈射程為1000~1300千米,彈長16.2米,彈徑1.36米,采用液體推進劑,有效載荷為700~1000千克,發射質量16.5噸,導彈圓概率誤差為2000~4000米?!皠趧印?1的原型于1990年5月首次出現。據悉,1990年5月和1992年6月,該導彈兩次發射失敗,之后于1994年開始批量生產。1997年,“勞動”-1導彈的機動發射裝置部署在朝鮮東北地區,還有7套發射裝置部署在距平壤100千米的地方。韓國軍方稱,朝鮮至少部署了9枚“勞動”-1導彈。
“舞水端”中程彈道導彈 2010年10月10日,朝鮮在閱兵式上首次向國外媒體公開了新型中程彈道導彈“舞水端”。該導彈是以蘇聯SS-N-6?;鶑椀缹棡樵脱兄频男滦蛯??!拔杷恕鄙涑碳s3000千米。理論上說,其射程可提高到4000千米,這樣打擊范圍可以覆蓋韓國和日本全境,甚至可覆蓋位于關島的美軍基地?!拔杷恕弊罹哌M步意義的是采用了6軸的運載/發射一體車,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是一款實戰型的武器。
“大浦洞”-1中遠程彈道導彈 “大浦洞”-1導彈是以“勞動”-1導彈為基礎研制發展的兩級中遠程彈道導彈,于20世紀90年代研制。該型導彈采用液體推進劑,估計射程為2000~2200千米,有效載荷為700~1000千克,發射質量約20~25噸,彈長27米,采用全程慣性制導,圓概率誤差為3000米。該導彈的研制成功,使朝鮮在中程彈道導彈的多級推進、總體設計和制導技術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大浦洞”-2遠程彈道導彈 “大浦洞”-2導彈極有可能是和“大浦洞”-1導彈同時開始研制的。目前,該導彈仍處于研制試驗階段。據國外媒體表示,朝鮮在2012年12月和2016年2月發射運載火箭均是對“大浦洞”-2彈道導彈進行飛行試驗?!按笃侄础?2導彈采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導彈全長35米,發射質量64噸,采用全程慣性制導,精度較差。有報道稱,朝鮮正在發展一種三級助推的“大浦洞”-2導彈,從而進一步增加導彈的射程和裝載能力,使其攻擊美國本土成為可能。
KN-08遠程彈道導彈 2012年4月15日,朝鮮在平壤舉行閱兵式,首次展示了KN-08機動型液體燃料遠程三級彈道導彈。據韓國媒體透露,KN-08系朝鮮自主開發的導彈,開發時間大致從2009年開始,2011年末加快研發步伐并進行火箭發動機地面試車。據韓國掌握的信息,朝鮮從2011年~2012年2月進行過4次KN-08導彈發動機試車,但都發生爆炸事故。2014年1月和8月,朝鮮在其西北部的西海衛星發射場成功進行2次KN-08導彈發動機點火試驗。韓國專家認為,KN-08導彈長約18米,采用多級固體火箭推進,射程在5000~6000千米之間,若從東倉里發射,它有能力覆蓋關島和澳大利亞。報道還說,KN-08導彈可搭載于機動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上作戰,KN-08導彈發射車與俄戰略火箭兵所用的“白楊-米”導彈發射車類似。
KN-11潛射彈道導彈 2015年4月22日,朝鮮在東南沿海城市新浦附近的水下發射平臺發射1枚KN-11導彈,據美國情報部門估計,此次試驗獲得成功。5月9日,朝鮮在東部海岸的新浦南造船廠附近海域,從潛艇再次發射該型導彈并獲成功,導彈飛行距離約100米。11月28日,朝鮮疑似再次進行KN-11導彈發射,韓國方面檢測后認為,該導彈從潛艇發射,但未發現導彈飛行,只探測到防護罩的碎片,因此判斷發射可能失敗。目前關于試驗的信息較少,據信朝鮮開展的試驗可能為彈射試驗。目前朝鮮尚未公布KN-11的具體性能,據維基解密網站報道,KN-11可能是以蘇聯的SS-N-6導彈為原型仿制的潛射導彈。另有分析稱,朝鮮可能使用蘇制“高爾夫-2”級潛艇或自行制造的長約65米的“新浦”級潛艇來搭載此型導彈。美國情報機關分析,朝鮮在短期內進行多次潛射彈道導彈試驗,表明潛射導彈已成為朝鮮核武庫中高度優先的項目。
朝鮮彈道導彈能力分析
目前,朝鮮已經部署“勞動”-1、“勞動”-2、“大浦洞”-1和“舞水端”導彈,并加快研制“銀河”系列運載火箭和KN-08導彈,中遠程導彈的試驗次數有限,成功率很低,難以驗證實戰能力。
中近程導彈技術成熟,是導彈核武器化的首選。目前,朝鮮較為成熟的可投送核武器的彈道導彈只有“勞動”導彈。該型導彈采用液體推進劑,彈頭重量為700~l000千克,最初射程800千米,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000千米,圓概率偏差為2~4千米,載核彈頭時導彈射程可能只有800千米。這一射程可以覆蓋韓國全境,但只能對日本北部目標進行打擊。韓國國防部報告透露,朝鮮“勞動”導彈主要瞄準日本,其最大射程覆蓋了日本全境。
雖然“勞動”導彈射程大幅提高,但由于工業基礎薄弱,機械加工工藝不會太高,加之射程擴大后,彈頭再入速度加大而引起的振動、高溫燒蝕不均帶來的氣動外形變化等都會增大落點誤差,因此外界估計其圓概率偏差為2~4千米。這對于常規彈頭是不可接受的,對于中型當量的核武器也只是差強人意。朝鮮“勞動”導彈彈頭采用了獨特的錐-柱-裙式結構設計,即頭部為鈍錐形,彈頭體呈圓柱形,尾部為裙形,儀器艙為截錐形結構。這種錐-柱-裙式結構在保證導彈較高再入速度和提高彈頭飛行穩定性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其仍存在熱防護問題,雖然鈍形錐頭方案可以將大量再入摩擦熱量帶走,減輕對端頭部抗燒蝕的要求,但隨著導彈射程的增大,仍無法回避耐燒蝕材料的使用。正是由于其射程不大,不會帶來再入彈頭速度高引起的燒蝕和穩定問題,因此其核彈頭的導彈武器化問題并不突出。這種導彈僅對韓國有威脅,對日本威脅有限,而且其完全處于日韓裝備的“宙斯盾”和“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的攔截能力之內,其核威懾效能十分有限。
中程導彈技術不穩定,正在嘗試核載荷能力。中程導彈是朝鮮目前的重點發展對象,主要是指“舞水端”導彈。美國在2003年和2004年對朝鮮導彈靶場的衛星照片長期分析后,發現了一種全新導彈和多部更長的地面機動發射車,美國據此推斷這是一種射程更大的新型中程導彈,將之命名為“舞水端”,編號為BM-25?!拔杷恕睂椚Ll5米,與“勞動”導彈相當,而彈徑約為1.5米,比“勞動”略粗。外界普遍認為,該導彈是蘇聯SS-N-6導彈的仿制和改造型,其與“勞動”導彈較大的區別是沒有尾翼,而且導彈總長度有所增加,增加部分很可能用于增加燃料,射程應該可以達到3500千米?!拔杷恕睂棌楊^長2.3米,柱部直徑0.75米,下裙底部直徑1.05米,由于長度比“勞動”彈頭短,而直徑又大,因此主觀感覺要比“勞動”彈頭鈍。這種設計更利于彈頭的熱防護,使再入大氣層時的空氣摩擦熱量不會集中在端頭而造成局部過分的熱燒蝕。但這種設計必須依賴耐燒蝕的新材料,單依靠巧妙的設計是無法真正解決再入熱防護問題的,因此“舞水端”導彈的彈頭再入問題是該導彈裝載核彈頭的技術難題。由于其射程遠大于“勞動”,而且伊朗等朝鮮核技術同盟國尚沒有類似經驗可以借鑒,對此外界認為,朝鮮在該導彈上的核武器化結果并不明確,應該說朝鮮可能嘗試在該導彈上裝載了核武器,但性能應該并不可靠,這是朝鮮核威懾效果讓外界感覺較為模糊的重要因素之一。
遠程導彈技術難度大,僅具有威懾象征性意義。雖然朝鮮通過閱兵展示和衛星發射向外界表明其掌握了一定的遠程導彈技術,如1998年的“銀河”-1、2009年的“銀河”-2、2012年的“銀河”-3火箭,2016年的“光明星”火箭,這些火箭被認為原型為“大浦洞”遠程導彈。被西方稱為“紙糊導彈”的KN-08也具有中遠程導彈射程能力。但是由于目前這些導彈和火箭的射程均是彈頭載荷較小的情況下推測得到的,因此其載核能力尚無法判斷。例如,外界從朝鮮“銀河”-2外形和發射彈道推測,其前兩級(相當于“大浦洞”-2導彈)的運載載荷在4000千米射程時大致為1200千克,而如果要打到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部分地區,其射程就要達到7000~7500千米,這樣其載荷就要減少到700~1000千克。而如果要將彈頭打到阿拉斯加,及美國其余48個州中的一半,朝鮮就必須發展效率更高的三級導彈,擁有更高推力和更短燃燒時間的火箭代替“銀河”-2的第三級,還需通過使用更先進的推進劑和利用諸如鋁合金的輕型材料生產彈體,來減少結構重量而提高第一級推力。從目前發射情況來看,朝鮮尚不具備這種能力,特別是從核裝置的導彈武器化方面看,其還停留在3000千米級射程導彈以下,因此遠程導彈核武器化的威懾象征意義大于實際。
朝鮮彈道導彈發展前景分析
繼續開展彈道導彈技術的研制,謀求戰略核打擊能力。從1998年至今,朝鮮先后進行4次“銀河”系列運載火箭和1次“大浦洞”-2導彈的發射,雖然只有2次取得成功,但通過幾次試驗對導彈的關鍵技術進行了驗證,為研制中遠程彈道導彈提供了技術儲備。2013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兩項制裁決議,要求朝鮮停止任何利用彈道導彈技術的發射行為,但朝鮮態度強硬,明確表示將繼續行使國際賦予的自主利用太空的權利,進一步開展遠程火箭的發射等。與此同時,朝鮮也從未放棄過核試驗。有西方媒體推測,根據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后關于“小型化彈頭”的表態,朝鮮可能已經初步實現了鈾濃縮武器化。未來,不排除朝鮮進行彈道導彈與小型化核彈頭集成的“兩彈結合”導彈技術試驗,以謀求戰略核打擊能力。
尋求多種技術途徑,加快彈道導彈武器的多樣化發展。目前,朝鮮的“勞動”系列、“大浦洞”系列彈道導彈以及“銀河”系列火箭均是以“飛毛腿”導彈技術為基礎進行研制。從外觀上看,“銀河”系列運載火箭具有獨特的大細長比,這從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導彈技術仍然比較落后。2010年以來,朝鮮先后在閱兵式上展出了新型“舞水端”導彈和KN-08遠程彈道導彈,兩型均是在SS-N-6導彈基礎上研制的,導彈外觀與“銀河”系列火箭有了較大不同,沒有采用大細長比的結構設計,這表明朝鮮正在積極尋求多種技術途徑開展彈道導彈的研制,逐步實現導彈武器系統的多樣化。
可能進一步擴大與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合作,驗證彈道導彈技術。從20世紀90年代,由于受國際制裁以及俄羅斯態度的變化,朝鮮通過從國外進口用于制造高端武器的零部件已相當困難,朝鮮便將其成熟的科研技術出口至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國。伊朗在每次試射彈道導彈和“使號者”運載火箭后,都會向朝鮮提供相關數據,而朝鮮則利用這些數據對本國導彈進行改進。今后,隨著聯合國制裁決議的生效以及美韓日等國對朝鮮的反制措施,朝鮮在航天技術發展上必將受到更加嚴厲的約束和限制。在此情況下,朝鮮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與伊巴等國的國際合作,以對其彈道導彈技術進行驗證和完善。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