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具有憂患意識的國人,必須關注未來的戰爭發展走向,努力進行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預研性的深入研究。當前,一方面,世界性的新軍事變革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之后,正在出現新的拐點;另一方面,中國國防建設,特別是軍隊結構,正經歷著深刻的改革,這是人民軍隊建設新的拐點。也就是在這兩個拐點上,人類社會新一代的戰爭形態,以及顛覆目前戰爭形態的新一代主戰武器正在加快形成。
決定未來戰爭形態的仍然是先進的主戰武器
眾所周知,主戰武器、軍隊編成、作戰思想是構成人類戰爭形態的3大基本要素,其中,主戰武器決定了軍隊編成和作戰思想,從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戰爭形態。
對于人類社會的戰爭形態,軍事專家盡管認識有所不同,說法不一,但是,對于戰爭形態以及主戰武器的發展,看法大體趨向一致。簡單地說,以往人類社會的戰爭主要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的歷史性演變;主戰武器主要經歷了由石木器、冷兵器、熱兵器、半自動化武器、機械化武器、核武器和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過程。
作為人類社會戰爭中的主戰武器,主要指標有以下4個,即戰斗部的移動速度、可達距離、殺傷半徑、毀傷程度。其中,速度和距離一直是影響主戰武器的兩大首要因素。就戰斗部移動速度來說,人類社會曾經歷了4次突變。
第一次是由人體力量速度的每秒10米以內,演變為子彈速度的每秒100米~1000米之間。其中,主要是因為人類發明的火藥時代,從冷兵器時代邁向熱兵器,從農業社會的戰爭轉變為工業時代的戰爭。
第二次是由子彈速度演變為炮彈速度,加農炮每秒出速在1300米~1900米之間,榴彈炮出速在每秒在900米~1500米之間。
第三次突變是由炮彈到導彈速度的演變,反坦克導彈速度為200米/秒,空空和地空導彈速度為每秒600~1200米,而戰略導彈的速度可達到7000米/秒以上。
第四次是由導彈速度演變為束能速度,從每秒數千米達到30萬公里,這里說的束能速度,主要是指光電速度,這是當今人類社會正在經歷尚未完全完成的突變,而一旦完成這種突變,新的戰爭形態下的新式主戰武器便成為主宰。
在以上戰斗部移動速度的歷史飛躍中,投送距離、殺傷半徑、毀傷程度也隨之提高,炮彈較之于子彈,殺傷半徑和毀傷程度有明顯的飛躍;導彈較之于炮彈,在精確程度、投送距離、毀傷程度有明顯飛躍;而戰略核武器較之于導彈,則主要在殺傷半徑和毀傷程度上,達到了人類社會空前水平。
新一代主戰武器正在緊鑼密鼓登場亮相
有軍事專家提出,近一兩年來,備受關注的空天戰斗機、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激光武器、電磁炮等的一一問世,已經預示新一輪戰爭變革即將來臨,國家領導集團、戰略指揮中樞和中心、核武器基地、空天飛行器平臺以及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經濟設施等將成為重要的打擊目標。
機械化武器裝備主導戰爭主要靠快速機動力、強大火力和防護力,信息化武器裝備主導戰爭主要靠實時、精確、高效的信息獲取、處理和利用力,網絡化戰爭主導戰爭主要靠對共用網絡的控制力和對軍事網絡的侵入力,而新一代武器裝備主導戰爭,則主要靠得天獨厚的“全球公域”戰場機動力和高超音速快速攻擊力。
在推動新一代軍事變革中,美國再次走在了前面。據悉,美軍已經成功進行了激光炮的試驗,有專家預言,激光武器不久將走向實戰。目前,人類社會戰爭形態的變化,特別是主戰武器移動速度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
激光武器屬于束能武器的一種,束能武器突出特點是射速快,能在瞬間穿越數百公里。作為新概念武器,束能武器對精確制導武器來說,有直接的破壞作用,因此被認為是戰術防空、反裝甲、光電對抗乃至戰略反導、反衛星、反一切航天器的多功能理想武器。
目前,束能技術發展很快,X射線激光器、粒子束武器、高能微波武器等已走出實驗室,準分子激光器、短波長化學激光器、等離子體炮、“材料束”武器等在加速的研制和推進中。
束能武器中,微波射頻武器被譽為“超級明星”,其強電磁干擾能使敵方雷達、通信迷盲混亂,能破壞敵方電子設備中的電路使之失效,其強熱效應可造成人體皮膚燒灼和眼睛暫時性或永久失明,甚至將其燒傷致死。
其實,作為主戰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光武器裝備早已廣泛應用于偵察預警、指揮控制、通信傳輸、制導反導等領域。激光武器之所以未成為主戰武器,主要原因是尚未成為進攻型的主戰武器,目前,并未對以精確制導炸彈、坦克、戰艦、飛機等陸地、海洋、空中的主戰武器產生顛覆性效果。
今后主戰武器的極限目標便是光電速度,即30萬公里/秒。正是從這點上說,未來人類主戰武器的發展趨向,極有可能選擇束能武器、激光武器、高能微波武器等。然而激光武器本身受到體積、氣候、地球表面物理結構等因素限制,尚未徹底克服。激光武器要想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成為未來進攻型的主戰武器,特別是完全顛覆目前傳統的陸??諔鹬鲬鹞淦?,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預計至少在兩年以上。
有軍事專家注意到,美國2014年在繼續鞏固其軍隊機械化、信息化特別是網絡化優勢的同時,空天化高超音速打擊武器相繼面世,而這些先進武器完全是以能夠實施“全球公域”機動自由和戰場快速打擊為主要特征。其中,美國先進的X-37B空天戰斗機,可以利用火箭升空,進入臨近空間和深太空,并可在現有機場著陸重復使用,可搭載遠程空天攻擊武器從臨近空間對敵國領土、領海、領空各種目標實施精確快速打擊,甚至可發展為航天母艦搭載更多航天器,實施規模作戰特別是多樣化的太空戰行動。 有軍事專家認為,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具有極快速的飛行速度和變軌性能,時速至少可5倍音速左右,大多可達8倍音速左右,有的甚至可達16倍音速,可克服目前所有導彈所具有的飛行速度慢、易被跟蹤、監視、攔截的弱點,大幅度削弱對方雷達的偵察監視能力,使其喪失預警和反應時間。
就高超音速武器和激光武器的性能和特點來說,目前,前者更加成熟,成為新一代主戰武器的可能性更強一些。激光武器的明顯長處,是將武器移動速度提到了目前的極限水平,可實時到達、實時毀傷。用主戰武器的四大主要的指標中的后兩項,即用戰斗部殺傷半徑、毀傷程度來衡量,尚有不足或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其殺傷半徑和對目標的毀傷程度尚不如高超音速武器。
而作為激光武器與生俱來的缺陷―無法機動運行、只能直線移動、易受氣候影響喪失戰斗性能、受地球表面曲徑和地表障礙物阻礙,現在仍然無法突破和解決。激光武器雖然到達距離遠超過了目前幾乎一切武器,但是,其獨特的長處是在太空面向地球作戰,這令目前地球上的一切武器只能對其望天興嘆。然而,由于人類各國爭奪焦點出于地緣因素,爆發戰爭的國家和政治集團的利益所在尚未走出地球而轉向太空,因此,相當長時期里,不大可能居于太空面向地球而戰。
從這點上分析,激光武器成為下一代的主戰武器的基本條件是,人們往來地球與太空之間如同當今洲際之間一樣容易和頻繁,太空已經成為人類居住的第二場所;太空中真正出現了人類的軍事基地,在這樣的條件下,激光武器才有可能成為下一代主戰武器。
新戰爭形態的作戰觀念已提前形成
和以前人類社會戰爭形態中的觀念形成有所不同,盡管新一代戰爭形態現在還沒有完全形成,但是,作為新一代戰爭形態的一些作戰觀念卻已經提前到來。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由于主戰武器不同,也就是主戰武器的移動速度和殺傷距離不同,戰爭中的時間觀念便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年數計算的,此后,冷戰時間發生的大規模戰爭,至少是以月數計算的。冷戰結束后的大規模戰爭,一般是在以天數計算的。比如:海灣戰爭進行了43天,科索沃戰爭進行了78天,伊拉克正規作戰只進行了30天。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發生的現代化戰爭已經有了“秒殺”的概念。其實,這種“秒殺”的概念,早在十多年前的伊拉克戰爭中就已經出現?!懊霘ⅰ备拍?,將人類作戰觀念幾乎推到了極限,雖然從哲學意義上說,這個極限不成立。但是,在“秒殺”之內繼續提高,就目前來說,已經意義不大。也許,隨著軍事科技水平的提高,將來還要產生“微秒殺”,那可能將是今后幾代人的事情。
據美軍專家披露,過去,從作戰目標選定、信息獲取、傳輸反饋直到火力攻擊的這一過程,一般為48小時。在伊拉克戰爭中,由于美軍運用了足夠的太空保障系統支持,因此美軍的武器裝備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這一過程已經縮短為僅10秒。
隨著以高超音速、束能武器等新概念和新一代主戰武器日益走向成熟,特別是直接用于現代化戰爭中,“秒殺”可以說真正能夠實現。束能武器、光電武器以30萬公里/秒的速度移動,可以實現從發現到摧毀在1秒之內完成,從而真正實現了“發現即摧毀”,而目前的所謂“發現即摧毀”只是形容,即便是如前所述在伊拉克戰場上的美軍,從“發現到摧毀”最快也需要10秒時間。
最近,有軍事專家對激光武器的發展,做出了這樣的判斷:今后10年~20年,激光武器將會大量出現。最遲30年之內,光電產業會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50年內,我們將沿著時光隧道進入光電時代。由于新技術群芳爭艷,相互作用,光電時代可能是和智能時代相重疊的歷史階段。未來的光電戰爭,將是基于自主系統的光電戰爭。
是否對上述預見提出質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激光武器作為束能武器的一種,的確向實戰一步步邁進。美國軍事專家預言在近幾年,激光武器將走向戰場。
從分析未來新一代戰爭形態和未來新一代主戰武器中,我們不難看出,打贏下一代戰爭,必須樹立“秒殺”概念。這一領域里,在未來新形態的戰爭中,真正較量將發生在兩個方面:一是自身武器裝備的隱身能力;二是對于敵方的發現能力。因為只有自己的武器裝備做到隱身,才能保證不被摧毀,而只有及時發現敵方,才能保證實現瞬間摧毀。
要樹立和實現“秒殺”概念,必須改變人類在傳統戰場上根深蒂固的作戰立足點。過去,盡管人們對戰爭已經有了三維立體觀念,即陸地、海洋、天空觀念,以后又加了太空、網絡、電磁。但是,直到人類戰場作戰的立足點仍然主要在地球,也就是說,至今未沖出地球本身,與過去相比,真正有所變化的作戰概念,只是從地球的某點至另一點,從一地到另一地。
無可質疑的是,新的戰爭形態已經完全顛覆過去傳統的戰場作戰概念。因為,小小的地球對于束能武器來說,實在是太小太小了。
人類進入太空有著必然性。不過,一旦軍事強國都具有了光戰爭作戰能力,即都有相互發現和摧毀能力,便產生了類似核武器擁有國家相互威懾的戰略效應,人類社會可能在核恐怖和光電恐怖的雙重戰略威懾下,迎來新的如履薄冰式的和平。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