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全面應用,同時計算機技術也在各個教育階段內占有重要的地位,成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洞髮W計算機基礎》作為高等教育中的必修科目肩負著向大學生普及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重任,同時也在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因而受到全體教師和學生的普遍關注。該文基于現實的角度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展現狀進行了重點分析,并結合課程開展過程中暴露出的重點問題提出了推動課程改革、提升課程講授質量的主要方略,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應用型高校;課程改革;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10-0112-02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技術早已滲透到了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時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偉大變革,信息化建設成為新時期社會發展的主題,同時對于專業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洞髮W計算機基礎》作為本科院校中一門面向非計算機類專業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肩負著在全校范圍內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提升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應用技能的重任,因而受到全校師生的共同關注。高校應該充分重視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前提,以培養能力為主要目標大力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評價模式的改革,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為基本目標,建立科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進而推動我國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的全面發展。
1 當前本科院?!洞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開展現狀
1.1 新生計算機基礎存在較大差異
《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一門面向全校新生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必然會面臨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儲備稂莠不齊的現狀。由于大多數本科院校都是面向全國招生,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而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計算機普及情況差異很大,有些普及度高的地區來的學生由于家庭條件優渥而從小就接觸計算機,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使用方法可謂是了如指掌,有些學生甚至已經自學編程,《大學計算機基礎》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小兒科”而已,而其他的來自計算機普及度不高地區的學生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而很少有機會接觸計算機,甚至連基本的計算機操作都不純熟,使得從整體上來講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給教師的授課帶來巨大的難題,難以對授課進度和講授內容的深淺進行有效把握,也為教學為學生制定統一的教學計劃帶來了巨大的障礙。
1.2 課程開展模式存在重大缺陷
基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公共性質和普及性質,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的該課程教學都是采用大班授課、集體授課的模式,即幾個不同專業甚至不同學院的班級共同組建一個大班共同聽課,教師為了照顧全體學生而采用大屏幕投影的方式生動形象的突出教學內容,增加課件信息的感染力和形象性,這種大班模式的教學方法雖然解決了上課人數眾多、涉及的專業領域廣的問題,但是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基礎、不同專業甚至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這種大規模的授課也使得教師很難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1.3 學生人數多,教師負擔重
前文中已經提及,《大學計算機基礎》的面向對象是全校學生,尤其是在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和專業內該課程被列入到重點考察科目,上課學生人數眾多和教師的課業負擔過重是該課程進行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加之高校內計算機專業的專職教師有限,學校為了完成《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基本教學目標而不得不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且給教師增加教學任務,很多教師在應付學院的各種考核以及科研任務之外還要完成大量的教學任務,且還需要完成與教學相關的教輔工作,必然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儲備情況無暇顧及,進而學生的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1.4 硬件設施不完善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及其強調實踐性的學科,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為學生提供相對完善的實踐設施如機房等讓學生鍛煉實際操作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協同共進。但是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且對于教育系統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不盡相同,很多本科院校的機房以及局域網等基礎設備普遍存在設備陳舊、維修不及時、軟件硬件更新緩慢以及管理混亂等難題,學生只能使用已經面臨淘汰的計算機設備,無法接觸到當前比較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且實踐過程中的體驗和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硬件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給《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展以及學生計算機綜合能力的培養帶來巨大的阻礙,必須通過多種渠道提升本科院校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動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全面培養。
2 應用型本科院?!洞?W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方案探討
2.1 教學內容改革
目前課時少、內容多、實踐機會有限等是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開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學生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和實踐機會下難以實現對課本知識的全面吸收以及基本操作能力的全面掌握,教學質量必然難以保證。因此高校為了扭轉這種教學上的不利局面必須首先從教學內容的設定上著手進行改革,適當的調整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占比,適當的增加實用性、可操作性以及生動性較強的辦公案例,并根據各個章節內容合理設置能力拓展模塊,同時在實際講授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對這些實踐性內容進行傾斜,突出計算機學科的靈活性和實踐性的主要特征,從而轉變舊有的、呆板僵化的教學和思維模式,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動力。
2.2 轉變教學方式
提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僅僅革新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根本上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在現實的基礎上不斷革新教學理論與方法,逐步完善教學管理體系,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實踐能力為主要的培養目標。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從根本上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必須首先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和授課方式方面進行著手,力爭講授內容更加貼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授課方式中弱化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環節,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計算機學科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外,教師還應該強化日常授課管理,重點考察學生的出勤情況,并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綜合打分,當學生的出勤率達不到相應的標準時不允許參加期末考試,留待下一年重修,再將學生的平時考評成績計入到期末考試分數中,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考前突擊以及考試過程中的作弊行為的發生,保證了學生的日常學習質量和效率。 2.3 進行分層次教學
前文中已經提及,本科院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良莠不齊,有些學生在中學階段甚至沒有接觸過電子計算機,有些學生只是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辦公軟件如office、origin、Foxmail等的日常使用,而那些基礎好的同學甚至已經掌握了一定水平的編程技術,可以熟練使用VB、VC、C++等軟件編寫簡單的程序。如果單純地使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忽視學生的基礎差異而造成學生學習效果產生重大的差距。因此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過程中的矛盾,校方和專職教師必須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在入學之前組織覆蓋全校范圍內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摸底考試,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將全校學生按照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等級,然后分別給不同等級的學生設置不同水平的教學內容,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自愿進行“升級”或“降級”,從而令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及時地查漏補缺,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2.4 完善評價機制
針對全體學生基礎差異巨大、起點高低不同的特點,沿用傳統的考核和評價方式必然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計算機綜合能力,久而久之必然會打消基礎薄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無法體現基礎較好的那部分同學的真實能力水平,學生們的總體學習態度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一方面,高校和認可教師必須針對分層次教學模式開展分層次考核和評價機制的探索,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等級的考核方式和題目,并設置靈活多變的考核和評價標準,如對那些在摸底考試中分數達到一定水平的學生給與免修獎勵,在學期中設置提前結業考試,以及在學期末設置覆蓋全校的期末考試等,這樣一者可以減輕學期末其中考試和集中閱卷給任課老師帶來的壓力,二者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意識,可謂是一舉兩得。另一方面,應該大力提倡無紙化考試來凸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并將很多學生在未來工作和生活中可能涉及的知識點添入到考察范圍,并將文檔處理能力、網絡使用和開發能力以及軟件的開發和維護等能力的考察融入到上機考試中,并通過完善題庫并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的形式避免學生的做必須行為,保證學生的真實能力和學習想要可以真實地體現在考試成績上。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基礎性計算機課程在開展過程中面臨著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學模式僵化陳舊、教師課業負擔過重以及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科教學質量,并對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因此高校應該秉持著素質教育和發展教育理念,不斷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強調實踐教學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為國家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做出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孫文清,韓強.應用型本科院?!洞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為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32(10):63-65.
[2] 任靜.應用型本科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J].微型電腦應用,2016,32(10):70-71.
[3] 岳強,胡中玉,李玲,等.融入計算思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J].微型電腦應用,2016,32(2):36-38.
[4] 白玲,劉志凱.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黑??江科技信息,2015(28):149.
[5] 冀全朋,王月浩,晏寧.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甘肅科技縱橫,2013,42(8):121-123.
[6] 楊秋黎,姜文波,陳明銳.應用型本科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0(4):3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