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工匠精神錘煉鍛造技術技能人才,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如何力行產教融合的思想,很值得思考。以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為例,從觀念、標準、內容、過程和評價等五個方面,闡述專業技能課程教學實現產教融合的內涵及實踐意義。
關鍵詞:產教融合;專業技能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10-0116-03
中等職業(以下簡稱中職)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兩大部分。專業技能課程在培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課程教學緊密聯系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力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思想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以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為例,從教師教學觀念與企業用工觀念、專業課程標準與國家行業標準、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教學實施過程與企業工作過程、課程教學評價與工程質量評估等五個方面力求融合,盡最大可能地拉近產業與專業、企業與學校、專業技能課程教學與職業崗位工作之間的距離,實現互融互通,引導學生在專業實踐中學習,在職業體驗中感悟,在自我內化中升華,從而全面提高專業技能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好更多的現代“工匠”。
1 教師教學觀念與企業用工觀念相融合
有什么樣的思路,就會有什么樣的出路。眾所周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企業以質量為生命,以員工為根本。任何企業都希望招聘到對口適用的員工,能科學控制培訓成本,減少用工風險,提高市場競爭力,在力求獲得效益增長的同時,有效地解決人力資源等問題。著名學者姜大源教授認為:教育作為人力資源的供給側,需要供給兩個重要的“產品”,一是為社會提供合格的人力資源,即合格的畢業生;二是為能成為合格人力資源的學生,提供合格的課程。[1]歸根到底,職業教育僅是教師和學生的人生中的一次偶遇及共處,學生是職業教育服務的對象,教師所開發和實施的高質量的課程是為學生提供精準服務的核心載體,高質量的課程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助推器。
前些年,單就綜合布線行業出現了一種局面:一方面,人才市場上綜合布線施工操作和測試服務人員嚴重緊缺,用人單位求才若渴,施工從業人員大多數是“先上??后補證”轉行而來的,施工質量難以保證,企業培訓成本加大;另一方面,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困難,招聘市場人才需求數量巨大,中職畢業生不能很好地勝任眾多企業綜合布線的用工崗位。面對這種尷尬狀況,某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教師深究其因,他們到企業實踐后一致認為,專業教學必須貼近市場需求,提高專業教學的行業吻合度,提高專業技能課程教學的職業崗位適切度。工作中究竟需要什么,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是中職學校培養高素質的現代“工匠”必須解決好的首要問題。于是,對《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課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聚焦于如何讓學生就業后即使不經崗前培訓也能勝任綜合布線工作崗位的要求。在日常課程教學中,教師力求做到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與職業崗位所要求的崗位知識、崗位技能、工作態度相一致,促使教師教學觀念與企業用工觀念相融合(如圖1所示)。
2 專業課程標準與國家行業標準相融合
標準是衡量事物的準則。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技能課程標準是按照特定職業領域內一定學段的課程目標,以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形成為重點,對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所規定的一門專業技能課程的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做出的標準化規定。 [2]簡單地說,課程標準就是對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應該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這實際上反映了國家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期望。這就要求職業學校教師在實施專業技能課程標準時,要與國家行業標準和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相結合,要能反映本課程對學生核心素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等專業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要充分體現本課程教學目標的針對性、教學內容的導向性和教學方法的適用性。
例如,學校在制定《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課程標準的實施辦法時,在課程教學內容部分,考慮到學生將來從業必須取得“線務員――綜合布線管理員(四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故將該項國家職業標準中有關電纜、光纜、桿線、管道和新技術等技能模塊的技術要求有機地融合進來,[3]以保證課程教學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學實施建議部分,結合企業工程施工實際,將諸如GB50311-200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2-200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YD5102-2010《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等國家行業標準有效地嵌入課程標準實施辦法中,以保證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同時,還將市級、省級、國家級職業院校網絡綜合布線技能競賽項目的評分標準和評分細則等要求考慮進來,以保證課程教學的前瞻性和實效性。簡言之,就是在標準上實現專業課程標準與國家行業標準相融合(如圖2所示)。
3 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相融合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系指教學過程中同師生發生交互作用、服務于教學目的達成的動態生成的素材及信息。[4]教學內容來自師生對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與教學實際的綜合加工。雖然,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已有幾十年的長足發展,但仍有部分專業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和慣性行為的不良影響,被動地根據教材的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簡單模仿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教學方法,忽視了職業活動的實際狀況和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導致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相脫節或不相符。
為走出誤區,學校組織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讓教師融入到企業施工中去,深入了解企業崗位工作流程,熟知綜合布線工程規范、技術標準、產品更新和工程應用等具體內容。在此基礎上,重新整合《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選擇時,判斷的標準是看這些內容對學生將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如,在以往的選取中對網絡綜合布線系統設計中一些諸如接地、防雷、防潮、防火、防鼠害、防電磁的問題重視不夠。殊不知,上述所列內容涉及綜合布線性能的高低、系統的穩定程度以及工作使用中的安全程度,最終會直接決定整個網絡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質量、工期,甚至影響工程造價。而這些內容的加入,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使得該課程的教學更符合工程實際。另外,依據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摒棄諸如國外標準、電氣特性等不切實際的教學內容。踐行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工程實施前期準備、編制施工方案、工作區的布線施工、樓層水平區域的布線施工、樓層配線間的布線施工、樓層干線的布線施工、設備間的布線施工、建筑群主干纜線的布線施工和工程測試驗收等九個具體工作項目組成。統觀課程項目安排,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是一個大任務,每個具體工作項目的教學內容就是其中的子任務,通過任務的完成學生在學到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同時,能通曉工程設計規范和項目工作流程,確立起工程思想,從而在內容上實現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的融合(如圖3所示)。 4 教學實施過程與企業工作過程相融合
有了合適的教學內容,那么接下來最為關鍵的就在于教學實施。教學實施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中心階段,教師通常會重點考慮“選擇何種模式”、“采取哪些策略”、“怎樣有效組織”等問題,會在符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在特定教學環境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學者認為,教學實施重在過程,教學過程必須是緊張、有序和高效的。從專業技能課程教學的角度來看,“緊張”就是每節課都像真實工作一樣,“有序”主要體現在學生愿意做、能夠做并能做得好,若做到“緊張”“有序”那“高效”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專業技能課程教學要讓學生有“身在企業”的感覺,學做結合,要積極引導學生勤于思考,保持良好的職業心態,掌握有效的工作技巧,崇尚極致的工匠精神,養成全面的職業素養,憧憬美好的職業未來。更具體地說,通過課程教學實施,學生能熟悉企業組織架構,明確崗位工作職責,掌握基本工作常識,正確使用企業單據,統觀工程施工全局,了解項目管理辦法,熟知崗位工作任務,懂得團隊協作意義,清晰個人提升計劃,成功實現從一名在校生到職業人的轉變。
在《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將典型的實際工程案例提取并改造成課程項目任務,實現由工作領域向學習領域的轉化,并依據企業施工流程、施工管理和驗收流程來組織教學,項目任務的完成主要在校內網絡綜合布線實訓室進行。教學流程主要包括:準備教學資源,解讀項目任務書,示范操作要領,下達項目任務,完成項目任務,項目任務評估等。概括起來,教學實施過程中最大的亮點在于保持課程項目任務的四大特性:一是趣味性,課程項目任務的來源主要是真實的工程案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自我挑戰的欲望;二是實踐性,課程項目任務的選取必須經過授課教師與企業專家的充分溝通,確保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就是未來工作崗位所用的內容;三是探索性,課程項目任務的設計除強調切實可行外,還應留給學生思考和創新的空間;四是協同性,課程項目任務的分解既有學生獨立完成的部分,又有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部分。另外,教學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習內容的動態調整。比如,審閱圖紙在綜合布?工程中是一項極其嚴肅的基礎性工作,認真審閱圖紙對于減少施工中的差錯,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通過課程項目任務評估,發現許多學生的識圖、制圖能力較薄弱,項目任務書下達后,部分學生不能根據系統圖完成施工圖的繪制,對尺寸、用料、結構、構造及施工要求不能做出全面正確的解讀。雖然這部分內容學生在前續課程中已經學過,但是教師仍需結合教學實施過程實際進行有效補償,進一步加強學生識圖和制圖能力的培養??偠灾?,只有實現教學實施過程與企業工作流程相融合(如圖4所示),學生才能融入到相應的職業情境中,真正體驗現代“工匠”的鑄造過程。
5 課程教學評價與工程質量評估相融合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5]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一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二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評價“教得怎么樣”固然重要,而評價“學得怎么樣”顯得更為重要,當然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最高境界那是再好不過的了。長期以來,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重視對學生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往往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考量;重視對課程教學效果的終結性評價(期末考試),常常忽視對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性評價(項目評估);重視對課程教學方法的驗證性評價,恰恰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診斷性評價,等等。殊不知,“態度決定一切”,“能做什么比知道什么更重要”,“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企業看重的是員工的工作態度、崗位能力和創新能力。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復合型應用人才,更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考核,應盡最大可能地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采用的是項目評估法。學校邀請合作企業專家結合企業工程施工驗收要求共同制定課程教學評價標準,每個課程項目任務實踐中,教師會根據達標率、完成率、時間效率、差錯率、完整性、工藝水平、合作意識、敬業精神、文明施工等指標,對學生進行項目任務實踐評估。評估過程重在全面考核學生專業態度、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如,綜合布線的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技術標準、施工規范和系統架構,因而常采用方案設計的方式進行評估。每個項目任務學習結束后,師生共同進行診斷性評價,先提出項目任務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學生分別在批判性分析的基礎上給出各自解決問題的辦法,再通過比對師生雙方的解決方案,得出融合性的評價結果。這種評價方式對糾正學生的學習行為、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線務員―綜合布線管理員(四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實行雙證融通。另外,平時使用的項目任務實踐報告書對學生學習全程進行了詳細記錄,能為企業錄用員工時做極具價值的參考。說到底,課程目標達成與否,學生能否得到社會的認可,最終的發言權在企業,這一點也是在評價上實現課程教學評價與工程質量評估相融合(如圖5所示)的內核。
6 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專業技能課程教學改革中實現五個融合,是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深度理解與有效實踐,根本目的和出發點就是提高專業技能課程教學質量,精準服務好學生。雖然在實踐過程中,對專業教師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難度也會加大,但很值得思考和研究。透過產教融合的視野進行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改革,會進一步豐富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內涵,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會讓我們更接近職業教育的理想境界,共同實現技術技能強國夢。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 結構問題是課程開發的關鍵[N]. 中國教育報, 2016-8-23(3).
[2] 袁麗英. 從"標準研制"到"教學實施"[J]. 江蘇教育, 2016(7-8).
[3]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 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匯編(第五分冊)[M]. 北京: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155.
[4] 宋建輝. 突破應試教育的束縛, 倡導信息化教學模式[J]. 教育教學論壇,2011(1).
[5] 李炳亭. 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我們的教育學[M]. 山東: 山東文藝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