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新技術不斷出現的今天,信息技術與課程的結合也越來越深入,因此在教育教學領域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新,就教學模式而言,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隨之應運而生。當前,翻轉課堂成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為教與學提供了新思路。翻轉課堂與傳統的課堂相比在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團結協作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翻轉課堂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課堂氛圍。翻轉課堂的實施涉及自主學習任務單、微視頻制作和課前的各項準備等多個環節,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依然很重要。該文針對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試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翻轉課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10-0136-02
翻轉課堂近些年來在全球中小學及高職院校中逐漸興起,在我國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翻轉課堂的實施涉及許多因素,本文淺析了翻轉課堂的優勢,并且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出了幾點策略。
1翻轉課堂的概述
翻轉課堂是一種混合使用信息技術和具體實踐教學活動的教學模式。在該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討論操作實踐,而教師對知識內容的學習則是由學生自主在課堂外完成。
2 實施“翻轉課堂”的優點
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步驟是,教師依據課程標準設計制作出學習內容的微視頻和自主學習任務單,在課外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自主學習任務單了解掌握學習內容,在真正的課堂中則是讓學生操作與課前所學知識相應的任務案例,而且,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互相討論溝通,交流學習內容、學習效果及學習體會,最終達到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翻轉課堂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改進傳統教學的局限性
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不足即學生學習受限制,如果要完成學習學生就必須45分鐘待在教室里,聽教師講解。所有的教學活動必須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行。即使學生有特殊情況不能參加當前的教學活動,那他便無法完成當時的學習任務。還有一些“困難學生”,例如那些由于身體殘疾不便頻繁地來往于學校,還有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完成教學活動時存在一定的困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能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如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和地點去完成自己學習,直到自己掌握內容為止。然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能適時地解決以上學生因各種特殊情況即由于時間和空間限制不能正常完成學習的問題。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程內容是異步傳授的,它就不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其次,因為課程內容是異步傳授的學生能夠以自己的實際情況獲取學習材料。因而,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即可自由控制。
2.2 新的教學結構提升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結構存在于每種教學模式中,結構中教師、學生、教材及教學媒體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最常見的教學結構有三種即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結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結構和一個是主導一個是主體的教學結構。根據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及實施過程來看,該教學模式中的教學結構不屬于以上教學結構中的任何一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先讓學生在課外完成一部分學習,然后回到課堂完成另外一部分學習。由傳統教學的集體授課型轉變翻轉課堂靈活自由型,由教師的先教轉變為了學生的先學,由關注教學結果轉變為關注過程學習,由教師的教指導學生學轉變為學生學后教師再制定如何教。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時各個階段中教學結構特點不盡相同。關于積極學習,在以往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但教學效果不是很突出,有大部分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處于茫然狀態即老師布置的任務無從下手,而導致其原因是學生對教師前面的演示講解內容掌握得不好。而翻轉課堂中學生在課堂上以課內作業、實踐操作和討論的形式參與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知識內容得到強化、鞏固自己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實踐操作中 “得心應手”,從而建立了學習自信。
3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實施翻轉課堂的策略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翻轉課堂實施時必備的條件有:課前制作視頻、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單和課中學生使用的任務案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流程是課前教師將微視頻和任務單發送給學生,在課外學生自己深入學習。真正的課堂則是教師下發給學生具體的項目任務,然后引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案例,在完成任務中或完成任務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不斷交流互動。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對教師所承擔的角色和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新教學模式下如何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做好以下工作。
3.1 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教學理念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施中,在課外學生利用教師分發的學習材料自主學習課程知識,在課堂中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項目任務,同時積極參與同學和教師的互動交流教學活動,進而完成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如何讓學生順利完成課外學習,如何在課內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技能,何準確快速地解惑答疑都將是教師面臨的極大挑戰。因此,教師關注新的教學特點是成功實施新教學模式的基礎。
3.1.1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尤其是在計算機課程的課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尤為突出,如何使制作的音視頻內容更形象具體直觀,如何使平淡乏味邏輯性極強的理論知識簡潔明了地呈現給學生,從而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具備講解式教學能力外,還要掌握必備的先進現代信息技術,熟練應用技術制作出精彩的教學視頻和教學課件,掌握網絡發布信息的先進技術。
3.1.2 新教學模式下教學方式發生改變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地點,學習時間及學習內容。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所以學生們提出的問題也不同,而這些問題可在課堂中集體討論解決或個別解答。強化?習完成項目任務,遇到問題及時交流解決,最終學習成果展現,互相幫助討論交流學習優點,分享學習體會,成就感促使學生積極學習。而再也不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布置任務,當學生去完成任務時很茫然,不知如何著手,是學生對新知識的熟悉程度低導致的,聽過了,看過了,忘記了。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極大的提升,這時就要求教師在新教學模式下,要以新的教學思維去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3.2 提高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職責是不僅僅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傳授知識之前,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整合知識,從而設計制作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要用的微課程和學習任務單,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教學活動以及有條不紊的組織課堂。
3.2.1 熟練掌握并能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信息技術學科中的一門基礎課,如何將理論性強、邏輯性強和操作性強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求教師具備嫻熟的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素養。翻轉課堂的實施成功與否取決于現代信息技術是否合理應用。因此,教師要明確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必備的現代信息技術,繼而教師要不斷努力探究學習并掌握相應的信息技術。
3.2.2 不斷提高微視頻設計制作的能力和提煉知識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教案設計是否成功。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成功與否則取決于前期教師設計的微視頻和學習任務單、課堂中使用的教學案例和教師對課堂組織管理。翻轉課堂中使用的微視頻是5~10分鐘,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將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其次,在教學視頻中只是教師的講解和演示,沒有其他教學活動,這需要教師考慮如何才能使演示操作達到如臨實際操作效果,知識點完整、操作步驟明了,重點突出難點強調。另一方面,教師在制作任務單時要注意內容精簡、知識點清晰連貫。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多收集相關材料。
3.2.3 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組織的能力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實施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倡的是自主性、個性化的學習,該教學模式的實施是建立在課外完成微課程和任務單學習的基礎之上,而課內則是強化知識完成項目任務和對學生在課外學習時產生的問題和課內完成項目任務時遇到的疑惑討論交流。教師要提高課堂組織能力,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偨Y與分解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及時獲取學生在課外學習時遇到的問題,結合教材及教學目標分析探究出結論,以便在課堂上能夠及時為學生解答。對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分析總結問題的復雜度和難易度,可將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子問題來一一作答。隨后教師再布置同類問題任務讓學生獨立自主完成,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組織學生進行互相協作學習能力:協作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自信心、學習積極性,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互相幫助、關愛他人及尊重他人等情商。具體協作學習流程是:首先將學生按照課外學習情況進行分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然后各小組對作品做出評價,各小組代表對作品進行演示講解。在整個課堂中教師職責則是由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始終圍繞在學生身邊,隨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引導、輔助。因此,翻轉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機會增多,師生感情和學生間的感情提升,彼此之間的相互協商討論更積極更主動,主動探究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何抗克.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未來的發展[J].理論探索,2011(7).
[2] 陶西民.翻轉課堂與生成課程[J].中小學管理,2014(3).
[3] 戴??堅.借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教學信息化快速發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04).
[4] 劉榮.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J].基礎教育課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