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科學論文 > > 靜坐少動與心血管風險因素的關系探究
靜坐少動與心血管風險因素的關系探究
>2023-12-28 09:0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人們活動更少且久坐更多。 靜坐少動的行為方式(如工作時長時間處于坐位、開車以及坐著看電視、玩電腦等)成為一種公共健康問題。 近年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靜坐少動行為與肥胖、糖代謝異常、代謝綜合征等心血管風險因素密切相關。

1 靜坐少動行為的定義及現狀

1.1 靜坐少動行為的定義

第九版《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中對靜坐少動生活方式的定義為:未參加每周至少3天、每天不少于30分鐘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且持續3個月以上[1].

從這個定義可看出,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of Sports Medicine,ACSM)對靜坐少動生活方式的定義可等同于缺乏運動。 然而,Hamilton于2004年提出關于體力活動不足的生理學假說, 即久坐過多和其他不活動的行為有害健康,他認為即使達到ACSM所推薦的運動量, 但如果久坐過多, 仍然屬于體力活動不足的人群。 久坐過多是運動過少的補充,而且在含義上久坐過多區別于運動過少[2].

Hamilton提出這一觀點引起了很多學者的興趣,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探討靜坐少動行為對于人體的危害。 Katzmarzyk指出,靜坐少動行為占據了人們一天中約55%的時間, 應探討靜坐少動行為及改善靜坐少動行為的影響[3]. "靜坐少動"應定義為缺乏全身性的肌肉活動而并非運動不足, 這一觀點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支持。 靜坐少動行為研究工作組 (Sedentary BehaviorResearch Network)對"靜坐少動行為"的定義為:清醒狀態下,坐位或臥位時,所有能量消耗不超過1.5 METs的行為[4].

1.2 靜坐少動行為的現狀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能量消耗減少、靜坐少動行為增加的情況尤其顯著。 在1970年,20%的美國人從事低強度體力活動的工作 (即主要坐著辦公的工作),30%的美國人從事能量消耗很高的工作(如建筑業、工業和農業等);到了2000年,超過40%的美國人從事低強度體力活動的工作, 而只有20%的美國人從事高強度體力活動的工作[5]. 另外,在過去的20年中,面對屏幕的總時間(包括使用電腦、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劇增。

Archer等人調查了1965~2010年期間美國女性用于家務勞動(如打掃、做飯、洗衣服等)的時間和能量消耗[6].

結果顯示,45年間,女性用于家務的時間從25.7小時/周降低到13.3小時/周; 家庭主婦用于家務勞動的能量消耗降低了42%, 從6004 kcal/周降低到3486 kcal/周,平均每天的能量消耗降低360 kcal;而職業女性用于家務活動的能量消耗降低了30%, 平均每天降低132 kcal;而且女性面對屏幕的時間比家務勞動的時間還要多出25%.

對2010年中國慢性疾病檢測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我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只有11.9%的成年人每周3天在休閑時間進行至少10分鐘的中等強度到較大強度體力活動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 男性每天的業余時間中有2.9 ± 2.1小時用于靜坐少動行為,如看電視、玩電腦等,而女性每天的業余時間中有2.6 ± 1.9小時用于靜坐少動行為[7]. 雖然尚未見對我國居民日常體力活動總體情況的調查, 但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導致人們在工作中久坐時間延長、體力活動減少是不爭的事實。

盡管運動和中等強度到較大強度體力活動在體力活動能量消耗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客觀測量發現,大多數人在清醒時只有不到5%的時間進行這種類型的運動[8],而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的差異主要由低強度和極低強度體力活動決定,包括姿勢、偶然性活動和小強度活動。 因此,對于靜坐少動行為對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影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 靜坐少動總時間的影響

目前在健康科學領域有一個新觀點: 要降低主要慢性疾病的風險,除了增加MVPA外,還需要減少人們不活動、處于坐位的時間[3]. 久坐時間長和缺乏全身肌肉活動與多個心血管疾病風險強烈相關, 這種相關性獨立于MVPA.

2.1 靜坐少動總時間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

一些流行病學研究顯示, 靜坐少動總時間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和死亡風險。

一項前瞻性研究對73732名參與女性健康初步研究(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Study)的女性追蹤6年,發現自我報告每天久坐超過16 h的女性中, 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高于每天久坐少于 4 h 的女性 (RR=1.68,95% CI=1.07~2.64),但其他久坐時間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沒有表現出相關性[9]. 女性健康研究發現,每天久坐超過10 h的女性與久坐少于5小時的女性相比,其心血管風險增加18%;每周體力活動最少(≤1.7 MET-h/w) 且每天久坐時間超過10 h的女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高。 將冠心病發病風險和中風發病風險分別統計,也得出相似的結果。 另外,久坐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在肥胖、 超重女性和70歲以上女性中更為強烈[10].

Ensrud等人發現,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靜坐少動時間較長而低強度和中等強度體力活動的時間較短,會增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從而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升高[11].

Grontved等人納入8篇隨機研究, 采用Meta分析探討看電視時間對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影響[12].

研究結果顯示, 看電視時間與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線性量效關系(RR=1.15),絕對風險差是每天每2 h看電視時間會導致38例致命性心血管疾病/100000人/年。 《柳葉刀》體力活動系列工作組于2012年發表的一項系統綜述總結了全世界范圍內多項大樣本研究, 發現靜坐少動生活方式導致了約6%的冠心病、7%的2型糖尿病、10%的乳腺癌、10%的結腸癌以及9%的過早死亡率。 2008年在全球范圍內的5700萬例死亡中有530萬例是由于靜坐少動所導致的[13].

2.2 靜坐少動總時間與糖代謝異常

關于靜坐少動總時間與糖代謝的相關性目前研究已有一些報道。

澳大利亞糖尿病、肥胖和生活方式研究(AusDiab)是最早進行的靜坐少動行為研究之一, 開始于1999~2000年, 探討休閑時間中常見的靜坐少動行為---看電視時間與心臟代謝風險標志物之間的關系。 該研究發現,在未患糖尿病的成年人中,自我報告的看電視時間與糖代謝異常相關,其中看電視時間最長(每天超過4 h)的人群中這一相關性最為強烈[14]. 將看電視時間作為連續型變量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女性中,看電視時間和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胰島素水平存在不良的量效關系[15]. 最為重要的是,在對中等強度至較大強度休閑體力活動和腰圍等因素進行校正后, 這些相關性仍然存在。

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對68497名女性平均追蹤6年,發現看電視、工作時、交通時和其他在家處于坐位的時間均與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呈正相關,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成年女性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4%[16]. 英國ProActive隊列研究對258名30~50歲之間且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靜坐少動時間與胰島素水平負相關[17]. 歐洲胰島素敏感性和心血管危險因素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ulinSensi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Study) 也得出相似的結果,在使用加速度計(accelerometer)客觀測量801名未患心血管疾病也未服任何藥物的健康成年人日常體力活動后發現, 靜坐少動時間與胰島素水平呈負相關, 但這一相關性在對總體力活動水平進行校正后減弱[18]. 加速度計是通過感受身體在三維空間方向上速度的變化來測量體力活動的一種設備, 目前廣泛應用于科研的是三軸加速度計。 加速度計的優點是實用性強、能長時間佩戴、方便攜帶、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小,能客觀測量自由生活狀態下的體力活動情況, 適用于大樣本人群的體力活動研究。 Grontved等人通過Meta分析發現,看電視時間長與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增加之間存在線性量效關系(RR=1.20),每天每2h看電視時間會導致176例糖尿病/100000人/年[12].

2.3 靜坐少動總時間與肥胖

在不同人群中, 過多的靜坐少動行為均會增加肥胖的發生率。

ADDITION-PRO研究使用超聲波測量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厚度, 使用加速度和心率聯合監測客觀測量體力活動情況, 發現體力活動能量消耗與內臟脂肪組織及皮下脂肪組織呈顯著負相關,每天多消耗10 kJ/kg能量可使內臟脂肪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分別減少1.1mm和0.6 mm. 如果將1 h靜坐少動時間改為輕體力活動,也可顯著減少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19]. ProActive隊列研究對231名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成年人進行為期7年的追蹤,發現靜坐少動時間與腰圍、脂肪體重均呈獨立正相關[20]. Henson等人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法測量心臟、肝臟、內臟、皮下脂肪和全身脂肪,使用加速度計客觀測量靜坐少動行為,發現在具有患2型糖尿病的高風險人群中,每增加30 min靜坐少動時間,與心臟脂肪增加15.7 cm3、 肝臟脂肪增加 1.2% 和內臟脂肪增加183.7 cm3相關[21].

數個對60歲以上老年人的研究也顯示靜坐少動行為與超重/肥胖相關。 Gardiner等人發現久坐時間使老年人發生向心性肥胖的風險升高80%[22]. Gennuso等人客觀測量得到的靜坐少動行為與腰圍、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增加相關[23]. Gomez-Cabello等人報道,每天久坐時間超過4 h會增加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的風險,增加老年男性發生向心性肥胖的風險[24].

Herman等人以520名8~10歲且雙親中至少一人肥胖的兒童為研究對象, 使用加速度計客觀測量體力活動水平,并讓兒童自我報告面對屏幕的時間[25]. 研究發現,每天MVPA達到至少60 min且面對屏幕時間低于2 h的兒童中超重/肥胖的發生率最低, 每天MVPA不足60min且面對屏幕時間超過2 h的兒童中超重/肥胖的發生率最高。 然而,如果每天面對屏幕的時間超過2 h,那么活動多的兒童和活動少的兒童中超重/肥胖的發生率相近。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