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一門緊密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重要學科。其中實驗課不僅是學生加深理解生化基本知識、掌握實驗基本技能的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和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筆者連續參加了幾年的實驗課教學,有一些體會與同行共同探討。
1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的重要性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進入21世紀以來,生物化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技術和方法日新月異,分子克隆、RNA干擾、轉基因等高新尖技術推動著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技術不僅是生命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工具之一,也已成為醫學診斷、治療、預防的重要手段,廣泛滲透到醫學領域的各個學科中,是高等醫學院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實驗課程。
實驗教學在生化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不僅表現在它的學時數上(約占總課數的1/3),也體現在它對理論教學重要的輔助作用上。開展實驗課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生化課程的理論知識,也為其他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還對學生基礎實驗技能的訓練、動手能力的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訓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提高實驗教師自身素質
實驗帶教老師除了應具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外,還應做到"腿勤、嘴勤、手勤"[1],即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要不停地巡視,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同學們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見到同學們實驗中操作不規范及時提醒,而且要不厭其煩地督促學生改正;還應主動示教,做到講解簡明,示范正確,把正規的操作方法傳授給學生。
另外,帶教老師(尤其是新教員和參加教學實踐的研究生)在上課之前應該認真地做預實驗,一方面可以檢驗實驗試劑是否配制正確、實驗儀器是否正常,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預實驗了解實驗的每一個細節,才能對實驗內容和時間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對學生經??赡軙霈F的錯誤操作有所預估,才能在實驗中及時發現和提醒。
3實驗教學應注重實際聯系理論
生物化學實驗既是實踐教學的課堂,又是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重要途徑。利用生物化學實驗課可以進一步拓展其與理論知識相聯系的空間。然而在實驗課上,我們發現部分學生只會按部就班地操作,只重視實驗結果正確與否,采取應付了事的做法。
因此,在實驗開始時我們可以采用提問等方式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相關的理論知識,引出實驗目的,這樣學生就會充分認識到理論知識對于指導實驗操作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實驗結束時總結分析,通過實驗操作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實驗過程中,應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增強其獨立完成實驗的信心,注意并引導其注重觀察實驗現象,遇到實驗結果不一致的情況,我們應鼓勵他們自己尋找原因,從而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鍛煉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溫度影響尿素酶活性因素"的實驗中,應該是55度反應的試管中顏色最深,可部分學生做出的結果不盡相同,這就要引導他們思考分析在實驗操作中是否注意"預溫"、"按一定順序滴加試劑"等細節。
4實驗教學應注重培養基本實驗技能
熟練扎實的實驗技能是能否做好一個實驗的先決條件,規范操作是保證實驗結果準確可信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第一次做實驗時就要給學生強調實驗技能在實驗過程中的重要性,以便學生自主加強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訓練,如試管、燒杯的刷洗,刻度吸管、加樣槍的使用等。教師要認真示范,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而且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使用方法,對可能的錯誤操作進行特別的提醒。實驗中不斷巡視督促,及時指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對首次使用的儀器簡要介紹其原理,嚴格按儀器的操作規程進行示范,讓學生養成認真嚴謹、規范操作的實驗習慣,從而提高實驗課的質量。
5實驗教學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實驗教學主要是以驗證性、基礎性實驗為主;且實驗教材內容稍顯陳舊,技術手段滯后,不能反映當今科學的前沿。同時由于實驗預期結果較明確,容易造成學生興趣不高、消極怠工,編造數據或是抄襲報告的現象時有發生[2].
近年來,生命科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迅速極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和了解更多的新技術、新知識。同時為了順應醫學發展的需要,培養基本功扎實、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我們改變原有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將實驗內容分成2個實驗模塊,即生物化學實驗和分子生物學實驗,涵蓋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技術,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與思考能力,體現了設計性和綜合性,也促進了師資隊伍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例如我們將"影響酶活性因素"調整為設計性實驗,通過設立相關的問題和討論點,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合理制定方案、自行開展實驗,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分析和評價問題。這種提問式、引導式的實驗教學新模式始終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科研素養的養成和創新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教學老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教學的品質,從而達到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互融互動的良好效果[3].
而通過綜合性大實驗的開設,有助于學生對于各章節理論知識的掌握和融會貫通。例如我們開設了"基因組DNA的提取、檢測及PCR擴增"、"質粒DNA抽提、酶切、連接"、"感受態細胞的制備及重組質粒的轉化鑒定"三個分子生物學綜合性實驗,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基因工程的實驗流程,使學生對重組DNA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驟有了直觀的認識,并掌握了離心、電泳、分光光度技術等生化重要技術。每一個實驗之間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前一個實驗的成功與否直接會影響接下來的實驗結果。因此如果想完整地做好一個綜合性大實驗,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而且在實驗的過程中無論從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實驗技能的操作方面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4].
另外由于某些實驗如電泳、搖菌時,等待實驗結果的時間較長,為了充分利用這些空余時間,我們將多媒體引入實驗教學中,播放某些受限不能開設的實驗的相關視頻,從而讓學生了解生化方面的前沿進展與新興技術,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也提高了實驗效率和教學質量。
作為一名合格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改進實驗教學的方法,要注重理論和實驗的結合。只有教與學實現了良好互動的實驗課,才能既加強學生基本操作和技能訓練,又鞏固其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鍛煉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中。
參考文獻:
[1]陳敏,陳彬,李強。分子生物學實驗帶教的幾點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3,5(5):508-509.
[2]舒樂新,苗戎,楊琳,等。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J].實驗室科學,2013,5(16):53-55.
[3]付曉紅,彭家和,何鳳田。生物化學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探索與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1):1093-1094.
[4]張曉龍,孫玉軍,馬玉涵。關于如何提高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的幾點看法[J].科技信息,2011,(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