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科學論文 > > 甘薯抗病基因的克隆與育種展望
甘薯抗病基因的克隆與育種展望
>2023-02-02 09:00:00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原產于南美洲,是重要的糧食、飼料、工業原料及新型能源用塊根作物,目前我國每年種植面積近 500 萬畝, 年總產量占世界甘薯產量的 80%. 然而近年來,由于種薯種苗的頻繁調運和檢疫技術的不完善而導致其病蟲害加重,給甘薯產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威脅。 甘薯病害主要包括真菌病、細菌病和病毒病等,開發和利用寄主本身的抗病性是解決病害問題最根本且有效的途徑,1甘薯遺傳上高度雜合且存在種間、 種內雜交不親和現象,這些都加大了通過常規育種來選育優質、高抗甘薯品種的難度。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運用轉基因技術進行植物品種改良已成為現實,這也為作物抗病育種開辟了新的途徑, 而獲得優良抗病基因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和基礎, 因此對甘薯抗病基因的相關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1 甘薯主要病害的分布及特征、特性

1.1 我國甘薯主要病害區的分布

我國北方薯區以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莖線蟲病等為主;南方薯區以瘡痂病、蔓割病、薯瘟病、 蟻象危害為主; 長江中下游薯區地處南北交接處,在甘薯病害的表現上多為:離南方薯區近的地方病蟲害多與南方薯區相同, 離北方薯區近的地方病蟲害多與北方薯區相同, 中間地帶則多為貯藏期病害,[1]具體調查結果見表 1.

1.2 甘薯主要病害的特征、特性

甘薯黑斑病又稱黑疤病, 在我國各地均有發生, 是造成甘薯爛窖、 爛床、 死苗的主要原因。 其最適發病溫度為 25℃, 病菌多從傷口侵入。 一般地勢低洼、 陰濕、 土質粘重的地方發病較嚴重, 可通過輪作倒茬、 培育無病壯苗、 藥劑處理種薯等方法來進行防治。

甘薯根腐病多發生在北方薯區, 但近年來有向長江流域以南傳播的趨勢, 給甘薯生產造成極大危害[2]. 該病害為典型土傳病害,帶菌種苗是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 發病最適溫度為 27℃左右, 連作地、沙土地及土壤含水量在 10%以下的地帶易誘發此病,且發病較嚴重[3-5]. 可通過培育抗病品種 \\ 輔助輪作換茬、適時早栽等農業措施來加以防治。

甘薯莖線蟲病又叫空心病, 是國內植物檢疫對象之一,其主要危害甘薯塊根、莖蔓及秧苗,塊根癥狀分糠心型、糠皮型和混合型 3 種;莖部癥狀多出現在髓部,起初為白色,后變為褐色干腐狀;秧苗根部受害,在表皮上生有褐色暈斑,秧苗會發育不良、植株矮小發黃。 一般丘陵旱地、沙質壤土、連作地等發病嚴重。 可通過選育抗病品種、加強檢疫、合理用藥等方法來進行防治。

甘薯瘟病又名甘薯細菌性萎蔫病, 是一種毀滅性病害,也是我國的檢疫對象之一,其在甘薯各生育期均可發病,表現的癥狀卻不一樣。 該病菌主要破壞組織的維管束,使水分和營養物質無法正常運輸,其發病最適溫度為 27℃~35℃。 病苗、病薯、帶菌土、肥料和流水等均可傳播。 可通過嚴格檢疫、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等方法來進行防治。

甘薯蔓割病又名甘薯枯萎病、莖枯病等,為土傳性病害。 該病在莖蔓、薯塊上均能發病,病菌從傷口侵入,沿導管蔓延,病株葉片自下而上發黃脫落,最后全蔓枯死。 該病害發生適宜溫度 27℃~30℃。 可通過選育抗病品種,結合輪作換茬、拔除病株等農業措施來防治。

甘薯蟻象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目前已列為國內檢疫對象之一。成蟲和幼蟲嗜食薯塊,造成傷口,病菌同時感染造成腐爛。 該蟲一年多代且世代重疊,防治起來較困難。 目前采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消滅蟲源、水旱輪作、及時培土、藥液浸苗、毒餌誘殺等。

2 甘薯抗病基因的克隆、分析

2.1 植物抗病基因的分類

自 1992 年克隆到第一個植物抗病基因 HmⅠ以來,目前已分離獲得 40 多個抗病基因,雖然這些抗病基因來自不同的作物、針對不同的病害,但它們編碼的蛋白產物在結構上有很多的相似性, 如它們的蛋白產物含有核苷酸結合位點(NBS)、富亮氨酸重復(LRR)、跨膜結構域 (TM)、TolI-白介素-l 區域 (TIR)等一些相同的結構域[6]. 最終將植物抗病基因大致分為 6 類, 分別為:NBS-LRR 類、LRR-TM 類、LRR-TM-激酶類、Ser-Thr 激酶類、滅活毒素類功能酶及其他類[7].

2.1.1 NBS -LRR (nucleotide binding site plusleucine-rich repeat)類 NBS-LRR,即 核苷酸結合位點與富含亮氨酸的保守序列構成的蛋白產物, 該類是目前已知的抗病基因中存在最為廣泛的, 目前已被成功克隆出的植物抗病基因中的大部分均屬于該類, 其基本可分為 3 個小類:LZ-NBS-LRR 類、TIR-NBS-LRR 類和 NBS-LRR 類基因[8].

2.1.2 LRR-TM 類 LRR-TM 類,即胞外亮氨酸富集重復跨膜受體蛋白。 該類基因所編碼的蛋白多為糖蛋白受體, 可錨定在細胞膜上。 這類蛋白一般由3 個部分組成,即:胞外 LRR 結構域、跨膜區域及一個較小的胞內區域[9].

2.1.3 LRR-TM-激酶類 LRR-TM-激酶類, 即指胞外亮氨酸富集重復跨膜受體激酶類。 在其產物中,既含有胞外 LRR 跨膜螺旋結構受體結構域, 又含有胞內的蛋白激酶結構域[10]. 這兩個結構域之間還存在一個跨膜區, 從水稻基因組中克隆出的抗白葉枯病基因即屬于該類。

2.1.4 Ser-Thr 激酶類 Ser-Thr 激酶類, 即絲氨酸/蘇氨酸激酶類。 其特點為產物是絲氨酸和蘇氨酸激酶,并不具有 LRR 結構域[11]. 這類基因需要對絲氨酸/蘇氨酸旳殘基進行磷酸化處理后才可以進行抗性反應[12]. 典型的例子是番茄的 Pto,Fen,Lr10 等基因。

2.1.5 滅 活毒素類功 能 酶 滅活毒素類功能酶 ,又稱毒素還原酶類抗病基因, 該類基因產物是一類還原酶,該類還原酶能輔助還原型輔酶 II (NADPH)發揮作用,從而導致病原微生物所產生的毒素失活,以達到抗病的目的。 人類最早克隆出的植物抗病基因玉米 HmⅠ就屬于該類。

2.1.6 其他類 除以上幾種常見類型外, 植物抗病基因還有其他的存在形式,如大麥抗白粉病基因 Mlo并不屬于上述幾類, 也沒有與上述幾種類型抗病基因相類似的結構與產物, 但卻能對大麥白粉病菌產生抗性,保護植株不受侵害[13],而這種形式的抗性反應在水稻等作物中也同樣存在[14],有人將其歸屬于調控因子類。

2.2 抗病基因的克隆、分析

王鈺[15]克隆了甘薯抗病基因的同源序列(RGA),結果發現克隆所得到的 342 個不同的甘薯 RGAs 與已知的抗病基因 L6、N、RGC1 等具有高度同源性,并利用 Cluxtalw 軟件將其分為 22 個不同的類群。 在342 個 甘薯 RGAs 中 , 除 7 個 是 TIR 外 , 其 余屬于non-TIR 類 型 , 這 2 個 類型是在 NBS-LRR 類 型的RGA 中 根據 TIR 的 有無而劃分產生的 , 即 TIR -NBS-LRR 和 NO-TIRNBS-LRR 兩類 RGA (簡稱 TIR和 non-TIR)。目前 TIR 僅在雙子葉植物中被發現,如擬南芥的 RPM1 及 RPS2;non-TIR 在單、雙子葉植物中均被發現存在[16-17].

陳觀水[18]從抗根結線蟲病甘薯品種青農 2 號和近緣野生種三淺裂野牽?;蚪M DNA 擴增出 28 條RGAs(其中甘薯 22 條,三淺裂野牽牛 6 條),序列分析表明,28 條 RGAs 編碼的氨基酸絕大部分含有 P-loop、Kinase-2a、Kinase-3a 等保守性結構域和疏水結構域(HD),而這些是典型的 NBS-LRR 類抗病基因所擁有的,其中部分還與馬鈴薯 Grol-4 基因、番茄 Mi-1、Mi-2、Hero、擬南芥 RPM1 等植物 R 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說明這些 RGAs 有可能為甘薯抗病基因部分片段。 并且初步認為甘薯 SPR1 基因為 non TIR-NBS-LRR 類抗病相關基因。

SGT1 是 近年來發現的一種植物抗病調控相關基因,其功能是能夠調控著絲粒的裝配,并調節泛素對目標靴蛋白的修飾[19],隨后在很多植物和動物中均發現了該基因[20]. 很多研究表明,SGT1 基因與多種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目前為止在擬南芥、煙草、水稻、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中均已發現 SGT1 基因的存在。柏潔[21]以甘薯 RNA 為模板,成功獲得了甘薯 SGT1 基因的全長序列信息,且該基因在甘薯的根、莖、葉中均有表達,未表現出明顯的組織特異性。

3 甘薯抗病育種后續展望

目前采用常規育種方法選育甘薯抗病品種存在周期長、效率低等缺點,而將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方法相結合是培育抗病品種最有效的途徑。 因為甘薯基因組的復雜性, 目前對其抗性基因方面的研究較少,今后可利用已知抗病基因保守結構域的特性,設計簡并引物來獲得甘薯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RGAs,而這些 RGAs 可作為候補抗性基因來定位、克隆抗病基因,它同樣也可應用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但 RGA 技術的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局限性,如 R 基因具有多個保守區域,利用不同保守區域設計引物所得到的 RGA 產物不同,因此保守區域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講 LRR 和 NBS 結構域的保守性較強,目前大多應用此保守結構域來設計引物,但有些非抗性基因同樣具有 NBS、LRR 和絲氨酸/蘇氨酸激酶等保守結構域,因此克隆出的 RGAs 未必都與R 基因有關。對 RGA 而言,它在基因組中以多拷貝形式存在,而且是呈簇狀分布,很難將它們有效分開,這給克隆和定位 R 基因帶來困難[6]. 針對這些問題,今后可利用從親緣關系較近的植物中擴增出的 RGA為探針進行盯 RFLP 作圖; 根據 RGA 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將其轉換為 CAPS 標記,用于選擇抗病品種以及將 R 基因通過基因漸滲的方式導入性狀優良的品種中等措施來進行改善[22-23].

參考文獻

[1]謝逸萍,孫厚俊,等。中國各大薯區甘薯病蟲害分布及危害程度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2009, 21(8):121 -122.
[2]李鵬,馬代夫,等。甘薯根腐病的研究現狀和展望[J].江蘇農業科學,2009(1):114-116.
[3]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中國甘薯栽培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84.
[4]鄔景禹,郭小丁,方樹民,等。甘薯根腐病的認識及防治措施[J].福建農業科技,1993(2):30.
[5]閆加啟,李淑英。甘薯根腐病的發生與防治[J].北 京農業,2006(12):41.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