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中; 物理教材; 物理實驗; 實驗難度; 國際比較。
引言。
課程內容多、難度大被認為是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在對于“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中也指出“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盵2]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將理想課程轉化為實施課程的載體,是課程的物化形態。因此,課程的難度可具體化為教材難度,即教材難度是課程難度在物化形式上的表征。[3]關于教材難度的研究,我國學者對此進行了若干有益的嘗試,并在數學、物理、化學等教科書研究中進行了一定的定量分析。[4-7]
物理實驗既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基礎,又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方法和手段,[8]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起著獨特的作用。物理實驗是物理教材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難度是物理教材難度的重要方面。當然,教材中實驗內容的難度與諸多因素有關,如教材中內容的深淺(靜態難度)、教學方法及學生水平(動態難度)等皆會產生影響。為了突出主要問題,循序漸進地研究,本文側重從靜態難度的角度(動態難度將另有專題研究),對高中物理教材(以下簡稱教材)中的實驗內容難度(以下簡稱實驗難度)進行了比較研究,以期為我國教材在實驗方面的改進與完善提供參考。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的與教材選定。
通過構建相對合理的難度計算模型,了解國際上一些主要國家教材中實驗的難度;通過與這些國家教材實驗難度的對比,了解我國教材實驗難度在國際上所處的大致水平,探究我國教材中實驗難度的主要特點,探索教材中的實驗是否對學生課業負擔產生了影響,以期對國家“減負”決策的有效推行、中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等提出一定的參考意見。
本研究選擇了十個國家的教材作為研究對象。這十國分別位于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它們是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以下簡稱中、日、韓、新、俄、英、法、德、美、澳)??傮w看,這些國家使用的教材,有些比較統一,有些則比較多元。為了從這些國家選取相對主流的教材進行比較,在教材選擇時考慮了以下因素:出版社的權威性、版本新舊、關注度、使用量等。[9]對于教材使用比較集中的國家,則更多考慮使用量。如,我國教材選擇的是使用量最大的人教社最新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對于教材使用多元化的國家,選擇時考慮因素較多。如美國教材選擇的是由美國 McGraw-HillSchool Education Group 公司出版的 Physics : Principles and Problems,該教材在美國常規型課程和榮譽生型課程中皆有相對較高的選用率,[10 ]并且該教材前后分別被上??萍己驼憬逃霭嫔绯霭鏋橹凶g本,對我國中學物理有一定影響。
(二)實驗難度計算模型及賦值。
1. 實驗難度計算模型。
基于已有關于課程難度的研究[11]、課程難度模型的研究[12 ]、課程難度模型修正[13]以及數學[14]、化學[15]、物理[16]教材難度的研究,本研究從實驗廣度(G)和實驗深度(S)兩個方面構建了實驗難度計算模型。其中,實驗廣度是指教材中的實驗容量,主要指教材中包含的實驗數量;實驗深度是指實驗的復雜程度,主要由實驗的開放程度、包含的探究要素及在教材中所占篇幅等因素決定。根據《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中關于物理實驗能力的要求,[17 ]參考美國各州首席教育官員委員會(CCSSO,2004) 提出的課程調查規范(Surveys of Enacted Curriculum,簡稱 SEC),[18 ]本研究將教材中的實驗深度劃分為簡單、中等、偏難三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賦值為 1、2、3,每個層次對應的廣度分別為 G1、G2、G3.因此,實驗廣度 G=G1+G2+G3,實驗深度 S=G1+2G2+3G3,實驗難度 N=S/Smax(因側重排序,故 Smax 近似為在所有比較的教材中其實驗深度最大的值)。此外,為了進一步比較十國教材實驗設計取向,特引入平均深度 S=S/G,即實驗深度與實驗廣度的比值。
2. 賦值標準。
為使研究結果更加可靠,需通過規范賦值標準來提高評分者信度。在本研究中,賦值標準是通過兩輪校標及若干要求規范等建構起來的。首先,基于課標中的實驗能力要求和 SEC 中能力水平的界定,綜合考慮實驗的開放程度、實驗所占篇幅以及實驗探究要素等,構建初步的賦值標準。然后,課題組成員及特邀專家參照賦值標準,分別對人教版關于牛頓運動定律的實驗進行賦值,進行第一輪校標;根據反饋信息,集中研討,修改并細化賦值標準;接著再對人教版關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進行賦值,進行了第二輪的校標。當統一賦值標準后,各子課題組分別對十國教材中的物理實驗進行賦值,并將賦值結果匯于總課題組。為了保證賦值的信度,總課題組交互安排專人分別對教材再單獨賦值,然后計算評分者信度等,對某些賦值問題再進一步溝通,以確保賦值數據相對客觀、有效可信。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課題組分別對選定的十套教材進行賦值,在此基礎上對教材中實驗難度和廣度進行了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