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新的課程標準明確地闡述了生物學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有關生物學科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該課程的講授引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進而珍惜生命、關心他人、熱愛生活,以一種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態度去迎接我們的每一天.新的課程標準對生物學教學的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實際上,從對生物的第一堂課,和對“生物”這個名字的認識上,就應該體會到,生物---有生命的物體,生物學與生命教育息息相關.
一、社會現狀和青少年自身發展應當重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最終要達到的效果是讓學生懂得人的生命的意義所在,從而讓他們愛惜生命、尊重生命,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對等生命,增強他們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
在美國,剛開始的時候生命教育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現的,通過生命教育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正確對待生死的態度,并用正確的方式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各種媒體常常會報道一些青少年殺人或輕生的新聞,聽到這些新聞不禁讓人感到震驚,同時也讓人感到唏噓不已,小小年紀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根據調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死亡大多都是自殺.青年人為什么要通過這種手段來對待自己,對待挫折,為什么如此輕易的就放棄了父母給予你的生命,在做抉擇的時候為什么不想想養育自己的父母,想想自己對父母的責任,應該懂得生命不僅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白發人送黑發人是世上最悲哀的事情.
綜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人民的希望,加強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是我們目前工作的重點,只有增強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才能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正確地對待生命,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解決青少年輕生的問題.
二、生命教育在生物課教學中的目標
(一)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從生物學的第一節課就講解了它的概念,使學生明白生物學就是在探究地球生命的規律和現象的一門學科.教師通過對人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的講解,要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可貴.
第一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生命從孕育到發展的不易,不論是大自然的生物還是人,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是可貴的.
第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讓他們明白生命既偉大又渺小,既堅強又脆弱.
第三讓學生正確認識和把握生命的內涵,生命既具有共同性,又充滿獨特性和差異性,也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每個生命的存在價值,進而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引導學生欣賞自我的獨特,發現自己的潛質,將生命蓄積發揮出來.
(二)讓學生懂得欣賞生命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紛繁復雜的.
教師通過在課上對地球生物的形狀和體態的講解,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這些形形色色的物種各自所蘊含的美.但是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周圍的環境,因此,在講課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人的生存離不開大自然,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我們應該懂得欣賞生命.
(三)培養學生懂得尊重生命當學生認識了生命,領悟了生命的奧妙,感受到生命之美,就會欣賞和贊美生命,進而逐漸形成一種尊重生命的信念.
通過生物與環境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和關注所有生命所依存的環境,尊重生命,保持其安全性和自然性.作為教師要言傳身教,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學生就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從而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時也會尊重和關懷他人的生命.
(四)激勵學生要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懂得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首先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做起,我們要教導學生不踐踏小草,不攀折花草樹木,不食稀有的動植物,不欺負小動物,不浪費作為實驗材料的動植物,不過度消費,不浪費資源等等,給學生一種和諧的氛圍,培養他們愛護生命的意識,讓他們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內涵.
三、利用學科優勢,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生物學的學科之便,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從而讓學生真正明白生命的本質和意義,真正地體會到自然界中生命的奇特和脆弱,讓他們懂得生命是可貴的.因此,人類與大自然必須相互依托、和諧共存.
(一)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生命的偉大,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在初中生物學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繁殖的內容,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讓學生體會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與生存的艱難.
如《人的生殖》可以讓學生看錄像:男性每次可以產生幾億個精子,這些精子,在到達輸卵管時只剩下數千個了,最后能夠與卵細胞結合的只有一個最健康、最強壯的精子,受精卵在母親子宮內發育十個月才能出生,讓學生感受到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優秀的個體.通過感恩父母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體會生命的可貴和偉大.
(二)讓學生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的意識電影《2012》曾一度熱播,該電影將所有的可以想象到的自然災難集于一體,面對災難的人們的無助和生與死地掙扎的場景不禁催人淚下,每每想起這部影片都會讓人感嘆不已.通過這部影片讓人感到面對強大的自然災害,能活下來是多么美好,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的生命顯得多么渺小,還有什么能比死亡更容易,還有什么能比倒下更有力.面對強大的自然災害,我們都是很無力,但是我們在和自然的相處中,是否珍惜了我們的大自1,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更是我們應該傳遞給學生的,讓他們作為人類的正在成長的新一代,一定要熱愛地球生物,熱愛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讓學生意識到生命并不長,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熱愛我們自己的生命.
我在課上邊給學生講解我們的各個器官的功能和結構,邊讓學生看人體模型,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生命的薄弱和奇妙.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關愛他人,感恩惜福,熱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實驗是生物學的常用手段,實驗中我從不隨便處置實驗材料,盡量節約實驗材料,特別是用到了動物的一些實驗,如《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蚯蚓的運動》等,都要求學生愛護進行實驗的小生物,讓他們知道每一個生命都是很寶貴的,都要珍惜.
四、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尊重熱愛生命
新形勢下,面對青少年不斷迷失地自我,加強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因此,生物課程的教學模式也應另辟蹊徑,開拓創新,將課內外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尊重熱愛生命.
筆者根據自已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做以下總結:
(一)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要開放
首先,開放教學的內容.教學內容的開放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課本內容的同時,也要引進一些與生活習習相關的實例,將課本的知識與我們周圍的環境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對生命的認識.
其次,開放教學的形式.盡可能地把學生帶入自然和實驗室和生活中.讓學生通過實地觀察、欣賞,讓他們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相互依托,讓學生懂得要珍惜生命,愛護我們的大自然.
(二)多舉行一些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例如,通過假日或是課余休息的時間來開展一些關于生物學內容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首先要讓學生自已選擇自已喜歡的課題.諸如《中學生的用眼衛生》《蔬菜的保鮮方法》《酸奶的制作》《中學生的合理午餐》《中學生吸煙問題及現狀》等等.
另外,研究活動自主設計,研究過程自主安排,有個學生做食品安全調查時,讓同學購買的6 袋平日從小攤,路邊小商店買來的零食,竟然有5 種都沒有生產日期,更不知其中的食品成分是什么了,悲劇不是沒有發生,各種由于食用了不安全的食品產生的慘痛的事件太多了,學生對我說再購買食品時一定會注意它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址廠名、生產許可證、組成成份(營養成份表)。通過這個調查活動,讓他們知道了原先那種生活習慣是對自我地不負責,是生命意識的淡薄.
最后,呈現并討論各自的收獲.經過自已認真的實驗和調研,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了生物學和我們生存的環境息息相關,使他們更加意識到人與大自然和諧工存的重要性,由此也培養了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
(二)引導青少年多參加一些有關生命議題的活動首先通過各種媒體讓青少年多接觸一些相關的報導,以此來增強他們熱愛生命的意識.比如近幾年“島城某高校大學生身患尿毒癥,有匹配腎源卻無錢移植”等.
其次號召 青少年 多參加一些 諸如 地球 日、愛鳥日這樣的節日活動,以培養青少年形成科學的生命觀.
總之,生命教育是當前乃至今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培養青少年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是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長的需要.所以,我們每一個生物教師都要首先從自身做起,在不斷地完善自己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也要擺正自已對待生命的態度,在教學中真正地滲入生命教育,為學生形成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