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合作小組的構建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其剛剛完成“小升初”身份的轉變,而生物學也屬于初次接觸的學習課程,因此在小組合作模式的開展中,對合作小組的構建是否合理也就關系到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小組劃分要遵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握班級學生的學業基礎、習慣、目標、能力、個性特征以及性別等層面的差異性,從而盡量保持各小組成員之間的基礎平衡,使每一個學生在小組探究學習活動可以相互學習,避免“成績”出現較大的層次差異。
而對于每一個學習小組,其要根據情況進行組長設置,小組成員可以是一段時間的固定,然后再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進行后期劃分。另外,出于確保組間競爭的公平性、有效性等層面的考量,小組之間的實力要盡量保持一致。
2 基于教材構建合作學習的任務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屬于絕對的“風向標”,因此對于課堂的合作任務一定要充分準備。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基于教材大綱出現,掌握教材結構、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等;另外,也要把握不同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以及學習態度等,并通過相關教學用具的制作,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廣度與深度。與此同時,教師在構建合作學習任務時,其內容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確保小組學習任務與效果得到體現。例如,對于下冊第二章《人體營養》的教學上,教師可以事前布置小組學生去收集世界各種食物,然后安排各個小組學生去分析這些食物中的主要成分,然后再導入到這些食物的作用與檢測辦法等層面,讓學生層層探索,通過小組討論與思考得到更加的知識,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印象。
3 在探究活動中融入小組合作學習
在以往的七年級生物教學上,大部分教師較為重視知識層面的傳授,再加上缺乏升學壓力層面的考慮,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往往被忽視,從而導致教學目標無法體現。而對于新教材來說,其更加重視課堂的探究活動,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有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通過各種途徑創造機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上可以動手操作。例如,在實驗課上,教師可以提供相關實驗資料,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完成一些實驗,并作出實驗的觀察與記錄報告等。從實際教學實踐來看,大部分學生較為喜歡這種教學辦法,其通過自身操作、觀察以及實驗后,思維與認知能力可以得到較大的提升,較為有利于生物的實驗教學。同樣以《人體營養》課堂教學為例,對于淀粉類食物的檢驗,教師可以可以提供碘液給學生,然后安排學生對米飯、土豆以及胡蘿卜等多種物質進行檢驗,并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上交實驗現象報告。
4 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材的探究性活動中去,使整個生物教學的學習目標可以實現。因此,對小組合作教學工作來說,一定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但要對學生的學習目標、態度以及意識等進行全力評價,還要把評價的核心部位放在學生的進步上。
相對來說,評價方式的應用形式較多,一般包括小組成員自評、小組內成員互評、教師評價組員、教師評價小組、課堂過程評價、課堂總結評價等等,在實際應用上,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選擇。例如,對上冊《生物圈》進行教學后,教師可以給各小組安排校園的綠化設計方案,并要求帶有文字性說明、設計圖以及簡單的模型等。而每一個學生一般都會直接負責一項工作,在小組為單位完成方案設計后,教師要積極評價各小組方案,評價標準不但涉及到成績,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想象力、知識掌握以及技能運用等進行評價,從而強化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偟膩碚f,教師的評價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評價工作一定要全面具體,并具有激勵性與針對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參與其中,真正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5 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新課改的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來說,一定要提高其探究性活動在整個課堂教學的比例,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去探索。從這兩年的教學實踐來看,小組合作在生物教學上的作用較為明顯,其有利于學生加強互相促進學習的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散發與交際能力的拓展,對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與身份的轉變具有重要的幫助,符合新課標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牛曉萍。初中生物課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12,(13)。
[2]倪春洪。對初中生物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J].新課程,2012,(07)。
[3]王磊。初中生物學習小組的構建與管理之我見[J].新課程導學,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