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思維能力是人的各種能力的核心。其中,創新思維又是思維能力的最高形式。所以,創新思維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最高能力。古今中外有許多杰出的人才,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就具備了超常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創新思維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信息時代,創新式勞動將會在未來的社會中成為最重要的勞動形式。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是未來教育中的首要任務。但是,當前的教育狀況并不適合這種形式的發展,所以,研究培養創新型學生的途徑是各科教學內容的重點。
一、思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學生對問題探究的原始動力來源于對學習的興趣,只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引發對問題的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建設一個輕松愉悅、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例如:在學習《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的過程中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疑問:在電影中人們常常利用 DNA測試來判斷親子關系,那么能夠攜帶遺傳物質的物質是否只有DNA 呢?這樣同學的好奇心就會指引他們認真閱讀課本,思考問題。這個對同學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問題會讓其在閱讀中不斷思考 DNA、RNA 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之間的差異和 DNA、RNA 兩者之間的聯系,就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創設生物問題情境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供思維碰撞的空間,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挖掘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其不斷發展,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問題成為知識與思維的連接點,讓學生不斷質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設生物問題的情境多種多樣,如:更具學生的好奇心理建立矛盾型問題情境;結合生活實際,建立實用性問題環境;根據學生的好強心里,建設爭論性問題環境等。如學習“礦質代謝”章節時,便可以利用“結合生活實際,設實用型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在授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一篇日記片段:“我家種的卷心菜最近出現了幼葉變黃,于是我打算鋤鋤地,但到了田地一看才發現,菜地中根本沒有雜草,也沒有任何害蟲,不需要除草和噴灑農藥,幼葉泛黃應該是缺少肥料,應該施點尿素,回家后與家人對此事爭論不休,到底該怎么辦?”這種事情是大多數農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授課之前引入這個問題,給學生留下懸念,無疑立刻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帶這個問題在整堂課上認真自主的學習,最后終于明白:卷心菜幼葉淡黃是因為缺少的礦質元素鐵,并不需要施用氮肥,而鋤地是為了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加強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通過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加容易的掌握這一節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在課堂練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練習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針對學習情況的一種快速反饋,同時也是師生之間感情交流的雙向活動,在練習過程中引起師生共鳴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趨向于靈活性、深刻性、散發性、和創造性,有助于將學生培養成為勇于實踐、善于思考的創新性人才。
(一)利用練習,引入新知
成功的課堂教學需要引入全新的課題,教師要在授課之前采用恰當的練習作為導入新課題的引子,為學生創立積極活躍的求知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利用練習,使知識形象化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問題,而教師可以利用涼席來化解困難,使知識更加形象和直觀,使難題迎刃而解。
(三)利用練習,構建思維的階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到學生有哪些不懂的知識,并通過讓學生進行練習以搭建思維階梯,幫助學生吸收知識。
(四)利用練習,歸納整理
正確完整的整理和歸納可以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得到深化和升華,并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指導學生利用練習將知識點連接成網絡,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在反思中培養創新思維
在培養生物學習思維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反饋環節。通過對知識的反思,能夠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正確,通過理性判斷,改正并強化思維的結果,保證思維方式能夠達到正確新穎的目的。反思是學習中自我監控能力中的重要技能,在反思的過程中,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思維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一旦發現自己在思考過程中思維不流暢,時間不持久,思維呆板等問題時,需要及時加以改進。相關研究表明:培養學生思維活動能力的關鍵就是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監控。
通過監控、調整自我思維方式,可以提高學生本身思維活動能力的自覺性和有效性。這樣的具體做法有三慣點:1、讓學生產生深思反省的習,指導學生學會自我反省。2、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并在課堂上講自己的思維活動分享給老師和同學,與他人進行比較并加以改正。3、在教學中注重反饋。
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并加以點評,及時改正思維過程中的錯誤,超越思維障礙。
結語
總之,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要從創新式思維的特點入手,通過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職與和好奇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思維系統長期處于開放式狀態,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創新思維方式,最終在靈感的作用下,促進學生創新式思維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姜云祥.生物學科中的創新教育[J].生物學教學,2000(2):35—37.
[3]生物課程標準研制組.走進課堂——初中生物新課程案例與評析[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