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背景下教學理念的提出
中國的基礎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因此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去調整新的教學模式去適應。如今的素質教育已經全面展開,加上新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讓我們在生物學科中需要去創建新的教學理念去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創新精神。然而在部分學校中,由于片面追求三大門主科的成績,而忽視副科的地位,讓生物教學處于不尷不尬的地位。老師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從而更加惡化了學生學習生物的心理,導致生物課程教育的弊端擴大化。教師面對這種局面,應當努力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通過培養學生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開啟智力、拓展能力。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與反思
1.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將聲音畫面直觀地展現出來,并且不受地區環境的影響,就可以以直觀形象與視聽結合的形式對生物知識構成全新的詮釋。生物是一門具有實驗性的學科,所以對于傳統教學中老師死板地講解是與生物本身相矛盾的。多媒體技術就是我的得力助手,比如我在以往講解《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的時候,必須要帶上一組細胞分裂的圖例,通過很長時間才能夠將細胞分裂的全過程給學生們講解明白。由于教室有時候光線較暗,導致學生看不清楚,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讓教學質量十分差。然而我通過利用多媒體,將細胞分裂的過程做成 flash,用十幾秒的時間就可以形象地把細胞分裂過程表現出來,之后只需要我簡單講解,學生們就可以理解的很透徹。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冗長枯燥的知識簡單化趣味化,讓學生能夠在活躍的氣氛中增長知識。
2.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生物是一門拓展思維的學科,如果一直按照書本的理論知識去灌輸給學生,那學生的眼界不但沒有開闊,反而會愈加狹隘。在如今的高考等各類考試中,學科題目的開放程度越來越大,許多題目都是考學生的死知識,而是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思維。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高中生正處于新鮮認知時期,創新能力的培養正好迎合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我會在課下給他們布置一些小任務,比如讓學生分組去觀察一些不同植物的種子的胚芽形成過程,然后記錄下來,然后通過對比比較,提出一些問題并解答。學生們通過在觀察與實驗中,不但培養了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也培養了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
3.針對不同年齡層次學生調整不同教學方法
高中學生由于從初中畢業,剛走進高中的殿堂,因此我們應當尊從他們實際的知識儲備情況,來調整對他們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比如高一的學生,我們應當以培養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為主要目標。比如通過一些有趣的圖例與動畫,告訴他們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比如我讓他們捉了一只蝸牛,然后往它身上噴了一些鹽水,蝸牛就只剩下一個空殼了。許多學生都不明白這是為什么,我告訴他們生物是由細胞構成,而細胞中富含水分。水會往濃度高的地方留,比如植物,如果澆的水含有大量鹽分,細胞里的水就會滲出來,從而無法讓根部吸收,這就是所謂的燒苗。蝸牛也一樣,碰到鹽,水從體內出來,所以就死了。動物細胞含量最高的就是水了,水對生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水必然會死掉。學生們一下子明白了,也覺得生物是如此奇妙的學科,提升了他們的興趣。而到了高二高三,我們就要以拓展學生知識為主要目標,在講完課堂內容后,我會對他們講一些額外的知識,讓他們能夠擴展知識面。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我經常會給他們放一些優酷上的關于探索生物秘密的短片,可以更好地促進他們學習生物的能力和興趣的提高,并且無形之中增進了師生關系。
三、結語
“21 世紀是生命科學飛速發展的世紀,生命科學將成為主宰人類發展的領頭科學”。我們需要針對課堂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主體,順應學生興趣,不斷在變化中尋找新的教學模式,讓他們既能夠得到知識,又能夠培養學習的興趣。然而面對教育改革,不是只有這一條路要走,我們必須不斷地實踐,調整教學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這條路上走下去,去沿途挖掘更多的新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葉杏容.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高中生物的研究性學習[J].廣西教育,2003,(Z3).
[2]馮華.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及思考[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8,(10).
[3]趙愛忠.如何開展與實施高中生物中的研究性學習[J].考試\\(高考語文版\\),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