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 \\(2011 年版\\)》 課程目標部分,對于學生發展的要求當中明確提出:"通過學習,學生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并為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1]雖然當下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兒童哲學探究課程在我國逐步受到教育機構的青睞,[2]并且已經有少量學者和機構開始探索兒童哲學的教法、學法問題.但是,卻很少有生物教師能夠關注學生哲學思辨能力的培養.當前,國內也尚未見有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在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哲學啟示這一問題進行系統的闡述和論證.
一、必要性分析
"哲學"一詞最初是英語 philosophy 的譯名,在古希臘,"哲學"的意思是愛智慧,可以說哲學就是一種智慧之思.對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來看,哲學在促進個體的思維發展,豐富個體的想象力,以及發展個體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這一切在某種意義上都與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課程目標部分對于學生發展的要求當中"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并為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4]這一點是相對應的.因而,采取一定形式,在學科教學當中滲透哲學啟示內容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這種哲學啟示,既應當是生物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當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內容之一;更應當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可行性分析
生命現象的探索和生物學一般規律的揭示,對促進唯物主義哲學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我國學者高維博士,[5]在其研究報告中概括指出:人類社會、經濟、教育等與生物系統的相似性,使思想家們能夠以生物學的概念和理論來對照社會科學問題.生物學的重要發現,尤其是基于生物學發現的概念和理論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具有啟示作用.如,19 世紀中葉,細胞學說、進化論的提出,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科學依據.因此,從生命現象和生物學規律中,是可以引申出哲學基本原理的.
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涵蓋了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生理學、生態學和現代生物技術等分支學科,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內涵深厚,外延廣闊.教師在掌握一些基本哲學原理的基礎之上,就可以在內容豐富的中學生物教材中發掘出很多具有哲學啟示性的生命現象和生物學一般規律材料.同時,當代哲學家和生物學哲學家們的相關深入研究,[6][7]也為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哲學啟示提供了大量的參考素材.
根據皮亞杰兒童邏輯思推 \\(智慧\\) 發展的年齡階段理論,初中學生正處于命題 \\(或形式\\) 階段 \\(11-12歲-14-15 歲\\),其主要特征是出現了根據假定進行推理的能力.在語言的水平上,能根據所掌握的資料的各種可能,進行一定演繹的推演.而我國心理學前輩朱智賢也指出:少年期 \\(初中生\\) 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優勢,辯證思維開始發展.從少年期 \\(初中生\\) 開始,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規律.
生物學發展對人們進一步探究哲學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中學生物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原理是有效實施哲學啟示的前提;而初中生具備理解辯證思維的能力發展則為課堂哲學啟示活動的展開奠定了心理學基礎.因此,在初中階段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哲學啟示,是具有可行性的.
三、相關概念的提出
在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哲學啟示,是指在生物課堂教學情境中展開,教師引導學生對某一生物學問題或現象進行深入探討,學生獲得哲學感悟的思辨活動.然而,在探討"如何在生物課堂中滲透哲學啟示"以及"啟示什么哲學命題"之前,則必須先確定"哲學啟示點"和"哲學啟示方向"兩個概念.哲學啟示點,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所傳授的知識內容,與討論的哲學命題之間有效、明顯、自然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哲學啟示方向則是指,哲學啟示點所指向的基本哲學原理,以及在命題的討論中可能的認識論、方法論等思辨角度.
在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哲學啟示點和哲學啟示方向,前者一般是客觀的生命現象和生物學的一般規律,而后者則是哲學啟示點可以推演出來的基本哲學原理和命題.如,"人體安靜睡覺時,體內還進行著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這一生命現象,所對應的哲學啟示方向可以是:"靜是相對的,動是絕對的"、"運動與靜止的統一性"、"質變與量變"等.
哲學啟示點,是課堂哲學啟示活動的起點;而哲學啟示方向,則是哲學啟示活動的預設終點.一方面,某一哲學啟示點的啟示方向可以是多樣的:在探討"人類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動物類群嗎"這個問題時,既可以從"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角度進行哲學啟示,也可以從"可知論"角度進行推演.另一方面,某一哲學啟示方向又可以從多個哲學啟示點切入.如,對"物質本源論"這一哲學基本原理的揭示可以從:"人腦的結構和人的抽象思維形成"、"腐生微生物促進物質循環"、"腐肉生蛆"、"生命起源的化學演化學說---米勒實驗"等不同哲學啟示點切入.
四、生物教學中滲透哲學啟示的實施
有別于專門的哲學理論課和思想政治課,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哲學啟示,必須立足于生物課堂教學內容及其相關理論,逐步引申,展開哲學命題的探討.而哲學問題的性質決定了,任一哲學問題只能依純粹邏輯推演來解答,是經驗觀察和形式推論的結合的解答,往往都是在看是無窮盡的追問和討論過程之中.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哲學啟示部分,必須采用啟發式教學策略,通過設計一連串的邏輯關系順暢的追問,引導學生逐步揭示隱藏在某一生命現象或者生物學規律下的哲學原理,并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哲學啟示具體實施過程包括:籌備階段、備課階段、實施階段和反思修正階段.
1. 籌備階段.籌備階段,是生物教師決定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哲學啟示之前的必要準備工作.由于生物教材里蘊含大量的哲學命題,而每個教學階段知識內容中可用作哲學啟示點的內容有非常多,它們分別揭示的哲學啟示方向又有可能會重復.因此教師應當縱覽全局,在提升自身哲學素養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和提煉,并有意識地歸納出教材各章節或單元的哲學啟示點和對應的哲學啟示方向.以便于教師在不同教學階段能夠做到心知肚明,從而有能力合理設置每一節課的哲學啟示活動.
2. 備課階段.在備課階段,為保障課堂實際教學中的哲學啟示能收到顯著成效.教師應有意識地將哲學啟示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并在充分分析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經驗的前提下,在教學計劃中明確哲學啟示目標、啟示點、啟示時機、啟示形式以及啟示問題等內容.當然,所設定的哲學啟示活動應當堅持命題適量和強度適中原則.一方面,如果命題過多,一則占用大量教學時間,影響課堂教學;二則顯得主次不明,把生物課上成哲學課,或者是說理課,將有可能引起學生反感,最終得不償失.另一方面,要確保討論有一定的深度,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啟示,也要避免淺嘗輒止,致使學生無法領會.同時,探討期間,又要避免過分深入拓展或者大量舉證,致使內容繁雜,方向不清,而令學生思緒紊亂.
3. 實施階段.實施階段,是教師在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計劃實施哲學啟示活動的過程.當然,課堂教學過程受到師生雙方互動影響,同時也會受到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變化的干擾,因而,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哲學啟示時,堅持權變性原則,隨著變化著的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地實施啟示計劃,適當調整啟示時機、啟示方向和啟示強度.
例如,在講授 《生物進化的學說》 時,學習"達爾文地雀喙的形態與取食類型相關性"這一知識點時,原計劃從"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是一個連續的,由質變走向量變的過程"的哲學啟示方向展開探討.但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名同學提出"是不是達爾文的雀想吃什么東西,它的喙就會變成相應的樣子呢?".不少同學瞬間發笑,但問及為何發笑時,同學們卻不知該如何去準確表述.繼而,我從抓住這個"想"字,引出"意識"的概念,并引導同學們展開對"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的哲學命題進行探討.最后,簡單闡述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觀的主要區別.雖然,自己原定的啟示計劃更為貼切,但是,學生們對所提問題已經表現出興趣,如果學生預期問題卻沒有得到解答的話,那么既會打擊學生發問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哲學啟示的作用.
4. 反思修正階段.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必要手段.反思修正階段,則是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實施哲學啟示后,參照哲學啟示計劃,結合學生在啟示問答活動中的表現情況,以啟示目標的達成為標準,對哲學啟示活動的啟示時機是否得當、啟示強度是否合適、學生參與程度、啟示目標達成程度等內容進行判定;并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修訂哲學啟示計劃,為下一次哲學啟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的過程.
五、結語
在學科教學當中滲透哲學啟示,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創新思維和批判精神,是初中階段學生辯證邏輯發展的內在需要,它既應當是生物課堂教 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是所有教師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內容之一;更應當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大多數教師仍未意識到在學科教學活動中融入哲學啟示的重要性,也沒有形成相關意識.所以,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有效滲透哲學啟示內容,依然面臨著十分艱巨的挑戰.相關概念的提出以及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滲透哲學啟發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研究,都只是處于摸索階段,需要更多的一線教師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
[2]劉曉東.激發埋藏在兒童心中的哲學種子[N].中國教育報,2010-5-27\\(006\\).
[3]王小溪.兒童哲學研究綜述[J].教育導刊.2011\\(11\\):21-25.
[4]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5.
[5]高維.生物學隱喻與教學理論的發展[M].外國教育研究,2012\\(1\\):122-128.
[6]張青棋.建國以來我國生物哲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J].自然辨證法研究.1996\\(7\\):50-55.
[7]李建會.當代西方生物學哲學:研究概況、路徑及主要問題[J].自然辨證法研究.2010\\(7\\):7-11.
[8] 曹傅 詠.皮亞杰關于兒童智慧發展的年齡階段理論及其有關的方法學問題[J].心理學報.1962\\(2\\):152-167.
[9]朱智賢.兒童思維的發生與發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