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惠農措施,以促進畜禽養殖業的發展。
畜禽養殖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排污總量的急劇上升,不僅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環境,使得畜禽養殖污染日趨加劇,從而成為了導致農業資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當前,畜禽養殖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針對規?;B殖。分散養殖因其規模小、布局零散,故難以直接利用規?;B殖污染的解決方案,從而使得分散養殖治理的成本更高,加之政策措施和政府監管不足,種養脫節,更使得其污染成為了農村資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1 我國畜禽養殖污染的特征。
目前,從畜禽養殖的現狀來看,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糞便、水質和大氣污染 3 個方面。
1.1 糞便污染。
糞便污染主要是指牲畜和家禽的排泄物及畜欄墊料等廢棄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機污染物等。
以前,畜禽糞便主要用作有機肥腐熟后還田處理。如今,隨著農村生產方式的不斷變化,傳統種植業普遍使用的有機糞肥已經逐步被化肥所取代,使得畜禽糞肥的需求大幅下降,從而導致了畜禽糞便的隨意堆放。
畜禽糞便被拋棄于河湖溝渠、道路兩側,并隨雨水進入地下水系,從而成為繼工業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之后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
1.2 水質污染。
畜禽養殖對水質的污染主要是指沖刷污水和糞尿。
由于畜禽養殖場產生的糞便等廢棄物不能全部還田,加之畜禽養殖戶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造成了畜禽養殖場的污水隨意排放。
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機污染物的污水排入河中,使水質不斷惡化,水生動植物缺氧死亡。水質的發黑和變臭,也給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惡劣影響。同時,污水下滲,造成氮污染和有機物污染,使水中硝態氮、微生物等含量超標。
水體污染,不僅是許多疾病的潛在發病源,甚至也是集中飲用水源地的嚴重威脅。
1.3 大氣污染。
畜禽糞便不經處理,其惡臭、粉塵和微生物排入大氣后,對人畜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畜禽糞便發酵后會產生大量的氨氣、硫化氫、甲硫醚、胺等臭味及有害氣體,造成空氣污濁,含氧量下降。
同時,畜禽糞便產生的粉塵攜帶了大量的微生物,造成了呼吸道和口蹄疫等疾病的發病率不斷提高,既破壞生態環境,又危害人類健康。
2 我國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農村畜禽養殖大多是小規模的,主要分散在各家各戶。畜禽養殖的規?;潭绕毡檩^低,因其分散養殖布局零散,故而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成效的明顯落后,是當前農業污染源減排的難點之一。
2.1 畜禽養殖場規劃布局不盡合理。
目前,我國農村還是以小規模的家庭飼養居多,養殖場所分布零散,主要依河兩岸,或在自家房前屋后,或在菜地農田占用熟土熟田建造,空間布局非常不合理,而且畜禽養殖場大多數未按規定辦理有關手續。
限于條件,大多數畜禽養殖場也沒有建設污染處理設施,不可能對糞便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使得產生的廢水、廢物等污染物直接或間接排入環境中,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2.2 污染處理設施和管理不配套。
目前,大多數畜禽養殖場屬于粗放型的養殖管理方式,由于生產條件相對落后,造成了對環境要素的嚴重破壞。
由于人們更看重經濟收益,養殖利潤的空間縮小,而污染治理配套的設施成本高,畜禽養殖戶缺乏治理污染的意愿和能力,所以限制了畜禽糞便的處理。
此外,農業生產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也給養殖污染治理增加了難度。
2.3 種養脫節造成糞便無害化利用率低。
由于對耕地的投入主要以施用化肥為主,工作量小,成本低,且施用化肥培育的農產品不存在銷售價格上的差異,從而導致了有機肥的施用量大幅減少。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從事種植業的人員越來越少。種養脫節,養殖者不種田,種田者不養殖,而絕大多數養殖場的耕地面積嚴重不足,無法對畜禽糞便全部進行消納處理,從而導致了畜禽糞便不能充分利用。
2.4 主管部門監管不到位。
由于我國環境管理機構在農村環保供給上相當匿乏,環境監測設備和人員在數量和規模上都遠遠不足,在環境執法力度和能力上較為薄弱,而農村養殖場布局分散,點多面廣,造成了無論是農業部門還是環保部門經常忽視在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上所應履行的監管職責,導致了監管的范圍和深度不到位。
2.5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律體系不健全。
我國法律體系中涉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如 《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禽畜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 等,這些條例僅對規?;B殖提出了治理的要求和違法行為的處罰,原則性、抽象性的規定較多,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而未將分散養殖污染治理的管理全部納入條例中,故而影響了法律實施的效果與可操作性。
3 我國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對策。
造成畜禽養殖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業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對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的整治應當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積極防治畜禽養殖污染。
3.1 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
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既關系到農村生態環境,也關系到農民的生活質量,應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定期組織開展畜禽污染治理政策法規、治理措施、成功典型的輿論宣傳,加強畜禽污染治理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和環保意識,改變有些養殖戶認為污染整治純屬政府行為的思想,明確自己肩負著治理環境、消除污染的責任,提高農民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使畜禽養殖污染的治理成為廣大養殖戶的自覺行動。
3.2 嚴格規劃進行合理布局。
地方政府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開展畜牧業規劃工作,對畜禽養殖的規劃,要符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鎮發展規劃。
依照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避開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區,對不符合規劃區域的養殖場堅決拆除,全面關閉。
養殖區選址要合理,要遠離集中飲用水源地和村民生活區,確保符合規劃的養殖場采取環保措施,排放達標,治理到位。
3.3 完善污染物處理設施配套建設。
畜禽養殖場不得隨意向水體或周圍環境直接排放畜禽糞便、污水等污染物。規?;笄蒺B殖場要建設污染物處理設施,其容量根據養殖場的規模而定。
對于分散的小規模家庭養殖戶,在養殖戶較為集中的區域,建設畜禽糞便集中處理中心,或由周邊的規模養殖場提供收集服務。
畜禽糞便處理中心應當設置符合環保衛生要求的畜禽糞便堆放場所,對畜禽糞便采取科學手段,如干燥法、發酵法等多種方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鼓勵畜禽養殖場將畜禽糞便生態還田,或用以生產沼氣、生產加工商品有機肥等,實現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3.4 強化部門工作職責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市縣區各級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通過政策扶持,規范整治畜禽養殖場,確保各項污染防治措施落實到位。對治污不達標的畜禽養殖場嚴格處理或關停,污染處理設施建成后必須保持正常使用。
完善農村環境執法,提高政府的環境管理水平,不定期對畜禽養殖場污染物處置情況進行檢查,確保污染物得到有效處理。
完善公共參與機制,加強對農村環境執法的監督,提高農村相關主體的環境責任與意識,確保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取得成效。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核心是實現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針對目前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現狀,認為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應遵循自然生態循環的模式運行,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對產生的污染物實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轉化為種植業可利用的資源。
最終通過政府的有效監管、畜禽養殖戶的積極治理與農村居民的廣泛參與,搞好農村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楊 飛,楊世琦,諸云強。 中國近 30 年畜禽養殖量及其耕地氮污染負荷分析[ J ].農業工程學報,2013,29 (5):1- 11.
[ 2 ] 賓幕容,周發明。農戶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投入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基于湖南省 388 家養殖戶的調查[ J ].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16 (3):87- 92.
[ 3 ] GB18596- 2001,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S ].
[ 4 ] HJ/T 81- 2001,禽畜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 S ].
[ 5 ] 蔣松竹,蔡 瓊,李美娣,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法律體系現狀及思考[ J ]. 環境污染與防治,2013,35 (10):93- 98.
[ 6 ] 郭 曉。 規?;笄蒺B殖業控制外部環境成本的補貼政策研究[ D ]. 重慶:西南大學,2012.
[ 7 ] 韋秀麗,高立洪,徐 進,等。三峽庫區規?;B殖分布及糞污處理利用技術研究[ J ]. 西南農業學報,2013,26 (5):2 030- 2 035.
[ 8 ] 白延飛,王子臣,吳 昊,等。 建立小型分散養殖糞污集中收集處理服務體系的研究[J ]. 安徽農業科學,2014,42 (33):11 844- 11 847.
[ 9 ] 柳嘉毅。 農村中小規模養殖戶養殖污水處理及監管模式初探[ J ]. 湖南畜牧獸醫,2015 (5):27- 29.
[10] 劉順平。 渝東北地區生物發酵床養殖技術應用探析[ J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5,40 (5):191- 192.
[11] 劉 燕。 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律問題研究[ D ].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