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人口大國,用僅占世界 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 22%的人口,中國在糧食生產所取得偉大成就,離不開黨中央始終以農業為基礎,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首位的決策,也離不開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辛勤的勞動,更離不開糧食生產中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貢獻,但不容忽視的是在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敦化市現有耕地面積 16.96 萬公頃,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 16 萬公頃左右,是全國 800 個產糧大縣之一。在農業生產中,農民習慣選擇種植高產作物品種、施用化學肥料及使用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來提高糧食產量?;瘜W肥料和農藥的優點是價格便宜,易于使用,效果明顯,經過多年的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的廣泛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施用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敦化市每年農民使用的化學肥料約為 50000 噸,使用的農藥約為 650 噸。經過常年施用化學肥料和農藥,部分化學物質會沉積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長而久之必然會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微生物菌肥和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的綠色環保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
1 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作為一種生物制劑與化學肥料相比具有以下特點:提高農作物產量,提高品質,刺激農作物生長,抗病害,培肥地力,增強作物抗旱、耐寒能力,減少資源的浪費。
1.1 微生物肥料在環保中的作用。
隨著化肥的大量使用,對生活生產環境產生了一定的污染。微生物肥料卻在對環境的保護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作物種類和土壤條件,采用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既能保證增產,還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物理性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品質,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1.2 改良土 壤作用。
培肥地力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微生物肥料主要通過各種菌劑促進土壤中難溶性養分的溶解和釋放。同時,由于菌劑的代謝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有機酸性物質,促進土壤中微量元素硅、鋁、鐵、鎂、鉬等的釋放及整合,能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的板結現象,使被土壤固定的無效肥料轉化成有效肥料,提高土壤中養分的供應,促進作物的吸收利用,增加土壤肥力。
2 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它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有效方法。最大優點是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2.1 以蟲治 蟲。
利用自然界有益昆蟲和人工釋放昆蟲來控制害蟲的為害。其中最典型的是人工釋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廣泛應用。有效保護自然資源,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充分發揮農作物害蟲天敵的作用,降低農作物生產成本,促進農業增收,保護生態環境。比如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松毛蟲等。
2.2 以鳥治 蟲。
利用捕食性天敵防治。這類天敵很多,主要分為食蟲、食鼠的脊椎動物和捕食性節肢動物兩大類。生物天敵防治技術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殺傷害蟲天敵(鳥類等),不污染環境,長時間推廣使用,可使林內原有天敵(鳥類等)得到較好保護,可逐步實現害蟲防治的良性循環,實現害蟲“有蟲不成災”,實現森林和害蟲之間的“和諧”,同時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目前無公害的生物天敵防治技術已經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運用。
2.3 以菌治 蟲。
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見的有應用真菌、細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質的抗生菌。以菌治蟲是 20 世紀 80 年代新興的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昆蟲的病原微生物殺死害蟲。這類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生物等,對人畜均無影響,使用時比較安全,無殘留毒性,害蟲對細菌也無法產生抗藥性,因此,微生物農藥的殺蟲效果在所有防治技術中名列前茅。
參考文獻。
[1]阿爾貝·薩松。生物技術---挑戰與希望[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6.
[2]陳堅。環境生物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3]孫毅。生物技術研究的新進展[J].科技信息雜志,1995(05):10-11.
[4]李海云,王靜,呂福堂,等。生物菌肥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8(10):53-54.
[5]陳翔蘭。生物菌肥的作用及推廣應用前景[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