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大力推進,房地產、公路交通等建設迅猛發展,開發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也比較突出,特別是開發建設項目集中區域水土流失尤為嚴重。本文以敖江連江縣貴安段為例,對貴安溫泉旅游度假區行政區劃范圍內的水土流失狀況進行調查,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和治理建議,為開發建設項目集中區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鑒。
1 調查的對象及方法
調查范圍為整個貴安溫泉旅游度假區行政區劃范圍,土地總面積 111. 31km2.重點調查對象包括敖江連江縣貴安段( 塘坂水庫至潘溪水電站) 主河道兩側集水區、支流匯合口以及所有已建、在建開發建設項目。調查時間為 2014 年 7 ~8 月。調查方法按照《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 SL277- 2002) ,采用人機交互的判讀分析方法,根據對2014 年 6 月高分一號衛星影像、土地利用、地形圖等的分析,并參考貴安溫泉旅游度假區在建、已建工程規劃、設計等相關資料、圖件及野外調查信息,經過綜合分析而直接判定土壤侵蝕強度[1].
2 水土流失狀況
2. 1 區域水土流失現狀
根據水土流失遙感監測結合實地調查,敖江連江縣貴安段區域水土流失總面積為 586. 02hm2,占土地總面積的 5. 26%.其中輕度流失 77. 75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13. 27%; 中度流失 50. 16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8. 56%; 強烈流失 48. 32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8. 24%; 極強烈流失 101. 4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17. 31%; 劇烈流失 308. 35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52. 62%.雖然區域內水土流失率較低,但強烈以上水土流失面積高達 458. 11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78. 17%,可見局部水土流失極其嚴重( 表 1) .【1】
區域內各地類水土流失以城建用地侵蝕為主,其水土流失面積達 391. 09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66. 74% ; 其次是農業開發等引起的侵蝕,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22. 66%; 再次為交通用地,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8. 06%; 工礦用地水土流失面積最小,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2. 54%.由此可見,開發建設項目( 城建、交通、工礦) 造成的水土流失占區域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77. 34%,是導致敖江連江縣貴安段泥沙含量增大、水域渾濁的主要原因。
2. 2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情況
區域內共有 24 處開發建設項目( 在建項目 17個,占 70. 83%) ,合計面積1 157. 80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 10. 40%,水土流失面積 453. 2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77. 34%.其中城建項目 19 處( 已建項目 6處,在建項目 13 處) ,交通項目 4 處( 已建項目 1 處,在建項目 3 處) ,工礦項目 1 處( 表 2) .目前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 16 個,編報率為 66. 67%,其中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率最高的是交通項目,達75%,其次是城建項目,達68.42%( 表3) .
已開展治理( 包括已治和部分治理) 的開發建設項目為 15 個,治理率為 62. 50%,其中城建項目已治理 14 個,治理率最高,為 73. 68%,其次是交通工程,治理率為 25. 0%( 表 4) .【2】
2. 3 水土流失危害
開發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對地表進行了大量剝離、開挖、回填,使表土損失,形成大面積人工裸露邊坡,施工過程中如未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在降雨的作用下將發生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泥沙毀壞良田、破壞水利設施、引起水質惡化、引發地質災害、導致區域生態環境惡化,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已成為區域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來源。
2. 4 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結果分析表明,開發建設項目集中區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除了氣候、地質、地形、地面組成物質、植被等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開發建設項目業主們水土保持意識薄弱,重開發輕防治,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忽視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部分業主為減少投資,追逐高額利潤,沒有嚴格按照水保方案施工或水保措施滯后,甚至有部分業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短期的個人經濟利益,在工程建設場地平整過程中任意改變地貌、破壞植被、擾動表土層,土石方開挖、回填、棄土棄渣未設置專門的堆放場地,直接堆倒淤積河道、溝谷,隨意填埋改變水系溝道,缺乏排洪、攔擋、護坡、綠化和有效的臨時防護措施,致使裸露的地表和松散的棄土棄渣堆體在降雨的作用下產生面蝕、溝蝕、崩塌、泥石流等嚴重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監督執法力度不夠,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率低,而且還存在工程未審批先動工、未按水保方案施工,建設單位卻沒有受到及時查處、行政處罰執行不到位等問題。
經調查分析,區域內各類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存在的突出問題如下:
①已建地產類項目: 植物綠化措施滯后,后期維護不夠,成活率低。
②在建地產類項目: 場地平整填埋原有排洪溝道,新建雨水管等設施排洪能力不足,造成雨水徑流挾帶泥沙漫溢; 隨意挖填,未采取有效的臨時防護措施,擾動地表和開挖邊坡大面積裸露,水土流失嚴重,呈面狀分布。
③已建公路: 邊坡植被破壞,坡面徑流沖刷,造成局部崩塌,松散土方崩塌堆積,夾雜碎石塊石。
④在建公路: 挖方邊坡大面積裸露,大部分為石質邊坡,部分為高邊坡,填方路基崩塌,威脅河道行洪安全,水土流失呈線狀分布。
⑤在建橋梁: 橋墩基礎施工土石圍堰未及時拆除,淤積河床。
⑥防洪堤工程: 岸坡沉降,堤岸沖刷崩塌。
⑦非法營運砂石料場: 違法占用河道,洗砂污水直排敖江,砂石料淤積河床,影響行洪。
3 防治建議
3. 1 加強預防監督
加強開發建設項目監督執法,敦促建設單位申報、補報水土保持方案,督促建設單位把水土保持費用納入主體工程總投資中,水行政主管部門定期組織各有關單位對在建項目進行檢查、監督,及時發現問題,責令整改,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開發建設項目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和行政處理措施。
加強部門協作,將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作為建設項目立項的前置條件,關停非法營運的砂石料場,并責令業主限時清理淤積河道的砂石料,對因工程建設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塊、邊坡,督促建設單位自籌資金進行恢復性治理。
嚴格依法用地,防止土地閑置,通過建立共同責任制、嚴格執行“凈地”出讓政策、合理供地、加強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監管、建立土地使用權退出機制以及加大閑置土地巡查處置力度等途徑預防產生新的閑置土地[2],避免因土地開發建設延誤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強水土流失動態監測; 加強對集水區支流匯合口的水質監控。
3. 2 各類開發建設項目治理建議
針對區域自然概況和各類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特點,按照預防為主、安全穩定、生態優先、經濟合理的原則,區域內主要開發建設項目建議采取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如下:
3. 2. 1 已建地產類項目 植被建設工程及時跟進,加強栽后撫育管護,死株及時清除、補植,確保苗木成活率。
3. 2. 2 在建地產類項目 ①按總規、控規設計的防洪排澇標準復核排洪設施過水能力,新修排洪溝渠和涵管,保證區域排洪順暢。②場地平整遵循先擋后填原則,先修建擋土墻再開挖回填。③施工期間加強臨時防護,表土應剝離保護,設置必要的土石方臨時堆放、轉運場所,并采取臨時攔擋、苫蓋措施,地塊排水布設臨時排水溝、沉沙池,鉆( 沖) 孔灌注樁鉆渣應經泥漿沉淀池沉淀晾干后處理。④挖方邊坡分級開挖,上游坡面布設截洪溝,護坡視邊坡巖土情況和坡度可采取植草護坡、漿砌石護坡、漿砌片石骨架植草護坡、噴錨護坡、噴混植生護坡、生態砌塊、生態袋、植生袋、生態格網等生態材料護坡。在滿足邊坡穩定的條件下,建議優先選擇生態護坡。⑤按總規、控規景觀綠地系統規劃配置植被建設工程。
3. 2. 3 已建公路 ①較小的邊坡崩塌點建議采取上游布設截洪溝,坡面修建漿砌石擋土墻或生態砌塊護坡、生態格網護坡。②高陡土質邊坡崩塌點建議采取削坡開級,上游布設截洪溝,坡面采取漿砌片石骨架植草護坡或噴混植生護坡。
3. 2. 4 在建公路 ①填方路基修建漿砌石擋土墻或鋼筋混凝土擋土墻攔擋回填的土石方。②挖方邊坡分級開挖,上游坡面布設截洪溝,護坡視巖土情況和坡度可采取漿砌片石骨架植草護坡、柔性防護網護坡、噴錨護坡、噴混植生護坡等。
3. 2. 5 在建橋梁 ①鉆孔灌注樁基礎施工鉆渣應經泥漿沉淀池沉淀晾干后處理。②施工結束后,圍堰應及時拆除外運處理。
3. 2. 6 防洪堤工程 漿砌石護岸、鋼筋混凝土護岸、埋石砼護岸、生態砌塊護岸、生態袋護岸、生態格網護岸等。在滿足河道岸坡穩定的條件下,建議優先選擇生態護岸。
3. 2. 7 非法營運砂石料場 依法關閉,責令砂石料場業主限時清理淤積河床的砂石料。
參考文獻
[1]柴 鵬。 永定縣水土流失遙感調查方法與技術研究[J]. 亞熱帶水土保持,2010,22( 1) : 11 ~13
[2]羅勇華。 預防土地閑置 推進節約集約用地。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電子版) ,201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