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以養殖場建設的大中型沼氣工程和農村戶用沼氣池為主的可再生能源事業的快速發展,沼渣、沼液在農作物上的綜合應用逐年增加。 沼肥中含有豐富的腐殖酸和氮、磷、鉀、鈣、鐵、錳、鋅等多種植物營養元素,其養分易被農作物吸收,是重要的優質有機肥資源,也是理想的無公害肥料。 葡萄在整個生長與結實的過程中,既需要氧、氫、氮、磷、鉀、鈣等常量元素,也需要硼、鎂、鐵、鋅等微量元素。本文研究沼肥的不同施用方法對葡萄的生長及成熟果實的影響,以選擇最好的施用模式,推動沼肥在遼陽市全市范圍內應用,促進農民增收,形成“豬-沼-果”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條。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選在遼陽市燈塔古城街道葡萄種植園。
1.2 供試材料
葡萄品種為巨峰。
沼肥取自燈塔市眾興畜牧有限公司正常產氣 3個月以上的沼氣池,發酵原料為豬糞。
1.3 試驗設計
以堆漚處理 1 個月的雞糞為基肥,施用不同量的沼肥替代雞糞,通過試驗選擇最優配比,使葡萄至少達到無公害標準。 施肥量為每 667 m2葡萄樹施用雞糞肥 2.5 kg 作為基肥,其余為沼肥。 葡萄的株行距為0.3 m×3.2 m,籬架栽培。試驗分為純沼肥區、 沼肥化肥混合區和對照區。
其中,Z0為對照區,Z1-Z5為純沼肥區,H1-H5為沼肥化肥混合區。 各處理設計見表 1.【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葡萄樹枝及葉片生長的影響
試驗表明,在葡萄生長過程中,將沼肥引流灌溉于葡萄架下,可直接肉眼觀察到沼肥對葡萄枝葉生長的促進效果。 不同處理的葡萄枝葉生長情況見表 2.【2】
由表 2 可知:純沼肥區的葡萄枝條粗壯,但樹枝長度差異不大,葉色濃綠,葉片厚,葉面積增大;沼肥化肥混合區的葡萄枝條與葉面生長情況次之;對照區葡萄生長外觀情況較差。 由此可見,施用沼肥可增厚葉片,增大葉面積,從而增加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能力,提高樹體營養水平,即沼肥在葡萄生長過程中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
2.2 不同處理對葡萄抗逆能力的影響
逆境會使細胞膜變性、龜裂,細胞的區域被打破,原生質的性質改變,葉綠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結構遭到破壞。逆境條件下植物的形態變化明顯,如葉黃、葉片變褐、出現死斑,樹皮開裂等。 葡萄在生長過程中,除了自然災害外,還容易發生白腐病、灰霉病、炭疽病、紅黃蜘蛛、介殼蟲、葡萄虎娥等病蟲害。
試驗結果表明: 純沼肥區中的 Z2,Z3,Z4,Z5的植株和沼肥化肥混合區中的 H3,H4,H5的植株, 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增強,灰霉病、炭疽病發生率低,未見病蟲害;而 Z0,Z1,H1,H2的植株個別發現灰霉病,并有少量蟲害。說明施用沼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葡萄植株的抗逆能力;在葡萄上施用沼肥量最好超過 500kg / 667 m2.
沼肥在葡萄生產中施用的第二階段是噴施葡萄葉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沼肥必須發酵 3 個月以上,沼液按照 1∶1 配水噴于葉面,早晚噴灑,不能在正午強光下噴施。
2.3 不同處理對葡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不同處理的葡萄產量和酸值見表 3.
由表 3 可知:是否施用沼肥,葡萄的粒長直徑沒有多大差別, 但葡萄的粒質量和整串葡萄的密實度、顆粒數差別較大,這就對產量有直接的影響。 純沼肥區中的 Z4,Z5和沼肥化肥混合區中的 H4,H5的單果粒質量大,產量較高,總酸值較低,口感好,糖度提高了3 個百分點;純沼肥區中的 Z1,Z2,Z3和沼肥化肥混合區中的 H1,H2,H3,由于沼肥施用量小,產量和口感次之;對照區 Z0的葡萄產量低,且口感較差。 葡萄產量高低順序依次為 H4>Z4>Z5>H5>Z3>H3>H2>Z2>H1>Z1>Z0, 所以在葡萄生產中施用沼肥 2 000 kg / 667 m2、同時配以少量化肥的產量最好,且可以提高葡萄品質。
施用沼肥的葡萄籽粒比較密實、緊湊,整串葡萄質量較大,口感比未施用沼肥的葡萄甜。 全市農村能源推廣的沼肥葡萄在剛上市不久就全部售完,并且比市面葡萄價格有所提高,種植戶收益提高,“豬-沼-果”循環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沼肥后,葡萄枝條生長茂盛,葉色深綠,葉片厚,葉面積大,從而增加了葉綠素含量,增強了光合能力,提高了樹體營養水平。施用沼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葡萄植株的抗逆能力,施用沼肥量最好超過 500 kg/667 m2. 純沼肥區的產量平均值略高于沼肥化肥混合區,且施用沼肥大大提高了葡萄的口感。 因此,應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沼肥在葡萄生產中的應用,建議沼肥施用量為 2 000 kg/667 m2,同時配以少量化肥,以保證葡萄產量與品質。
參考文獻
[1] 胡驍爽。沼肥在釀酒葡萄上的施用效果[J].河北果樹,2008(1):50-51.
[2] 丁少華,呂旭東。沼肥栽培葡萄試驗[J].中國沼氣,2005,23(2):41,45.
[3] 查永成,劉大印。葡萄栽培技術[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