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工程發酵原料均為有機物, 其發酵殘留物(沼液和沼渣)中富含大量的營養物質,可作為飼料添加劑喂豬、喂雞、養魚;同時,其中還含有多種發酵形成的生化產物,如生長激素、多種酶、核酸、抗生素等,具有殺蟲抑菌作用(可殺滅蚜蟲、紅蜘蛛、白粉虱等),既可用于浸種和作葉面肥噴施,也可代替農藥。 本文研究施用沼肥對水稻病害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遼星一號。選取大型養殖廠正常運行的大型沼氣工程,以其排放的沼渣、沼液混合液作為供試沼肥材料來源。 該沼肥原料為豬糞,水利自留期為 25 d,發酵溫度為中溫(30~45 ℃)發酵,通過沼氣工程正常運行 90 d 后抽取沼肥, 灌入儲肥罐備用。
1.2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置 12 個施肥處理,每個處理重復 3 次,共計 36 個小區,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 各小區面積為27 m2,總面積為 1 080 m2. 為方便操作,將試驗區分為沼肥區和混合區。
播種前以沼液原液浸種,浸泡 6 h,晾曬 6 h,重復 6 次此操作;播種采用旱育秧方式。 整地前按照試驗設計潑撒不同量的沼肥和沼肥配施化肥作基肥(見表 1)。 小區間用小土埂隔開,并用塑料薄膜包覆,防止肥、水相互滲透,各小區單獨排灌。追肥期除正常追施化肥外,各小區沖灌等量沼液,每個小區每次沖灌50 kg,連續沖灌 5 次,每次間隔 10 d. 各處理的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如追肥、除雜草等)保持一致?!?】
1.3 試驗調查
在水稻整個生育期內調查并記錄遼陽地區水稻主要病害(包括惡苗病、紋枯病、條紋葉枯病、稻曲病、稻瘟?。┌l生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沼肥對水稻惡苗病的影響
于水稻秧苗 2 葉齡期(4 月 25 日)調查惡苗病的病株率,結果如圖 1 所示?!?】
由圖 1 可以看出:混合施肥區與沼肥區發病率最高均為對照處理,達 4.3%;其余各處理發病率均低于對照,最低發病率為 2.0%. 惡苗病的發病率隨著沼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現降低的趨勢,表明沼肥對水稻惡苗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可以部分抑制病原物的侵入,達到一定程度的控病防病效果?;旌蠀^與沼肥區無明顯區別。
2.2 沼肥對水稻紋枯病的影響
于水稻分蘗期(6 月 27 日)對紋枯病的發病情況進行系統調查,結果如圖 2 所示?!?】
由圖 2 可以看出:水稻紋枯病在所有處理中病情指數最低為 13.6,最高為 18.5. 混合施肥區各處理的病情指數均低于對照,隨沼肥施用量增加發病率呈現降低的趨勢,H4 施用水平時病情指數最低、 為 13.6.
單施沼肥區各處理發病嚴重度均低于對照處理,同樣隨沼肥施用量增加發病率呈現降低的趨勢,對照處理Z0 病 情指數最高 、 為 18.1,Z5 病 情指數最低 、為14.0%,說明單獨施用沼肥可以控制水稻紋枯病的發生。 對比混合施肥區與單施沼肥區,控制病害效果相當、呈現趨勢相同,這表明沼肥不論單獨施用還是與復合肥混合施用,對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均具有控制效果。
2.3 沼肥對水稻條紋葉枯病的影響
于水稻分蘗期(7 月 1 日)對水稻條紋葉枯病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如圖 3 所示?!?】
由圖 3 可以看出:混合施肥區各處理間與對照發病率持平, 無規律性變化,H4 的發病率最高、為26.0%,H2 最低、為 19.5%;沼肥區各處理發病情況無規律變化,各處理與對照發病率持平,對比混施區各處理間無明顯差異。 這說明,沼肥及沼肥復合肥混施均對水稻條紋葉枯病影響較弱,幾乎沒有防控作用。
2.4 沼肥對水稻的稻曲病的影響
于水稻抽穗后期(8 月 23 日)調查稻曲病的發病情況,結果如圖 4 所示?!?】
由圖 4 可以看出:混合施肥區與沼肥區各處理間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個別處理會促進稻曲病的發生,H1 與 Z4 處理的發病率明顯高于空白對照, 分別為12.5%和 11.2%. 對比混施區與沼肥區發病率無明顯差異,說明沼肥對水稻稻曲病的影響較小。
2.5 沼肥對水稻稻瘟病的影響
1) 于水稻兩葉一心期 (5 月 12 日 )調 查苗瘟病的發病情況,結果見表 2.【6】
由表 2 可以看出:水稻苗瘟病發病較輕,沼肥區各處理均未發病, 混合施肥區的對照處理個別株發病、其他處理未發病。沼肥是否對水稻苗瘟病有影響,尚需進一步試驗。
2) 于 水稻分蘗期 (6 月 28 日 )調查葉瘟病的發病情況,結果見圖 5.【7】
由圖 5 可以看出:混合施肥區與沼肥區各處理發病率均低于對照,隨沼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葉瘟病的病情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旌鲜┓蕝^發病率最高為H0 對照,病情指數為 18.0,當沼肥施用量達到 H4 時病情指數降到最低,不再變化,與對照存在顯著差異。沼肥區 Z0 處理發病率最高、 病情指數為 16.5,Z4 處理發病率最低。說明沼肥對水稻葉瘟病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3) 于 水稻抽穗期 (8 月 17 日 )調查穗頸瘟的發病情況,結果如圖 6 所示?!?】
由圖 6 可以看出:混施區與沼肥區各處理發病率均低于對照,隨著沼肥施用量的增加發病率呈現降低的趨勢。 混施區發病率最高出現在 H0 對照處理,當沼肥施用量達到 H4 時發病率不再變化,與對照表現差異明顯。 沼肥區發病率最高出現在 Z0 處理,最低發病率出現在 Z4 處理。 說明沼肥對水稻穗頸瘟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沼肥在防控水稻病害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水稻惡苗病、紋枯病及稻瘟病的防控上, 但對條紋葉枯病和稻曲病的影響較小。
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沼肥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殺滅病原菌方面。 沼液發酵后能有效殺滅病原菌,控制病原菌的積累,從而可通過預防來實現對病害的控制。 另外,施用沼肥可減少水稻對化學藥劑的依賴,減輕使用化學藥劑對其他生物的影響,進而保護稻田生態平衡,對于發展水稻的有機種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鄒長明,劉正,余海兵,等。沼肥研究與開發前景[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23):81-82.
[2] 黃世文,廖西元。沼肥用于水稻的現狀及展望[J].中國沼氣,2005,23(2):23-26.
[3] 王濟,蔡景行,劉欽,等。水稻沼肥栽培試驗初探[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6(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