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也是食用菌之都,更是聞名省內外的水果大縣。水果為該縣農業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古田芙蓉李是獨有的地方特色產品,深受粵﹑港﹑澳消費者青睞。自 2006 年被列為國家級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縣以來,在全縣 2750 hm2的芙蓉李園地開展了耕層土壤養分調查,采集土樣 1230 個,檢測各種養分指標 1. 476 萬個。制作了一系列數字化圖件,建立了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屬性數據庫和地力管理信息系統,摸清了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養分現狀空間分異與變化趨勢,為芙蓉李配方施肥提供了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 1 土壤樣品采集
根據古田縣土地利用現狀圖、行政區劃圖,利用 GPS 進行采樣點定位,嚴格按照亞熱帶果樹營養診斷樣品采集技術規范要求,分別在不同地區、樹齡、土壤、管理等果園進行隨機多點取樣。每個樣品取樣的控制面積≤10 hm2,采樣深度為 0 ~ 40cm。累計采集土壤樣品 1230 個。分別測定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pH 值、全磷、全鉀等項目。
1. 2 檢測方法
有機質測定采用重鉻酸鉀—硫酸溶液—油浴法,全氮采用半微量開氏法,有效磷采用 0. 5mol / L 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緩效鉀采用硝酸提取—火焰光度計法,速效鉀采用乙酸銨提取—火焰光度計法,pH 值采用酸度計法。土壤養分豐缺指標采用 2006 年福建省土壤養分豐缺指標\\( 表 1\\) ?!颈?】
2 結果與分析
2. 1 古田縣芙蓉李園地空間分布
古田縣有 14 個鄉、鎮、街道,其中油柰種植地區主要分布于中西北部的 8 個鄉、鎮、街道。南部 2 個地處閩江兩岸的鎮,由于海拔較低,不適應落葉果樹芙蓉李的生長。東部的 4 個鄉、鎮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基本無芙蓉李種植。
2. 2 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養分豐缺狀況
2. 2. 1 有機質 有機質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標。表 2 ~ 3 結果表明,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總變幅介于 2. 2 ~61. 9 g/kg,總平均值為 \\( 22. 7 ±8. 1\\) g/kg,變異系數為 35. 68%,說明全縣芙蓉李園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處于豐富水平。其中含量豐富的占 63. 2%; 含量中等的占32. 3% ; 缺乏的只占 4. 5% 。各地區間有機質含量均值介于 13. 4 ~26. 70 g/kg,全縣除經濟與交通條件最差的泮洋鄉有機質均值未達豐富指標外,其他鄉鎮均超豐富標準。
2. 2. 2 全氮 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全氮量變化范圍為 0. 14 ~ 3. 22 mg/kg,全氮量總平均值為\\( 1. 11 ± 0. 6\\) g/kg,變異系數為 54. 05%。說明全縣芙蓉李園地全氮含量總體上屬于中等水平。其中全氮含量最高的是平湖鎮,中等水平以上的占72. 5% 。泮洋鄉全氮缺乏比例達 84. 6% ,豐富面積則為 0 \\( 表 2 ~3\\) ?!颈?-3】
2. 2. 3 堿解氮 從芙蓉李園地土壤堿解氮不同地區肥力含量 \\( 表 2 ~ 3\\) 看,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堿解氮以中等和缺乏水平的樣品占絕對優勢,分別占園地土壤總樣品的 65. 9% 與 31. 8%,堿解氮豐富的土壤僅占 2. 3%??傋兎橛?17. 8 ~ 426. 0mg / kg,平均值為 \\( 136. 3 ± 67. 7\\) mg / kg,變異系數為 49. 78%,全縣除泮洋鄉外,其他鄉鎮街道堿解氮含量均值都處于中等水平。
2. 2. 4 有效磷 從表 2 ~ 3 可看出,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變化較大,有 10 個樣品檢測值接近 0。變化范圍 0 ~ 181 mg/kg,總平均值為\\( 38. 2 ± 39. 4\\) mg/kg,變異系數為 103. 14%。從有效磷含量豐缺度分析,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有效磷主要以豐富與中等為主,分別占園地土壤總樣品的 46. 3% 和 45. 7%,有效磷含量缺乏的占總樣品的 38. 0%。有效磷含量豐富區域主要位于鳳埔、平湖、大橋、吉巷、城西、城東等鄉鎮街道,合計樣品 1178 個,有效磷豐富區域占總樣品的 95. 7%。
有效磷含量中等區域只有鳳都與泮洋兩鄉鎮 52 個樣品,占總樣品的 4. 3%。說明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處于豐富水平。但空間分布差異較大。
2. 2. 5 速效鉀 表 2 結果表明,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速效鉀以缺乏水平的樣點占絕對優勢,占總樣品的 72. 8%,中等和豐富指標分別只占總樣品的14. 9% 和 12. 3% 。速效鉀含量較豐富區域只有鳳埔鄉,全鄉 150 個土樣中豐富的占 35. 4%。鳳都、泮洋兩鄉鎮甚至出現豐富樣品零紀錄。其他鄉鎮速效鉀含量都嚴重缺乏。鳳都鎮缺乏比例超過 90%,6 個鄉鎮街道缺乏比例超過 70% 。從肥力含量統計\\( 表 3\\) 看,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速效鉀含量變化較大,有 26 個樣品測試值為 0。變化范圍是 0 ~344 mg / kg,總平均值為 \\( 69. 3 ± 51. 6\\) mg / kg,變異系數為 74. 46%。沒有一個鄉鎮街道均值達豐富水平,而均值 < 80 mg/kg 的缺乏區域有 6 個鄉鎮\\( 街道\\) ,說明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速效鉀普遍缺乏。
3 古 田縣芙蓉李園地主要土壤肥力豐缺原因
3. 1 土壤全氮、堿解氮豐缺原因
從全氮含量與堿解氮含量地區間比較看,堿解氮含量高的地區全氮含量相應也高。造成土壤全氮與堿解氮含量空間分異的主要原因: 城西、泮洋、鳳埔等鄉街道多數園地坡度大、海拔高,造成水土流失,淋洗了土壤氮素,再加上交通不便,經濟相對落后,果農施用有機肥困難。其他幾個氮肥含量高的鄉鎮都地處古田翠屏湖周邊,交通便利,地勢低平,土壤熟化度高,長期以來農民施用大量雞、鴨、牛、羊、豬糞及食用菌下腳料等有機肥,所以有利于土壤有機質增加和氮素富集。
3. 2 土壤有效磷豐缺原因
造成古田芙蓉李園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豐缺空間分異的主要原因: 一是有效磷含量高的幾個地區均分布在古田溪流域及翠屏湖周圍,土壤礦物質養分含量的物質基礎較好,有機質含量相對較高,加上交通便利,人為長期大量施用磷肥等因素,有利于土壤磷素的補給和富集,故有效磷含量明顯提高。二是有效磷含量豐富的地區,經濟與交通條件好,無機肥料投入多,特別是果農大量施用三元素復合肥 \\( 15 -15 - 15\\) ,氮、鉀肥被芙蓉李吸收利用,而磷素剩余容易被土壤固定而累積。
3. 3 土壤速效鉀豐缺原因
芙蓉李園地土壤速效鉀嚴重缺乏的原因: 一是芙蓉李園地土壤鉀肥的投入和作物的吸收數量關系。由于芙蓉李是高耗鉀肥果樹,芙蓉李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氮、磷、鉀比例為 1∶ 0. 6∶ 1. 6,50 kg 芙蓉李鮮果,需從土壤中吸收 N 0. 75 kg、P2O50. 45 kg、K2O 1. 2 kg。但長期以來農民習慣使用三元素復合肥 \\( 15 -15 - 15\\) ,很少另外增施鉀肥,芙蓉李所需氮、磷、鉀比例嚴重失調,形成鉀肥不足磷肥多余局面,致使果實生長后期有不同程度的裂果現象發生,影響產量與品質。惡性循環導致土壤鉀素普遍缺乏。二是該縣地處中亞熱帶區,氣候溫潤多雨,土壤成土過程中礦物風化淋溶作用強烈,礦物質分解相對徹底,土壤鉀素易溶于水,造成大量鉀素淋失。加上芙蓉李生長過程中從土壤中掠奪了大量鉀肥,導致土壤鉀素總體水平較低。
4 結論
通過對 1230 個土樣的分析測試表明,古田縣芙蓉李園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全氮、堿解氮含量中等,有效磷以豐富、中等為主,速效鉀含量嚴重缺乏。因此,生產上應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加鉀肥和硼鋅肥施用,并在冬季芙蓉李園地深翻擴穴增施有機肥的同時,撒施石灰中和土壤酸性。泮洋鄉要增施有機肥,同時還要增施無機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