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番茄栽培中,經常出現番茄色澤差、著色不勻的現象,導致番茄口感差、出售難,嚴重影響其產品品質和菜農經濟效益?,F就番茄著色不勻產生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番茄著色不勻產生的原因
1、與品種有關。番茄品種多樣,在相同條件下,不同品種之間的著色程度也不相同。例如番茄FA-189,該品種即使在冬季低溫條件下,著色也很好。
2、氮素過多。番茄從幼果期到果實收獲期,氮肥供應過多,植株長勢過強,葉綠素形成較多,會抑制茄紅素的形成,導致果實特別是果蒂部葉綠素分解推遲或減緩,影響番茄紅素、類胡蘿卜素的形成,致使番茄出現綠肩現象,即果肩部殘留著綠色斑塊而不變色。
3、鉀素缺乏。番茄是需鉀較多的蔬菜,鉀能促進番茄膨大、促進果實轉色。番茄缺鉀時果實發育緩慢,成熟不齊,著色不勻,果肩附近轉色慢,致使果實在成熟期其它部分已轉成紅色,而果肩依然呈黃綠色。切開果實,基部維管束木質化,綠色部分的果肉變硬,口感差。"綠背果"是典型的缺鉀癥狀。
4、溫度過高或過低。番茄果實著色的過程是葉綠素分解、番茄紅素和類胡蘿卜素形成的過程。一般情況下,番茄果實發育和著色的最適溫度為白天24-27℃,夜間為15-18℃。當棚內溫度低于12℃或高于32℃,就會影響番茄紅素的形成,致使果實著色不良,在果實表面出現黃綠斑點。
5、光照過強或過弱。光照過強或過弱也不利于番茄轉色。番茄處于弱光下,如遮陰或陰天時,不利于番茄紅素和類胡蘿素的形成,番茄難以轉紅。但當番茄暴露在強光下時,果實顏色發黃,這說明光照過強同樣會抑制茄紅素的形成,導致著色不良。
二、預防措施
1、選擇著色良好的品種。如番茄FA-189.
2、科學施肥?;室杂袡C肥為主,并配合P、K肥的施用,可畝施農家肥3000-3500千克,尿素5-6千克、磷酸二銨13-17千克、硫酸鉀7-8千克。在第一穗果至第三穗果膨大期,應在科學追肥的基礎上,進行葉面噴肥,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和含有硼、鋅、鐵、錳、鎂等元素的中微肥2-3次,有利于提高光合產生轉化率。缺鈣時可葉面噴施0.5%的硝酸鈣水溶液。如能在底肥中配合施用金寶貝微生物菌肥可激活土壤中難溶性的磷鉀元素,為番茄提供均衡的養分,促進養分的積累,利于茄紅素的形成。
3、調節適宜溫度。為促進番茄果實發育和轉色,防止番茄著色不均勻,在番茄結果期特別是轉色期,必須調節好棚室內溫度。一般白天把氣溫控制在23℃-28℃,夜間控制在15-18℃時,有利于番茄轉色變紅。
4、避免光照過強或過弱。(1)光線不足時,草苫應盡量早揭晚蓋,以延長番茄的見光時間。陰天,在中午前后溫度較高時,應揭開草苫,使番茄接受太陽散射光的照射。為保證番茄有充足的光照,平時可在棚墻處設反光幕增光。另外,要選擇透光率好的棚膜,并經常擦拭棚膜上的灰塵,利于透光。同時要及時摘除果實周圍和下部的老葉、病葉,增加通風透光性,促進果實正常著色。(2)當光照太強時,菜農應注意用遮陽網等遮陰,另外在果實周圍摘葉時不可過度,可用葉片遮擋果實,避免強光直射,影響番茄著色。
5、藥劑催紅。為促進番茄早日轉紅、提早上市,或在寒冷的冬季,因溫度達不到番茄紅素和類胡蘿卜素形成所需要的溫度要求,致使番茄遲遲不能轉紅時,可在番茄白熟期用乙烯利處理,以促進番茄成熟轉紅。